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時間:2024-11-06 08:40:15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多次發布理論闡釋,為具體的對外傳播工作提供了理論建構和方向指導。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強調,必須“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将對外傳播工作提升到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高度。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具有豐富的理論内涵和實踐意義,本文嘗試對其進行解讀和闡釋,以請教于專家讀者。

一、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内涵和要義

1.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面對挑戰人類安全與和平的諸多不利因素,沒有任何國家、任何文明可以置身事外。作為有着數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和全球重要經濟體之一的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為路徑,在進行對外傳播的過程中,要秉持尊重文化多樣性、多元文明的客觀立場,持續推動穩定國際秩序的構建,促進全人類知識經驗和智慧成果的分享,并為全球治理貢獻獨特的中國方案。

2.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在對外傳播工作中,要始終堅守“以我為主”的中華文化立場。傳播是表,文化為根。我們的對外傳播工作,歸根到底,是要加強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輻射力、影響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全球範圍内的廣泛傳播。長期以來,受國際傳播體系西強東弱的影響,中國媒體的對外傳播工作略顯被動,缺少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話語表述能力也略顯不足,很多的概念、範疇仍然需要借用西方的話語體系進行表述,這使得在國際傳播的大舞台上,我們的聲音始終難以進行更有效的傳達,傳播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為此,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需要盡快建構獨特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體系和相應的話語表述,扭轉目前對外傳播工作中的被動、不利局面。

3.推進對外傳播能力建設

推進對外傳播的能力建設,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提升對外傳播的技巧。長期以來,中國的對外傳播更注重宏大叙事,不擅長從小故事、小細節去貼近受衆,這種叙事方式本身和受衆就有一定距離,放在跨文化、跨國的傳播語境中,遭遇文化折扣,更難以真正抵達受衆,形成有效傳播。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強調并不僅僅隻是講中國故事,而是要“講好”故事,掌握講故事的叙事技巧,以平等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來觀照日常空間中的故事、以細節展現當代中國開闊舒展的氣象,以真實、接地氣的叙事打動受衆。

其次,要善于借勢,以“互聯網+”的方式打造高品質的對外傳播媒介産品。中國目前正處于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關鍵階段,傳統行業面臨優化升級、制造變創造的極大挑戰,媒體行業也不例外。中國媒體行業可以借力于新興的網絡技術,快速升級改造,彌補以往和西方國家在媒介技術方面的不足,打造高品質的對外傳播媒介産品,從而實行“彎道超車”。

再次,要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作風踏實、業務精良的對外傳播人才隊伍。國際競争的關鍵是人才競争,具體到對外傳播工作,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培養一批對黨的新聞事業高度忠誠,同時熟悉新聞傳播規律,兼具開闊的國際視野和精深的專業素養的新聞傳播人才。

二、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理論價值

1.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新聞輿論領域的觀念和學說的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始終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完善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産黨的新聞思想是一種開放的、發展的理論體系,它始終堅持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用自身最新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來充實和發展自己。”①中國共産黨的新聞思想為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提供了既符合新聞傳播普遍規律,又獨具中國特色的經驗和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領導集體,在長期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工作實踐中,始終立足于黨情、國情、世情,根據黨和國家在各個時期中心工作的實際需要,以及時代發展和國内外環境的變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南,不斷總結自身經驗,積極創新新聞宣傳和輿論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聞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列甯新聞思想和中國共産黨幾代領導人新聞思想優秀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時代特征,把握新時期中國新聞實踐的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戰略,形成了比較系統而成熟的新聞輿論思想,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是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2.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發揚

如前所述,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中的第一要義,是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構想。這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對當下世界潮流發展趨勢所作的正确把握,是對人類命運走向所作的正确預測和判斷。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是東方智慧和中國抱負在全球發展和治理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擔當。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想中,我們能依稀看到中國古代先賢關于天下觀的思想遺存,能品味出當代新儒家所倡導的“文化自覺”的韻味,也能感悟出構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當代中國诠釋與中國追求。

從這些方面來認識,我們在世界倡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不僅僅隻是關注全球最為關心的“生态”問題,而且更關注人類的“心态問題”。隻有把這兩方面的問題融通起來思考和面對,人類才有可能樹立起新的世界觀。

3.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獨到的思想價值及實踐意義

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對外傳播工作中充滿了種種難以把握的變化,對外傳播工作面臨新挑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辦法。習近平同志牢牢把握時代脈搏,積極回應時代關切,因應時代傳播技術變革大潮,從我國新聞實踐工作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②,對對外傳播工作的價值、目的、任務、戰略、策略等進行了全面的系統論述。他創造性地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堅守中華文化的本位觀、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觀等,針對對外傳播工作中的新現象、新問題進行了系統理論的闡釋,形成了完備的戰略路線圖和操作方法論,體現出“時代性”“系統性”“創新性”和“合規律性”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理念價值,也在國内外引起熱烈反響及評價。如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習近平首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這一理念摒棄叢林法則,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劃出新路徑,指明新方向。③《華爾街日報》文章則稱,在全球舞台上,習近平主席将中國打造成不同于西方的一個選擇,擁有獨特的政治體系和文化。④可見,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獨到的思想價值及實踐意義,為世界提供了更多元的視角和選擇。

三、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實踐意義

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為當下的對外傳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為中國媒體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路徑依托。在貫徹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新聞實踐工作中,湧現了大量故事講得好、講得精彩的生動案例,為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的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诠釋。

1.講好海上絲路故事——《共赢海上絲路》

2016年7月,深圳衛視攝制的八集新聞紀錄片《共赢海上絲路》播出。該紀錄片以“生機”“關系”“根基”“視野”“格調”“守望”“收起”“引領”“競合”為主題,聚焦于深商及中國企業在海外打拼奮鬥的故事,總結海上絲綢之路共赢經驗,講好普通人的奮鬥故事,為中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建構和話語模式建立,提供了獨具特色的深圳經驗。

《共赢海上絲路》主要是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而投入攝制,但卻并未局限于宏觀的宏大叙事,而是以普通人的生活、奮鬥經曆為切入點,講述普通中國人和其他國家公民的日常生活故事,通過細節分享,探讨如何通過國家、企業以及個人的對外傳播行為,将“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到實處,切實打動海外受衆,使他們感受到具體的“民心相通”。第二集“關系”中就講述了兩個溫馨的小故事:中國企業拿到阿聯酋的機場擴建項目,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不斷遇到與當代文化的沖突,中國人原有的注重平衡、協調的“關系”思維,在當地一再碰壁,不得不進行調整,以國際通行的方式來協調團隊合作,從而真正與外方人員建立起和諧的合作關系。

這種講故事的方式,生動、自然、接地氣,将“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宏大叙事填充在日常生活空間中,以視覺符号的形式進行全面展示,使得“作品呈現出比較豐富而思辨的視角,而不是簡單、絕對、标簽式的宣揚,作品更具真實性和現實性”⑤。該紀錄片的攝制還别出心裁地結合了當下最流行的TED演講形式,每一集都邀請一位知名人士擔任節目嘉賓,就中國企業、個人在海外發展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充分發揮中國智庫的作用。這樣拍攝的紀錄片,形式活潑,内容豐富,既有好看的小故事,又不乏凝練的經驗總結,可謂直接觸動受衆的使用需求,為中國媒體探究對外傳播的新表達、新形式,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借鑒。

2.講好青春故事——《我的青春在絲路》

《我的青春在絲路》是由芒果TV出品,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湖南廣電新聞中心聯合攝制的新聞紀錄片。紀錄片于2018年3月在芒果TV播出,以“青春”為主題,聚焦于青年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日常工作,為中國對外傳播實踐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注解。

《我的青春在絲路》總共有五集,分别是《我在巴基斯坦種水稻》《尼泊爾的詩與遠方》《哈薩克斯坦修井記》《吳哥窟的拼圖者》《談判在非洲》,講述五位35歲以下的“80後”年輕人在五個國家的故事,攝制團隊也是清一色的“80後”,以“80後”的青春揮灑、青春無悔,“展現中國青年的智慧與擔當”。每集大約10-15分鐘,形式靈活,風格清新,與“青春”的主題相互呼應。為展現青春的精彩絢麗,紀錄片中選擇了多個溫馨小故事,将國家大事、千秋大業于不動聲色中化解為普通人日常生活裡的點滴細節,娓娓道來,于無聲處動人。如第五集中講述了項目經理孫欽勇在非洲的談判故事,提到非洲人與中國人之間的文化沖突:一邊是亞吉鐵路的工期急需加快,另一邊則是生性逍遙的非洲當地人發了工資後就去休息,大量工人都不來上班導緻停工。在激烈的矛盾沖突面前,年輕的項目經理主動采取了請當地朋友大穆魯幫忙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大穆魯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已經快速緻富,成為當地首富,以他的經曆,點明了中非雙方“命運共同體”合作雙赢的現實格局。事實上,亞吉鐵路的修建離不開中非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真誠相待。對于非洲當地人而言,中國人的真誠體現在中方員工幫助當地人打井、種菜、養魚的一舉一動中,體現在中國年輕人對非洲習俗、非洲日常生活方式的尊重中。紀錄片結尾,将旭日、鐵路、火車、公路、中非雙方工人、民衆、動物、植物等鏡頭交叉剪輯,最後以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和衆聲呼喊“China”作為結束,配以畫外音,“中國青年的智慧與擔當,就是‘一帶一路’小小的鋪路石。真誠以待,迎難而上,當年輕的中國人與古老的非洲一起成長,融入理想,融入人心,必将迸發出耀眼的生命力,收獲更加開闊的未來”,再次點題,使得中非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現實圖景躍然而出,講出了美好生活的青春故事。

結語

習近平同志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闡明了對外傳播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對外傳播工作的系統性、戰略性、全局性意義,為中國的對外傳播工作開辟路徑、指引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的對外傳播實踐應将習近平對外傳播思想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提升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以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影響,并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而不懈奮鬥!

(本文系作者在2018年6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舉辦的第四期深研會——“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上的發言稿,有修改。)

「注釋」

①鄭保衛主編:《中國共産黨新聞思想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0頁。

②《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6年5月17日,http://www.xinhuanet/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③《開啟新征程譜寫新史詩》,《人民日報》2018年1月2日。

④《外國人眼裡的習近平:擔當現在和創造未來的人》,人民網2017年11月17日,http://politics.people.cn/n1/2017/1117/c1001-29653556.html。

⑤池薇:《從<共赢海上絲路>看地方媒體如何做好國家戰略》,《視聽》2017年第8期。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