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農民畫畫:中國式創新扶貧

農民畫畫:中國式創新扶貧

時間:2024-11-06 08:17:08

隻要村裡沒有豬要殺,46歲的屠夫陳愛惠都會沉浸在她的藝術世界裡,繪畫古老房屋和木制廊橋。

陳生活在中國東南福建省屏南縣一個叫漈下的偏遠村莊。2015年,一個陌生人的出現打破了她日複一日的鄉村生活,他聲稱要教會這裡的農民畫油畫。

這個陌生人叫林正碌,他宣稱“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動員村裡每個人都去他的培訓班。但大部分村民都對這個大膽的實驗避之不及。

“我想他要麼是在取笑我,要麼是想騙錢。”陳愛惠說,“我們鄉下人怎麼可能像藝術家一樣畫畫?”

但林正碌沒有放棄。為了表現誠意,他承諾給村民免費的藝術教育,甚至連畫布和顔料都免費。

為了不忤逆他的好意,暑假來臨時,村民們把孩子送到他的藝術教室。讓他們吃驚的是,沒過幾天,孩子們真的創作出簡單的畫。

讓這些父母更為吃驚的是,幾天後,來自大城市的畫商和收藏家把孩子們的畫買走了,每張200元。

很快,大人們也開始學畫畫了。和其他即将成為藝術家的農民一樣,陳愛惠發現學一門新手藝并非易事。

等她坐到畫架前,手裡握着畫筆,她怎麼也下不了筆。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畫筆比殺豬刀還要重。”陳愛惠回憶道,“我很緊張,額頭上都是汗水。”

林正碌告訴她:“你平時怎麼殺豬就怎麼畫。”她照辦了。

邁出第一步以後,她很快愛上了這個新職業。現在她已經畫了近100幅。

林正碌的課上沒有透視法、構圖或配色,他唯一教的是“你想畫什麼畫什麼、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唯一的要求是“把畫布塗滿”。

雖然聽上去有點怪異,但這個方法确實奏效。最高峰時,漈下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在畫畫,一些農民還把他們的老宅或倉庫改建成畫室。

盡管這通常被認為是小資的消遣方式,但在村莊也蔚然成風,一些人甚至從中獲利甚豐。

陳愛惠的鄰居黃餘清靠賣畫掙了兩萬多元,這比她開雜貨鋪和理發店賺的還要多。

她用賣畫賺的錢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學會了在微信等社交軟件上賣畫。現在她的畫最多可以賣到3000元一幅。

村民們收獲的不僅是金錢。通過畫畫,村民們培養了藝術品味,同時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極大豐富。

“村裡打麻将的人少了很多,大家有空都忙着畫畫。”黃餘清說。

很快,這座偏僻的小山村因其農民藝術家聞名遐迩。每到周末,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愛好者、畫商、教授和外國人成群結隊來到漈下村。

他們中一些人留了下來,一住就是幾個月,和村民們一起畫畫、一起生活,這裡成為他們逃避城市喧嚣的甯靜港灣。

黃餘清說話時,不時會蹦出幾個英語單詞,這是她跟來訪的外國人學的。“我很高興能和他們交朋友。”她說,“畫畫就是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

一些外出到城市尋找工作機會的年輕人也紛紛回到了村裡。

姚媛媛曾在沿海城市廈門的一家科技創業公司工作,回村裡學畫畫之後就留下來了。現在她也是林正碌藝術培訓班的助教。

“對于村民來說,畫畫是幫助他們樹立自信的一把鑰匙。”林正碌說,“所謂藝術,就是幫弱者變強,給村民以力量。”

高金美如今已是84歲高齡。一年前,林正碌把她從病床上“拉”出來,加入了他的藝術項目。現在,她已經畫了300多幅畫,賣出去一萬多元。

“畫畫是治我高血壓最好的藥物。”高說,“我現在感覺自己不像80歲,而是像18歲。”

林正碌認為他的藝術公益教育能給農村帶來“人性的解放”。他計劃在五年之内,讓屏南縣所有村的農民都學會畫畫。

責編:譚震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