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描寫了從1900到1938年抗日戰争前夕的中國,分為《道家女兒》《庭院悲劇》和《秋季歌聲》三部分,書中涉及到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展現了一幅波瀾起伏的曆史畫卷。林語堂一生以“向東方人介紹西方,向西方人介紹東方”為己任,西方社會正是通過他的作品才第一次從完整意義上認識中國。因此,本文以林語堂的代表作《京華煙雲》為例,分析林語堂作品在海外傳播的影響,這對當代中國文學“走出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京華煙雲》在海外的傳播
本文借助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以下簡稱OCLC數據庫)所提供的數據,檢索并統計了林語堂的代表作《京華煙雲》英文原版著作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版發行情況和館藏情況。此外,除中國學者和翻譯家所做的英文回譯工作,《京華煙雲》還被翻譯為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版本,在當地出版發行,并有相當數量的館藏,本文也将對此情況一一說明。
(一)《京華煙雲》英文版在海外的傳播
1938年,林語堂開始構思創作《京華煙雲》,并于1939年8月完成這部70萬字的小說。1939年底,紐約出版商約翰·黛(J.DayCo.)出版公司出版了《京華煙雲》。本書一經出版,就受到了廣泛關注。據OCLC數據庫顯示,本版的《京華煙雲》共計815頁,其标簽為“1899年義和團運動到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年間中國中上層社會的家庭生活”。本版小說在世界各地的1249家圖書館有館藏,足以見證這部小說的影響力。但是,據搜索數據,OCLC隻提供了22家圖書館的聯機服務,這些圖書館均提供在線閱讀服務,且提供圖書代碼。這個數字對于總數來說略少,但仍可看出本版《京華煙雲》的收藏圖書館的地域涵蓋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館藏量較多的是日本,包含早稻田大學在内的六所日本大學圖書館均收藏了該版本圖書;其次是澳大利亞,有包含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在内的共五個圖書館收藏了本版圖書。
同年,上海必發圖書有限公司(Kelly&Walsh)經特殊授權在中國上海出版了《京華煙雲》的英文版,該版本共計815頁。據OCLC統計,世界共有29家圖書館收錄有該版本且提供在線閱讀服務和提供圖書代碼。這29家圖書館主要分布在美國,共18家,其餘館藏較多的是英國3家、德國2家、加拿大2家和埃及1家。
1942年,紐約花園城的薩恩戴爾出版社(SunDialPress)再版了《京華煙雲》。據OCLC數據顯示,目前有49家圖書館收藏本版圖書,且這些圖書館均提供在線閱讀服務,同時提供圖書代碼。其中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第一版《京華煙雲》在美國的館藏情況的列示有所局限,原因不明。而到了第二版的《京華煙雲》,美國共計30個州的44家圖書館均加入館藏,且提供在線服務,占據本版圖書館藏的90%,其中包含了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康涅狄格州、華盛頓州、特拉華州、夏威夷州、愛荷華州等。這些數據表明,在美國60%的聯邦地區中都能找到該版本的《京華煙雲》,直至1942年,林語堂的影響力仍然經久不衰。此外,收藏本書的還有法國、以色列和新西蘭等國的圖書館。
1940年,《京華煙雲》經由倫敦海涅曼出版社(Heinemann)在英國出版,這是與美國不同的一個版本,共計702頁,從内容上看基本上與美版相同。OCLC數據顯示,除中國外,目前世界上有36家圖書館有收錄該版本的《京華煙雲》,且提供在線閱讀服務,提供圖書代碼。這些有館藏的圖書館有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泰國、新西蘭等,其中館藏較多的是澳大利亞,包含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在内的11家圖書館均加入館藏,與美國第一版《京華煙雲》在澳大利亞的館藏情況相比,新加入包含維多利亞大學在内的九所大學圖書館,分布範圍較之前更加廣泛。
1967年,紐約的大衆圖書公司再次出版了《京華煙雲》,該版本有640頁,據OCLC數據顯示,世界上有五個圖書館有館藏,且提供在線閱讀服務和圖書代碼。其中三個在美國,一個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另一個在墨西哥的圖書館。
1975年,紐約的美亞出版社(MeiYaPublications)再次出版了《京華煙雲》,據OCLC數據,該版本共計815頁,其館藏圖書館均在美國,這些圖書館均提供在線閱讀服務和圖書代碼。與1942年版本在美國的館藏情況相比,收藏本版圖書的圖書館增加了11家,分别是:洛杉矶州立大學圖書館、亞特蘭大-富爾頓公立圖書館、安東尼公立圖書館、阿肯色公立圖書館、牛頓公立圖書館、北堪薩斯城公立圖書館、惠靈頓公立圖書館、伯根菲爾德公立圖書館、李堡市公立圖書館、奧拉德爾公立圖書館和威廉姆特大學圖書館。從中可以看出,收藏該版《京華煙雲》的圖書館除個别大學圖書館外,更多的是美國各個城市的市立圖書館,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京華煙雲》的影響較之前更加深入,這不僅體現在地域上,更體現在接觸的人群上。
(二)《京華煙雲》譯本在海外的傳播
日語版本情況:1940年,《京華煙雲》的日語版本《北京曆日》在東京出版,譯者為藤原邦夫,共計5308頁。據OCLC數據,目前隻有美國加州大學的兩個圖書館有館藏且提供在線閱讀服務,提供圖書代碼。1972年,東京的芙蓉書房再次出版為《北京好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的圖書館館藏有此書。
德語版本情況:1943年,《京華煙雲》德文版經舒茲出版社(Scherz-Publ)在德國出版,OCLC數據顯示,該版本館藏情況較少,有三家美國圖書館和德意志國家圖書館館藏有此書,且提供在線閱讀及其圖書代碼。1950年,《京華煙雲》(Peking,AugenblickundEwigkeit1&2)由費舍出版社(S.Fischer)出版了德文版,分為上下兩部,上部383頁,下部495頁,目前有12家德國圖書館擁有館藏,提供在線閱讀,且提供圖書代碼。這些圖書館包含的德意志國家圖書館、曼海姆大學圖書館、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波茨坦圖書館等。以上情況從側面說明《京華煙雲》在德國的傳播經曆了一定的發展過程,該書在德國有一定影響力。
法語版本情況:2008年,法語版《京華煙雲》(Enfanceschinoises:Roman、Letriomphedelavie:Roman)經由比各出版社(P.Picquier)在法國出版,譯者為佛斯卡(Fosca),上部609頁,下部839頁。共12家圖書館擁有館藏,提供在線閱讀,且提供圖書代碼。其中有九家法國圖書館,包含法國國家圖書館、阿圖瓦大學圖書館、圖盧茲大學圖書館、馬賽大學圖書館等,這說明《京華煙雲》在法國也有一定影響力。
西班牙語版本情況:1960年,《京華煙雲》(UnmomentoenPekín)由舒達美卡那出版社(Ed.Sudamericana)在西班牙出版,該版共978頁。據OCLC數據顯示,該版圖書隻有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書館提供在線閱讀和圖書代碼。
此外,《京華煙雲》被譯為韓語、越南語、瑞典語和希伯來語等語言,據OCLC的數據顯示,均有一定數量的館藏,不再一一贅述。
二、《京華煙雲》在海外的評價
1939年,《京華煙雲》在美國一經出版就引起巨大轟動,半年之内就銷售了5萬冊之多,三年之後又再版,幾年間,僅在美國就銷售了25萬冊。第一版出版後五年内,《京華煙雲》就被譯為日語、德語、瑞典語、希伯來語、匈牙利語等在歐洲和日本傳播,其後50年間被陸續翻譯為其他語言,多次再版,足以說明《京華煙雲》的海外的影響是經久不衰的。由于《京華煙雲》最初是以英文寫就,本文在此列出美國文學界和學術界對第一版書籍的評價情況。
1940年6月,《太平洋曆史評論》(PacificHistoricalReview)雜志第九期刊登了賽珍珠對《京華煙雲》的評論,這是她對這部小說的推薦。她寫到:“這部傑作簡約而優美,按照編年描寫了之前40年(1939年之前)中國兩個上層社會家庭及其社會關系。當時的中國傳統和現代交替,不同社會勢力交替,但這兩個家庭通過不斷調整自身,最終存活下來。對女性,特别是對母親的奉獻和堅強的性格的描寫是本書的主要内容。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短短幾句寫出的是巨恸和悲劇,反映的卻是超越苦難的人性之光。本書包羅萬象,從河南甲骨文上古老的銘文,到新舊勢力交替的曆史沉浮,再到過去十年的科學研究。統領全書的是一種平衡和對稱,以及對中華文明的永恒的描寫,在其中一代人隻是一瞬間但又是永恒的存在,這是建立在道家思想上的解讀。聖山啟示有德行為,繼而重建正确的思想。女主角姚木蘭在義和團運動的動亂中與家人失散,之後不符合邏輯地嫁人,她的人生始終沿着貴族階級小姐的軌迹進行,直到她成為自由中國的精神象征。這本書是二十世紀中國人民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上的朝聖象征。”①
紐約《時代周刊》将《京華煙雲》評為1939年年度最佳圖書,并予以評價:《京華煙雲》是現代小說的經典之作,林語堂用現代英語展示了傳統中國的文化。最近有許多中國的“黑幕小說”,旨在對中國現當代曆史生活進行忏悔和暴露,但《京華煙雲》并不是這樣。該著作并沒有贊頌中國舊式生活方式,也沒有為新式生活做辯護。“這部作品隻是講了中國現代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他們成長并學習彼此相處之道,他們的愛和恨,他們的争吵和原諒,他們遭受苦難和享受生活,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人們努力調整自身以适應現代世俗生活,努力達到‘天命’和‘人力’的平衡。”②
好讀網(Goodreads)是美國最大的書評網站之一,其對該本書的簡介沿用了時代雜志的書評。在該網站,《京華煙雲》的評分高達4.46分,鍊接美國亞馬遜的有14個版本之多。而在該書下面評論區,有各種語言的共計270條評分和詳細的圖書評價。各國的、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均對《京華煙雲》描述的中國印象深刻,該書成為西方人了解現代中國的窗口,他們對于中國的古典與中國的苦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943年,莎拉勞倫斯學院學者馬沙(KathrynMansell)在《阿拉巴馬州公報》(ALABulletin)雜志上代表美國圖書館協會為美國青少年推薦圖書,發表了《閱讀感知世界》③一文。這篇文章認為,不管國家間是否有沖突,青少年應該對世界其他民族有正确理解,其方法就是閱讀相關圖書。文章重點介紹了中國和猶太民族的文學作品,其中在中國書目推薦中,他選擇了林語堂的作品。他在文中說到,公衆對中國的關注已足夠引起美國青年對中國的興趣。大學新生在讀過關于亞洲的初級讀物之後可以閱讀《京華煙雲》以了解中國的家庭生活。學生們在讀過《我們中的一個》和《三個士兵》了解戰争對于個人的影響之後,可以繼續讀林語堂的《風聲鶴唳》進行更加深入研究。他評價到,事實證明《京華煙雲》是一部優秀的巨著,本書描寫的并不是戰争中的忏悔和恐懼,而是對人生的挑戰和圓滿。但這并不是用中文寫作的中國著作,而是用英文翻譯的關于中國思想的著作,細緻描繪的是人類藝術的生活。一個學生評價道:我喜歡中國人對于時間的體驗。我們從一個工作到下一個工作,時間匆匆流逝。中國人似乎忘記了時間,因此他們的生活是和諧的。正如《京華煙雲》中所描述的,也許中國的老人才能給他們以時間流逝的感覺。他在關于中國的部分最後總結到,如果沒有讀過賽珍珠的《龍種》,我會覺得林語堂誇大了對中國的戰争狀況的恐怖描寫。這兩位作家寫的是同一事件,一個寫中國農民,一個寫中國上層社會。兩位作者本可以省略掉可怕的細節,但他們并沒有,這成為他們作品的可貴之處。
此外,來自北普萊恩菲爾德中學的艾奇遜(GertrudeM.Aitchison)在《英語雜志》發表文章《實用圖書推薦》④,來自哥倫布中學的戈德伯格(MurrayA.Goldberg)在《英語雜志》發表文章《讀書:六本使人聰慧的圖書》⑤,以及紐約且林士果圖書館館長艾利森(AlisonB.Alessios)在《阿拉巴馬州公報》發表的《通過書籍了解中國》⑥。在這些文章中,作者都極力推薦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認為這本書是了解中國的必讀書目,也能學習中國人的智慧。這些足以說明《京華煙雲》在美國的傳播之廣。
林語堂《京華煙雲》的英文原版小說在世界傳播甚廣,其中林語堂本人深厚的中西文化水平是重要因素。此外,本書在翻譯、出版發行、贊助人、宣傳等方面對我國文學“走出去”也有一定借鑒意義。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中國文學面臨着“走出去”的大潮,如何在此之中把握方向,使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注釋」
①EarlCranston,“MomentinPekingbyLinYutang”,PacificHistoricalReview,Vol.9,No.2(Jun.,1940),pp.240-241.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②BlogandPodcastoftheProgram,AsianStudiesinBusinessandEconomics,UniversityofPaderborn.
③KathrynMansell,“AwarenessthroughReading”,ALABulletin,Vol.37,No.5(MAY1943),pp.166-169.
④GertrudeM.Aitchison,“AFunctionalPlanforBookReports”,TheEnglishJournal,Vol.32,No.4(Apr.,1943),pp.214-215.
⑤MurrayA.Goldberg,“DesignforReading:SixBibliographiesforInterculturalUnderstanding”,TheEnglishJournal,Vol.34,No.9(Nov.1945),pp.493-496.
⑥AlisonB.Alessios,“UnderstandingChinathroughBooks”,ALABulletin,Vol.38,No.1(JANUARY1944),pp.6-10.
責編: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