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相較于傳統的文字、圖片的報道形式而言,視頻在社交媒體上日益受到網民的歡迎,其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大量西方和國内主流媒體紛紛采制視頻報道,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吸引粉絲關注。如何打造精良的視頻并将之推送至海媒平台,是新媒體時代對外傳播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近期,中國一系列科研成就以“井噴”之勢獲得全球矚目,一件件涉及深海、能源、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的“國之重器”頻繁亮相,蜚聲海外。新華社海外社交媒體報道團隊抓住契機,精心采制了一批以中國科技進步為主題的英文視頻報道,在臉譜(Facebook)、推特(Twitter)、優兔(YouTube)三個海媒平台上播發,直接推送到不計其數的海外網民面前,引起了轟動效應。
在衆多“重磅”新聞中,中國首次成功試采可燃冰被認為是我國海洋科考和能源領域的曆史性突破。中國科技工作者已經可以将蘊藏在海底的“冰塊”點燃成熊熊燃燒的火焰。中共中央、國務院專發賀信,稱這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可燃冰題材立即成為西方和國内主流媒體的關注焦點。新華社和CNN等中外媒體先後針對此主題制作了視頻短片,但報道思路和呈現手法上各有特點。
珍貴一手素材占盡先機
5月18日,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宣布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産氣。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深的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采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台“藍鲸一号”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占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采。
新華社海媒團隊拼搶時效,視頻記者在新聞現場高效采制視頻素材,後方編輯精心剪輯,在當天迅速播發了英文短視頻《中國在南海首次成功試采可燃冰》。短片以可燃冰海上點燃噴火的高清航拍畫面開篇,用色彩飽滿、視覺沖擊力和現場感極強的精彩鏡頭瞬間吸引了觀衆的注意力。視頻随即揭秘了此次開采的“功臣”——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鑽探平台“藍鲸一号”的工作狀态。随後通過電腦模拟展示了這個龐然大物将鑽頭探入海床底部鑽取可燃冰的動畫效果,彌補了攝像機無法捕捉深海實景的遺憾。此片在臉譜、推特、優兔三平台的浏覽量已超過45萬次,獲得了海外網友大量正面評價和轉發。有網友跟帖評論說“恭喜中國,這是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
此短片能被大量海媒觀衆點擊浏覽,首先應歸功于新華社擁有的一手珍貴視頻素材。由于鑽探平台位于廣袤的南海神狐海域,新華社記者提前搭乘直升機飛抵鑽探平台,實現了“零距離”靠近開采一線。對于遼闊海域的場景,航拍無疑是最理想的拍攝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鏡頭加上高清的畫質,完美呈現了“藍鲸一号”鑽探平台的全貌,以及湛藍的海面上烈焰噴湧的絢麗色彩,給觀衆帶來高度的視覺沖擊和震撼,讓他們仿佛親曆這一罕見的可燃冰開采現場。
另辟蹊徑找好“第二落點”
當試采成功的消息剛剛發布之時,鮮有媒體對可燃冰的實物形态和特質進行視頻報道,因此公衆對于這一罕見物質知之甚少。可燃冰到底“長啥樣”?
兩天之後,CNN于5月20日就此播發了一則視頻短片。由于未能在試采成功的“第一落點”搶發消息,CNN把報道重點設置為解讀什麼是可燃冰。當媒體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一手素材拼搶時效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另辟蹊徑、尋求“第二落點”報道的好角度。
該視頻重點拍攝了一小塊外觀呈現淺灰白色的冰塊狀天然氣水合物在實驗室被點燃的畫面,随後播放了實驗人員戴着手套展示多塊“冒着冷氣”的可燃冰的特寫鏡頭。此短片讓觀衆第一次看到了從海底開采出的可燃冰實物,解開了心中的疑惑。此外,短片也播放了可燃冰海上開采噴火的場景,以及龐大鑽頭進行深海開采的畫面。CNN準确的“第二落點”報道定位,在可燃冰題材報道熱度未消之際,及時起到了釋疑解惑的作用,成為消息類報道有益的補充。
按海媒傳播規律進行視頻後期編輯
數據挖掘機構Newswhip的監測數據顯示,在不同的社交平台,被分享最多的都是視頻。今年年初,臉譜視頻的日均播放量已達到80億次,日均播放時長達到1億小時。但媒體發布的視頻應具備什麼樣的特點才能更受海媒網民關注?
首先,内容高度精煉,視頻短小精悍。Newswhip對社交平台上最受歡迎的視頻進行研究,發現大部分熱門視頻的時間長度都在90秒以内。這要求視頻鏡頭和字幕更有吸引力,更加準确、高效地表達出信息。
新華社和CNN的兩則有關可燃冰的短片時長都控制在1分鐘左右。視頻均高度濃縮了精彩畫面和事件信息,讓“速食”觀衆可以在短時間内了解到重點内容。另外,兩部短片在重要畫面位置都配有英文字幕進行解釋說明,幫助觀衆迅速理解可燃冰開采的具體過程,物理、化學特性,以及在能源領域的重要意義等關鍵信息。
其次,視頻片頭務必要“吸睛”。有監測數據顯示,海媒平台上絕大多數的視頻觀衆隻會觀看短片的前十秒。可見,片頭這短短幾秒鐘的“黃金時間”決定了視頻是否會吸引觀衆繼續看片。一則視頻報道的“生死存亡”往往取決于片頭的質量。隻有開篇的畫面足夠精彩,才能留住觀衆。
新華社和CNN的視頻報道都遵循了這一規律,在開篇均用海上鑽探平台噴火的鏡頭來抓住觀衆的眼球。由于主題設置的區别,新華社用“藍鲸一号”的多角度航拍和特寫鏡頭繼續吸引觀衆的注意力,而CNN則把畫面切到可燃冰實物點燃的實驗上。
另外,添加大字号英文字幕,以适應移動設備與靜音播放。傳統的視頻制作大量依靠解說和旁白講述新聞事實。但目前,大量海媒用戶習慣于靜音模式觀看視頻,所以臉譜、推特等海媒平台的系統默認視頻播放是無聲狀态。為了迎合這一趨勢,媒體所播發的視頻應盡量添加字幕,以幫助用戶觀看和理解短片内涵。此外,由于使用移動設備的受衆越來越多,在不影響畫面美觀的前提下,字幕的字号應較大,以提供給受衆舒适的觀看體驗。
新華社的短片在畫面底部區域添加了大号字幕,既不遮擋寶貴精彩的鏡頭,又讓觀衆在欣賞畫面的同時讀懂字幕提供的關鍵信息。同時,視頻保留了噴火等現場音效,并用氣勢磅礴的配樂陪襯壯觀宏大的海上開采作業場面,很好地烘托了氣氛,讓那些打開聲音看視頻的觀衆能得到更好的音頻享受。CNN的字幕位置居于畫面中部區域,雖然遮擋住了小部分畫面,但有利于觀衆的視線水平保持一緻,不必在觀看畫面和字幕之間來回切換,觀看體驗更為舒适。
用制作精良的短視頻拼搶海媒受衆
一則題材重大、畫面震撼、内容豐滿、制作精良的視頻短片,可以直觀地向受衆展現新聞原貌,更具可信度和說服力。客觀、生動的視頻畫面,有助于拉近東西方文化差異,消弭意識形态隔閡,打消西方媒體或觀衆的猜忌,提升中國新聞對外傳播的實際效果。由于海媒平台具備極強的互動性,網民針對視頻報道的點贊、評論、分享和轉發,可以進一步帶動該報道的幾何級甚至病毒式傳播,産生巨大的影響力。海媒上浏覽量達到數百萬的視頻并不鮮見,這種傳播數級和傳播優勢,恐怕是傳統文字報道所無法比拟的。
目前,海外社交媒體平台已成為中外主流媒體争搶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戰場。西方主流媒體早已紛紛開設了自己的海媒賬号,建立了較為成熟的海媒報道運作機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報道模式,吸引了全世界大量活躍粉絲。
中國媒體應及早重視海媒平台的傳播效力,要立足内容建設、加強議題設置,堅持以質取勝,在拓展圖文報道的基礎上大力加強視頻、直播報道,以契合傳播趨勢和海外受衆需求的宣介方式擴大對外報道覆蓋面和影響力,全面增強國際傳播話語權和主導權,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更加及時地發出中國聲音,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
責編:譚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