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花樣“立體教學”盤活傳統課

花樣“立體教學”盤活傳統課

時間:2024-11-06 06:07:28

“我們讨厭冷冰冰的理論知識,我們想要的是有溫度的、有人情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這是當前大學生對于思政課、曆史課等傳統課程很普遍的需求。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課程如何順勢而為,提升教育内容的溫度,讓它跟上時代的潮流,甚至成為網紅課,都是值得探讨的話題。

浙江大學:定制+故事會+線下實踐

一堂一年最多隻有6000多名學生聽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段治文于2014年11月将其搬上愛課程網中國大學慕課平台,至今已有10餘萬人學習。

因為學習效果好,四川師範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多所高校把這門慕課作為學校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探索中發現,思政課慕課首先要用互聯網運營的思維組織課程内容。

一方面,将校史融入課堂,另一方面教授們充分利用媒體平台,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将優秀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種子”潛移默化植入傳播内容。有的走訪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有的走進互聯網小鎮,也時常會安排一場場互聯網辯論會。利用微信的便捷交流,通過固定時間展開線上辯論,教師設置規則、有效引導、精準點評,學生發表各自的獨到見解,思政課變成“網紅”課。

首都師範大學:提問+短視頻+互動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李松林主講的思政課慕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的内容中融入大型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恢宏片段、圓明園複原圖的躍然震撼,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讓近200年的中國近現代史有了立體化的打開方式。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慕課中,區别于傳統課堂按教材按章節的整塊教學,李松林及團隊将課程内容以問題為導向,分成一個個小單元,每一個單元自成體系,并錄制成每段時長10到20分鐘的專題教學視頻。除了時長上的短小精悍外,課程團隊還在教學手段上下足了功夫,突出新媒體的作用,大量影視作品、紀錄片、圖片穿插其間。課程上線3年以來,每學期選課人數一直保持在5萬人以上,目前累計使用學校達230所,累計選課學生超過30萬人。同時,在考核評價上體現互動。在學習的過程中,随時會有知識點考查的“突襲”,還有閱讀任務點、直播互動答疑、線上讨論等考核方式,檢驗學習效果。

北京科技大學:線上線下學習+名家答疑

北京科技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将線上視頻教學、線下學習和師生互動、實踐教學相結合。該課程授課教師、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彭慶紅表示,在一些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往往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管理不規範、教學内容滞後和教學師資薄弱等問題。

針對時效性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對“形勢與政策”課程改變教學模式。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北科大注重教學内容穩定性與動态性相結合,特别強調教育的針對性與層次性。例如,學校出台專門文件,區分本科生與研究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

為了豐富教學形式,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北科大在教學體系上還專門設置實踐教學與網絡教學部分,通過慕課、相關理論教育微信公衆号等平台形成了網絡教育教學體系。慕課大部分主講教師是名家、專家,例如,國際關系研究專家金燦榮、經濟學家陳鳳英等經常在央視露面的“大家”到了課堂中,并配備答疑團隊。

這門慕課已開設4學期,選課人數累計50000餘人次。每年均有5000餘名學生參與到“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中,并得到老師的指導。同時,課程組教師還建成了一些“微媒體”思想引領平台、跨地域教學交流微信公衆号,北科大還與求是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校外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開發“形勢與政策”課慕課課程。

北京師範大學:開辟留言闆塊提高互動

“木铎思享”微信平台是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課程創新的一個特色産品,每天推送與課程教學相關的内容,同時開辟留言闆塊,增加師生線上互動,真正實現了師生“延時互動”向“即時互動”的轉化,在學生中反響較好。這個微信平台能夠讓課程鮮活起來,有趣起來。在講授過程之中,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微信平台把疑問發到平台上,助教進行後台整理之後,會有老師對這些疑問進行回答。

此外,老師鼓勵學生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廣泛開展讨論,構建開放包容的讨論式課堂,并且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理論需求,将思政課與專業教育、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彰顯不同專業特點。

天津大學:“授課小組制”+實踐

從2017年開始,天津大學實施思政課程“授課小組制”改革,以本科三年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試點,相繼點燃協同育人的“三把火”:協同專業教師和學工兩支隊伍;協同課上和課下兩種教學方式,開展以“思政課探究性課題+X”為主題的課後研讨;協同理論和實踐兩個育人環節,以社會實踐和學生宿舍“書院制”為依托,推動思政課協同聯動。

“授課小組制”即成立以課程主講教師、學院黨委副書記和學生輔導員為成員的授課小組。授課小組工作包括3個環節:課前環節,收集學生對概論課的問題與期待并進行分類彙總;課上環節,輔導員協助任課教師把課講得更加貼近學生;課後環節是重中之重,授課小組根據近期國内外熱點時事和重大理論問題,結合各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點,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主題研讨。

大班授課中的“讨論難”問題,在課下的“思政課探究性課題+X”(X為學院特色)中得以解決。在不同學院,探究性課下讨論“X”的主題也不同。同時,思政教師帶領學生實踐隊到檔案館、博物館、工廠、城中村實地調研,研究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天大實行本科生住宿書院制,在宿舍樓内開辟出多個書院,“小規模、多場次”開展思想引領主題活動。

上海市楊浦區:高校聯手搭建平台彈幕互動直播

前不久,一則直播視頻在哔哩哔哩彈幕網(B站)上引來衆多年輕人圍觀。這是上海楊浦區“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項目專題講座第二講。

當天的主講人是旅美鋼琴家、上海理工大學音樂系主任、副教授陳潔。講座中,陳潔還将二次元文化與鋼琴結合,改編創作《B站入站歌》。“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項目是由楊浦區聯合區域内10所高校,将園區、社區“解疑釋惑”的需求清單與高校科教人才清單精準對接、聯手搭建的社區黨建服務平台。

上海楊浦區在“大調研”中發現,面對日益多元複雜的社會文化生活,園區與社區中的青年們除了物質生活外,還有大量精神生活上“解疑釋惑”的需求。高校裡被學生點課秒殺的“網紅思政課”,同樣受到園區和社區青年的歡迎。一些企業還向高校表達希望這些思政老師去企業講、去園區講的意願。“大家微講堂”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誕生的,來自複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财經大學等區域内10所院校的12位人文、思政“大家”擔任社區政工師,與楊浦區的12個街鎮一一結對,組成明星陣容,走上哔哩哔哩等直播平台。

(責編:陶春)

(綜合整理自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網、中青在線、光明日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