一、中國故事與中國話語的叙事關系
關于中國故事與中國話語的關系,首先要溯源到經典叙事學研究。早期的經典叙事學以故事層面為研究對象,關注故事的語法、層次和叙事結構、類型等,适用于分析單個叙事或某類叙事(如節慶、西遊記),并未重視對叙事的文化層面和符号層面的研究。一些批評家認為,叙事是行動哲學,應該把故事和話語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地研究叙事。于是經典叙事學的研究對象從故事層面轉移到話語層面,開始重點研究故事轉化為話語的種種方式。法國叙事學家熱奈特認為,故事是話語的題材,話語是故事的表達形式①。故事相當于一種話語媒介,用以強化道德範式,探究事物的形貌和意義,并使身份和地位的概念具象化。而話語則具有表現社會互動、人際交流、權力宰制、上下文情景化、社會意指過程等多重屬性。關于故事和話語二者關系的主流觀點認為:首先必須把故事文本和話語區分開來,然後從具體文本出發,才能使話語的理論化成為可能,同時話語和文本這兩個概念本身應該具有多元化的指涉②。
由此看出,話語的理論化必須從具體的故事文本中開始研究。也就是說,沒有具體的故事文本,空談話語是無法産生話語力量的。
二、中國故事研究的類型劃分
以中國情境來看,用什麼樣的中國故事文本使中國話語理論化呢?通過輸入“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相關文獻的搜索和綜合分析發現,目前有關講好中國故事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講好國家故事”,特别強調用中國概念(中國特色、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立場)講好中國故事。這種觀點強調中國發展模式是中國故事的中心内容。這類研究多以官方話語為主導,多來自媒體報道和領導人講話。第二種是“講好媒體故事”,特别強調官方主流媒體和網絡新媒體。這類研究多以媒體話語為主,主要來自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第三種是“講好國民故事”,特别強調講好中國人的生活故事。這類研究多以學術話語為主,多來自科研課題和學術文章。第四種是“講好全球故事”,特别強調以自主品牌、電影電視、音樂、體育、民俗節慶、孔子學院、故事城市等多模态叙事為主,積極針對信息需求,選取全球内容,更加接近世界各國不同地區受衆心理、文化需求,用對方能夠聽得懂、願意聽的故事來開展交流、施加影響。這類研究多以市場話語為主,主要來自市場營銷、公關廣告等學科研究成果。
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迄今為止,我們有哪些是具有“中國故事全球主題”的故事資源?應該如何選擇有代表性的好故事進行傳播?這是需要首先回答的問題,因為資源不是資本,它不會自己說話,文化資源隻是一種科學知識,并不天然具有正當性;其合法化的過程是一個修辭的過程,必須訴諸某個宏大叙事③。
三、中國話語研究的主要成果
關于中國話語的研究,也有很多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中國話語的内涵與實質研究。大多數研究者都認識到準确理解和把握中國話語的内涵與實質是構建中國話語的根本前提④⑤⑥。中國話語從根本上是指中國所特有的術語、概念、範疇和言說體系,它是中國特有的言說方式或表達方式,根源于中國的社會現實,并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特别是思想文化建設具有積極意義⑦;中國話語體系經曆了兩個發展轉化,一是古今轉化,二是中外互動⑧,中國話語是“詩性”的象征性語言。近現代以來我們所使用的語言乃至諸多核心概念,大量是儒釋道交融互動而形成的⑨。
2.中國話語構建的現實基礎研究。研究者普遍認為,中國話語的構建總是在具體的現實境遇之中展開的⑩1112。有學者研究了當前中國學術話語生态嚴重失衡表現:一是與西方的話語之間存在巨大的“話語逆差”;二是設置國際議題的能力不足;三是價值觀多元化13,也有人研究西方話語體系解釋能力的困境問題14。
3.中國話語構建的原則研究。學者提出了“三原則說”、“四原則說”、“八原則說”。比如“中國化、異質性、互補性”三原則15;“國際視野、時代前沿、問題意識、中國視角、學術話語”五原則16等等。
4.中國話語構建的策略研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釋和建構,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1)全球漢語語境建構戰略,繼續加強孔子學院建設17;(2)話語主體培養戰略,必須從個人故事、地方故事、國家故事三個層面同時展開18;(3)話語生産戰略,應重點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等19;(4)媒體體系建構戰略,要用大數據與“微”時代打造新型對外傳播媒體20。
5.中國話語構建的價值研究。這方面的成果比較多,主要集中在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改善中國形象,提高國際話語權等方面212223。
綜上,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是一個跨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命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聞傳播領域和修辭叙事領域,總體而言,學科壁壘依然存在。雖然也有學者提出發展“中國話語學”和“國家修辭學”的設想2425。但是,對于“中國故事”和“中國話語”的交叉研究成果較少,且還停留在“泛叙事觀”的經驗研究領域,尚未對“元叙事”的核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四、講好中國故事的元叙事傳播戰略
本研究認為,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制定講好中國故事的元叙事傳播戰略,應該從理論、個案、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中國元話語體系的探索研究,這是建立中國話語學,提升國際話語權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立足點。
所謂元故事是指故事中的故事,它與上一層叙事之間可以是解釋關系、主題關系或類比關系,叙事者可以根據元故事層進行二度叙事、三度叙事乃至符号聚合與複誦。本研究提出以“家庭價值觀、春節、漢字、西遊記、儒釋道”五個故事構成元故事層,以作為代表性研究樣本,進行探索性話語分析。實證研究表明,家庭價值觀是中外文化價值觀“差異中的同一”,多數美國民衆把國家、家庭、父母放在優先于個人的位置,同時他們對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給予了較高認同26;家庭價值觀是一種可對話的共享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的“和主義”27;春節作為中華民族重大的年節慶典儀式,已經變成一個全球共享的國際化節日2829;從漢字文化圈到全球漢語熱及孔子學院,漢字作為世界表意文字的唯一活化石,每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30,可以通過書法、繪畫、雕塑、舞蹈、文學等多模态形式進行創意叙事;《西遊記》以快樂神奇信仰的中西文化交流之旅,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國際影響力和現實傳播力31;儒釋道三教彙流,天人合一的思想所隐含的宇宙觀、人生觀、生态觀在全球大融合、大數據時代更具東方文化吸引力。
所謂元話語是有關話語的話語,元故事是元話語的題材,元話語是元故事的表達形式,元話語是一個開放的語言系統,具有“開場白”的功能。比如,以上五個研究樣本具有融通中外、貫通古今的文化異質性和可交流性,在中國文化理念、文化儀式、文化符号、文化産品、文化信仰的任一維度,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引導國内外民衆二度叙事、三度叙事和符号聚合複誦,可從中分析“家國天下”、“團結包容”、“公平公正”、“樂觀神奇”、“天人合一”等修辭視野,可以成為中國文化“元話語”的基本構成,據此展開多模态複誦和聚合,以發展出具有中國文化氣質的話語體系。
所謂元叙事是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是對一般性事物的總體叙事,它是對元故事和元話語的叙述行為,是一種具有話語優先權的特權話語,需要采取一系列合法化策略和進程,來證明其合法性,這個合法化過程就是話語權不斷擴大和升級的過程。
中國故事“元叙事”戰略,作為一種“總體性叙事戰略”或“形而上叙事戰略”,必須要回答以下幾個核心問題:(1)什麼樣的故事是中國好故事?判斷标準是什麼?(2)中國故事中的“中國”内涵定位是什麼?是時間維度上的“中國”(傳統中國、現代中國、未來中國)?還是空間維度上的“中國”(中國的中國、亞洲的中國、世界的中國)?如何處理時空上“三個中國”的關系?(3)如何通過中國故事發展出可以貫通古今、融通中外的元話語?(4)如何建構一個系統完整的具有示範性的中國話語體系,而不是一個單一的話語?(5)如何圍繞中國話語體系制定傳播戰略?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需要綜合運用叙事學、語言學、話語學、傳播學、戰略學、文化學、公共關系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資源和研究方法。
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應該立足于意識形态偏見和政治經濟利益博弈的國際語境,以“戰略傳播學”和“文化叙事學”的交叉視角,深入思考構成中國好故事的基本原則和标準,探讨曆時性、多樣化的中國故事資源如何轉化為共時性的、可對話的中國元話語?有代表性的中國好故事在現實世界呈現的元話語是什麼?這些元話語是否可以建構起中國話語體系,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國際概念“USP”(獨特訴求點)?因此,實施講好中國故事的元叙事傳播戰略,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基礎工程和頂層設計,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為2016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講好中國故事的元叙事傳播戰略”的課題負責人,本文為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号:16BXW046)
「注釋」
①GenetteG.ThePragmaticStatusofNarrativeFictionJ.Style,1990,24(1):59-72.
②SarfatiGE.LabarbarieauboutdesmotsJ.Pardès,2005,38(1):13.
③LyotardJF,WoodwardK.Passagesfrom"LeMurduPacifique"(1979)J.Substance,1983,11(4):89-99.
④王一川:《支離破碎的話語世界——後現代主義簡析》,《北京社會科學》,1993年第2期。
⑤施旭:《當代中國話語的中國理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⑥陳曙光:《多元話語中的“中國模式”論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4期。陳曙光:《中國話語與話語中國》,《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0期。
⑦高玉:《中國現代學術話語的曆史過程及其當下建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⑧葉維廉:《現代主義與香港現代詩的興發——一段被遺忘的文學史》,《新世紀中國新詩國際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2006年。
⑨馮天瑜:《用互動和涵化豐富話語體系》,《北京日報》,2014-11-03。
⑩尹漢甯:《立足中國實踐創新中國話語》,《紅旗文稿》,2014年第12期。
11陳曙光:《中國話語與話語中國》,《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10期。
12楊鮮蘭:《構建當代中國話語體系的難點與對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2期。
13張志洲:《和平崛起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戰略》,《當代世界》,2012年第7期。
14劉笑盈:《關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思考》,《對外傳播》,2013年第6期。
15曹順慶,楊一铎:《立足異質融會古今——重建當代中國文論話語綜述》,《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第3期。曹順慶,邱明豐:《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三條路徑》,《思想戰線》,2009年第6期。曹順慶:《異質性與變異性——中國文學理論的重要問題》,《東方叢刊》,2009年第3期。
16郭建甯:《打造與中國道路相适應的話語體系》,《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2年第11期。
17陳汝東:《論全球話語體系建構——文化沖突與融合中的全球修辭視角》,《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
18趙新利,張蓉:《國家叙事與中國形象的故事化傳播策略》,《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
19王義桅:《互聯互通開啟新一輪全球化》,《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11-17。
王義桅:《建設“一帶一路”,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社會科學報》,2015-07-09。
20劉滢:《如何打造“新型對外傳播媒體”?——媒體融合的國際視角與本土經驗》,《對外傳播》,2014年第9期。
21尹漢甯:《立足中國實踐創新中國話語》,《紅旗文稿》,2014年第12期。
22陳汝東:《論國家話語體系的建構》,《江淮論壇》,2015年第2期。
23劉小莉:《中國話語研究:回顧、反思與前瞻》,《思想理論教育》,2016年第1期。
24陳汝東:《論中國國家話語的發展趨勢》,《第三屆國際語言傳播學前沿論壇論文集》,全球修辭學會、國際語言傳播學會,2015年。陳汝東:《我國國家話語呈現新态勢新趨勢》,《中國教育報》,2015-05-27。
25劉小莉:《中國話語研究:回顧、反思與前瞻》,《思想理論教育》,2016年第1期。
26韓瑞霞,曹永榮,徐劍,劉康,呂傑,約翰•奧垂治:《差異中的同一:中美文化價值觀比較——基于一項對美國民衆的大型國際調研》,《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27陳先紅,劉曉程:《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國家公共關系戰略構想之二——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國家公關理念及傳播戰略的理論基礎》,《公關世界》,2015年第8期。葉飛,陳璐:《“文化中國”世界矚目》,《中國文化報》,2012-05-15。
28阮靜:《中國春節在海外傳播的影響及策略分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29于丹:《漢字是藏在我們民族掌心裡的紋路》,《小學語文》,2015年第5期。
30于丹:《中國故事的三種表達》,《中國國情國力》,2015年第3期。
31李蕊芹,許勇強:《近三十年“西遊故事”傳播研究述評》,《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第3期。
責編: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