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變得“年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變得“年輕”

時間:2024-11-06 08:45:16

談到找女朋友,21歲的王博賢首先想到的是燕妮。

“馬克思與燕妮近半個世紀患難與共的相守,證明了奮不顧身的愛情和‘為天下人争幸福’的共同理想才是家庭的基礎。”這名中國人民大學三年級學生說。

王博賢第一次對馬克思有直觀感受,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概論》的公共課上。

“馬克思熟讀荷馬和莎士比亞,他深厚的修辭功底在寫給燕妮的情詩中展現得淋漓盡緻。”王博賢說。

從此,馬克思在王博賢心裡不再僅是“主義”的代名詞,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追求有血性的人。

帶來如此變化的,是講授這門被簡稱為“馬原課”的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曉萌。

32歲的張曉萌教“馬原課”已有六年。她曾就讀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哲學系,并赴巴黎政治學院、哈佛大學深造。

“通過對多種哲學思想體系的比較研究,我深深感覺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魅力。”她說。

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中國青年一代眼裡,這位表情嚴肅的大胡子德國人可能隻是牆上挂着的畫像,然而他作為世界無産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對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卻值得被後人銘記。

張曉萌将馬克思在哲學、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思想結晶作為貼近不同專業背景學生、因材施教的宏大資源庫。《年輕的卡爾·馬克思》《摩登時代》等電影的經典片段是她授課的生動注解。

她和團隊運行的微信公衆号“馬原課請睜眼”則成為了師生互動的平台。

公号頭像取自學生泥塑的馬克思卡通形象,令人莞爾。最近推送的“2018馬克思的中國遊”,以假如馬克思能夠來到今天的中國,會遇見怎樣的中國為引子,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圖文展示馬克思的預言正在成為現實。

生活中,張曉萌常用不同方式跟身邊的親友及退休黨員講馬克思主義,“他們無一例外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我更願意做一個解說者,而不是強加者。”她說。

約500公裡外的内蒙古大學,正在自習的學生潘雪兮收到朋友發來的一條微信:“馬克思真是一個矛盾的金牛男!又想面朝大海,又要關心人類的糧食與蔬菜。”潘雪兮馬上回複了一個“馬克思主義乖巧”的動畫表情。“現在,我們身邊讀馬克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她說。

去年,潘雪兮和同學在校内組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系列活動,起初參加的人不多。受說唱歌曲《馬克思是個90後》的啟發,他們開始尋找馬克思和青年人的相似處。

“我們發現他是非典型金牛座,也有拖延症,還是個段子手,最重要的是沒有被貧窮限制想象。”

《馬克思是個90後》是北大畢業生卓絲娜創作的。内蒙古大學學生宋佳雯說,這首歌将馬克思表現為“一個滿懷理想的熱血青年”,“感覺一下子就離我近了”。

哼着《馬克思是個90後》,她第一次翻開了《共産黨宣言》。“看不太懂,但是我想了解馬克思是怎麼想的。”

抱着這樣的想法,她參加了《共産黨宣言》導讀活動,與老師同學讨論。她驚喜地發現自己開始讀懂這本書了。

而對參與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簡稱《馬恩全集》)中文第二版的胡曉琛來說,每天都充滿意義和樂趣。

大學時,他曾組織同學研讀《共産黨宣言》中德雙語版,自己讀過《德意志意識形态》,到中央編譯局馬列部工作後,他接觸到了原版。

“那種找到源頭、發揮所學的興奮感到現在都沒有消減,反而興趣更濃。”他說。

遇到有所感觸的馬恩原著句子,胡曉琛會存在電腦裡,時時翻看,激發學習的靈感。工作之餘,他在攻讀德國史博士學位。

“時代需要多樣的人才,也需要多元化的理想和追求。”他說。

在最新完成的一個智庫項目中,他選擇研究微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希望更多年輕人認識和了解馬克思主義,從中找到養分”。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