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的高端翻譯人才培養思考

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的高端翻譯人才培養思考

時間:2024-11-06 09:39:29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加強頂層設計,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我們要向世界傳播哪些文化價值觀、如何以對方易接受的方式傳播、如何評估“走出去”的效果,都是有待探讨的課題,而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中國文化的對外翻譯。提升我國整體翻譯水平,關鍵在于培養一支跨語言、跨文化、跨領域的高素質“翻譯國家隊”,一支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中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隊伍。

一、文化“走出去”需要融通中外的高端翻譯人才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吸引了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外國人不僅希望了解中國的傳統思想和文化,也渴望接觸中國當代的文學、藝術、建築等各個領域。由于東西方語言文化差異,通曉漢語言文化的外國人數量有限,對外譯介中國文化的曆史使命就在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國内翻譯者身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翻譯事業在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華文化、推動世界文明的交融與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培養出一批融通中外的翻譯家。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整體翻譯實力尤其是對外翻譯能力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着明顯的差距。精通母語和外語隻是語言服務的初級要求,要想幫助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和影響世界,需要具備跨文化服務能力,了解對象國的政治、經濟、教育等各領域的知識,而目前我國跨語言、跨文化、跨領域的高端翻譯人才依然匮乏。

二、全國翻譯人才現狀及問題

從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出的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的情況來看,2003-2015年的十餘年來,通過翻譯資格考評體系的人數已有六萬餘人,但高端翻譯人才僅占極少數:資深翻譯51人,一級翻譯90人,其中擅長“中譯外”的定稿人更是屈指可數①。這樣一支規模有限的專業翻譯隊伍還遠不能滿足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需求。

以下将從翻譯人才的年齡和地域分布、譯者薪酬待遇、語種使用情況,以及新技術和管理手段的運用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全國翻譯人才,特别是高端翻譯人才的現狀。

1.全國翻譯人才的分布情況

在性别和年齡分布上,據中國翻譯研究院和中國翻譯協會最新發布的《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語言服務從業者中女性占65.9%,20-30歲的占調查人數的61.0%,翻譯人才的主要培養單位和用人單位——多數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三地②。可見,目前全國翻譯人才在性别上以女性居多,在年齡分布上以中青年為主,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北上廣地區,這也體現了翻譯在推動國家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翻譯薪酬待遇普遍偏低,高端人才流失嚴重

《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專職語言服務從業者的收入雖存在一定分化,但處于兩極的從業者占比都不高,絕大多數收入集中在3000-15000元;相當比例的從業者收入低于2015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62,029元的平均年工資③。整體而言,語言服務業不少的從業者收入中等偏下。

由于缺乏相應的價格指導規範和市場準入機制,又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來保障翻譯從業者的權益,國内翻譯行業出現無序的惡性競争,導緻翻譯價格普遍偏低,翻譯質量良莠不齊,翻譯者職業成就感缺失,緻使一部分高端翻譯人才被迫改變職業,翻譯行業人才流失的狀況比較嚴重。3.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稀缺

中國已進入公共外交的新時代,迫切需要向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傳播我們的文化價值觀念,以建立更密切的文化聯系。在推動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進程中,非通用語翻譯可以在多個層面上服務于國家和社會,但我國目前仍緊缺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目前與我國建交的175個國家至少涉及95種語言,我國開設語種最多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也隻有74個語種,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語言近20種,在讀學生不足100人④。據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調研,目前我國各語種教學和使用的權威辭典僅有60多種,至少一半以上的語種還缺乏供外國人深入了解中國的百科知識類辭典,部分語種甚至還缺乏基本的工具書,如與中國聯系緊密的周邊國家中就有吉爾吉斯語、普什圖語、孟加拉語、愛沙尼亞語等目前尚無基礎辭典⑤。這不僅對這些非通用語種的人才培養造成困難,也對使用這些語種的人民了解我國的社會、文化、思想造成了阻礙。

4.翻譯從業者在翻譯技術、項目管理和國際化服務水平方面有待提升

現代語言服務行業亟需“翻譯+X”能力的複合型服務人才,這些能力包括翻譯與本地化項目管理、多語言服務咨詢、語言服務研究與規劃、語言技術服務等跨領域服務能力,而不僅僅是傳統的口筆譯能力。然而,目前我國翻譯專業(MTI)在校研究生絕大部分都是語言相關專業背景,高校開設的翻譯課程也以培養學生翻譯技能和外語能力為主。《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通過考察我國翻譯專業(BTI/MTI)開設翻譯技術、項目管理類課程的情況,發現此類課程在BTI和MTI課程中的占比分别是6.75%和7.90%,遠遠低于翻譯技能類課程占比⑥;而在一線翻譯從業者中已經有52%的從業者使用計算機輔助翻譯(CAT),機器翻譯(MT)的使用者占比為25.2%⑦。

導緻我國翻譯人才出現上述問題的宏觀因素包括政府、行業、經濟、文化和技術等多層面。首先,政府沒有真正将語言/翻譯服務作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工程,制定相應的中長期語言/翻譯發展戰略規劃。在行業層面,缺乏翻譯法律規範、行業标準及翻譯市場準入機制。在經濟層面,我國的語言/翻譯服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小微企業占多數,未被納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在文化層面,文化“走出去”的針對性還不夠強,對受衆國的語言文化習慣了解還不夠,其中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瓶頸。在技術層面,國内的翻譯人才培養單位及翻譯從業者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缺乏互聯網思維,在翻譯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方法上還無法做到與國際接軌。

三、當前我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對策及建議

如何培養一批具備跨文化服務能力的複合型高素質翻譯人才隊伍是我國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針對我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制定國家中長期翻譯/語言規劃和發展戰略

據悉,歐美不少國家很早就将語言戰略定為國家戰略,在戰略思維方面把語言服務與國際化競争戰略相融合,在頂層設計方面成立國家級别的專門機構制定語言服務發展戰略并配合實施。美國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在《國防教育法》中将漢語、俄語、朝鮮語等列為重要外語,“9·11”後又出台《語言與區域知識發展計劃》、《國家安全語言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語言政策⑧。

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視角出發,我國政府亟需在提升國家語言能力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發展國家涉外語言和翻譯能力;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應進一步落實系統性規劃和統一部署,切實根據國家經濟貿易和對外交流的需要,分區域、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各語種翻譯人才,特别是當前緊缺的三類翻譯人才:專業應用型翻譯人才、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少數民族語言翻譯人才,從而打破制約我國文化建設乃至國家安全的瓶頸。

同時,考慮到文化翻譯的特殊性,應充分發揮海外孔子學院和國内高校的外國留學生教育優勢。目前全球已有140個國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2016年全球孔子學院有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各類學員210萬人⑨;另據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計,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⑩。這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隊伍應給予充分重視和引導,在全球範圍内選拔和培養知華、親華、友華的優秀中譯外翻譯人才。

2.加大對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教育的扶持力度

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需要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币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的實現需要以“語言互通”為基礎和前提。鑒于目前我國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需求,且高校非通用語種的辦學成本高,建議教育部和财政部對重點建設的非通用語種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相關語種專業的生均定額撥款。國家應鼓勵高校合理有序、錯位互補地開設“一帶一路”沿線非通用語種,特别要加大對東亞、中東歐、中東以及非洲四個區域非通用語種建設的力度。

國家和政府對國内高校的非通用語種建設給予高度重視,例如外交部和教育部等八個部委已聯合發文支持将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一個非通語種建設基地。“十三五”期間,北京外國語大學計劃覆蓋所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的官方語言教育,2017年、2018年将分别增設十幾個語種。然而,非通用語種人才的培養僅在全國範圍内設立一個人才培養基地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逐步帶動更多的地區和高校,特别是沿邊城市的高校參與到非通用語種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建設中來。此外,還可以與非通用語種國家聯合培養跨語言人才,選拔中國學生去國外學習非通用語種,也吸引這些國家的學生來中國學習中文,形成良性互動,合力培養跨語言、跨文化人才。

3.推動翻譯立法,完善行業準入制度

由于我國對翻譯人員的從業資格缺乏相應的法規約束,缺乏對翻譯服務質量的有效監督和管理機制,導緻翻譯質量低劣的各類出版物在市場上廣泛傳播;當前國際上已有部分國家為翻譯行業立法,特别是在法律翻譯、法庭口譯、醫療翻譯等事關生命财産安全的領域。例如,巴拿馬有《巴拿馬翻譯法》,奧地利、美國有《法庭口譯員法案》;還有一些法律提及翻譯人員的地位和權利,如《西班牙版權法案》中賦予譯者與作者同等的版權等。

翻譯立法既要規範翻譯市場行為,又要保護翻譯行為相關方及利益相關方的權益,目的是要解決翻譯主體不适格,翻譯行為不合規,無翻譯标準、無薪酬标準等相關問題,使翻譯相關方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中國翻譯協會作為翻譯行業組織,在争取翻譯立法的同時,應加強行業規範和标準化建設,在現有《翻譯服務規範》、《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等文件的基礎上,制定翻譯從業人員道德規範、翻譯服務誠信準則等規範性文件,逐步引導和規範翻譯市場,努力為高端翻譯人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從業環境。

4.推進産學研協同創新,構建科學的翻譯人才終身教育體系

基于我國當前的翻譯人才現狀,高校、用人單位和行業組織應攜手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開發适應市場需求的翻譯技術、項目管理等培訓課程,并通過建立實習基地和網絡翻譯平台,使翻譯專業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翻譯項目中得到實際的鍛煉;開設翻譯專業的院校應調動整個學校的資源,打破由外語院系培養翻譯人才的傳統,建立跨院系、跨專業的翻譯學院,以“翻譯+X”的教育模式,吸收非語言專業外語基礎好的學生,培養複合型翻譯人才。

翻譯用人單位應該認識到,翻譯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并不是在本科、研究生教育階段就能夠實現的,而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不斷地總結、提升,方能成就高素質的翻譯專家。因此,培養高端翻譯人才需要開展“後院校”教育和終身職業教育,通過學習新技術和行業知識,不斷完善譯者的知識結構,進而提升他們的實際翻譯能力,包括語言轉換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公衆演講能力等。

“一帶一路”語言能力建設迫在眉睫,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協作,重點解決非通用語種人才短缺、翻譯能力單一、高端翻譯人才流失等問題,将語言規劃、人才培養、行業規範、技術開發多方面工作相結合,盡快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複合型翻譯人才。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共建課題“文化‘走出去’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号:BFSUGJ12001)

「注釋」

①中國翻譯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翻譯人才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2016年12月。

②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2016年12月。

③同上

④王銘玉:《“一帶一路”建設亟需構建語言戰略》,第二屆中央文獻翻譯與研究論壇,2016年9月,http://www.tj.xinhuanet/jizhe/20161111/3526420_m.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⑤闫國華:《文化對外傳播與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培養》,《中國翻譯》2014年第5期,第10頁。

⑥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2016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2016年12月。

⑦同上

⑧王建勤:《美國“關鍵語言”戰略與我國國家安全語言戰略》,《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8頁。

⑨龐明廣、徐誠:《第十一屆孔子學院大會在昆明閉幕》,新華網http://news.21cn/caiji/roll1/a/2016/1211/18/31773529.shtml。

⑩王琦:《教育數據:2015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發布》,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abroad/2016-04/15/c_128898330.htm。

責編:朱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