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重慶大學 基于高校聯盟教學資源共享的實踐與探索

重慶大學 基于高校聯盟教學資源共享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4-11-06 05:42:23

重慶大學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強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積極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不斷完善教育體制機制,有力推進高校信息化合作聯盟和教育教學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大力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面臨的主要問題

重慶大學分為A、B、C和虎溪四個校區,本科專業覆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教育、藝術10個學科門類,以機電、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經管等學科優勢而著稱。在創建雙一流大學進程中,學校面臨跨校區教學、學科優質課程資源不均衡及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保障有待提高的挑戰,主要體現在:

1.學校理工科優勢明顯,文科稍顯薄弱,如何有效共享學校理工優質課程資源,實現教育公平和終身教育,彌補文科優質課程的不足;

2.虎溪校區距離A、B、C校區約25公裡,不同校區的師生如何協同開展互動教學;

3.計算機基礎、數學、物理、力學、化學、英語等量大面廣課程是理工類大學的公共基礎課,傳統教學模式是一門課程、多個教師、多個教學班,如何發揮優秀教師傳幫帶、協同教學、資源共享等問題,保障整體教學質量提升。

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

1.建立優質課程共享的高校聯盟機制,克服學科優質課程資源不均衡

為克服學科發展不均衡對教學的影響,學校積極組建或加入各類以課程共享為核心的高校聯盟,創建聯盟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與共建共享的聯盟運行機制。2011年6月,聯合西南大學等重慶市5所大學成立了“重慶市大學聯盟”;2013年4月,發起并成立了“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40餘所高校帶來了包括複旦大學有“哲學王子”之稱的王德峰教授的《哲學導論》、華南理工大學被譽為“校園建築設計掌門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的《文化傳承與建築創新》等涵蓋非工科的優質課程近100門,初步解決了學科優質課程資源均衡問題。

2.建設跨校區高清互動超大視頻教室,打通跨校區教學環境

通過新老校區高清互動超大視頻教室建設,并接入上海課程中心平台,實現與新老校區間的直播、收視和互動教學,與部分聯盟高校共同開展網絡共享課程。學校建成網絡視頻多媒體教室573間,在相距25公裡的A區與虎溪校區之間建成了2間高清互動超大視頻教室,實現了這2間教室的高清超大視頻互動、直播,比較好地解決了跨校區、大學聯盟跨校之間的上課、聽課和互動教學問題,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跨校區、大學聯盟跨校的共享。跨校區高清互動超大視頻教室建成後,也可以為西南地區其他高校如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學校的教師提供開展跨校直播課程的教學場地。

3.構建支撐聯盟課程共享的教學平台,改善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保障

學校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借力信息技術在教育改革和整體發展過程中的推動作用,全力支撐聯盟化辦學需要和“通專融合”通識教育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傳幫帶和教學模式變革的積極作用,構建了SAKAI、EOL和學堂在線SPOC網絡教學平台,建立“1+N”教學模式,即一門課N個不同教學班。通過教學平台,N個教學班可以實現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共享,達到整體教學質量同步提高,推進教與學的跨時空高效連接與按需獲取,帶動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變革創新。

成效與經驗

成效

1.共享大學聯盟優質課程,學科優質課程資源不均衡初步解決

學校聯盟的建立,實現了聯盟高校間輔修、雙學位專業教育資源共享、本科生交換培養和學分互認,聯盟高校之間,圖書文獻、實驗設備、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共建。借助跨學校、跨區域、跨國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學,推動高校從傳統教學方式向現代化教學方式轉變。目前,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已有成員125個,已開設152門課程,有近30萬大學生學習并獲得學分。

2.建設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為大學聯盟課程共享理工優質課程奠定基礎

學校在“能力為重、學制貫通、通識教育、學科交叉、學研融合、國際視野”人才培養體系指導下,并在大學聯盟優質課程共享框架下,構建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依托學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及重慶大學SPOC教學平台,以受衆面廣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重點,建設優質在線課程50餘門,累計建設通識與素質教育課程195門,每學年常态化開課120門以上,修讀學生高達3.5萬人次/年,為大學課程共享理工優質課程奠定了基礎。

3.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和教學平台建設,跨校區教學和公共基礎課教學質量保障有力

構建教學平台是實現優質課程共享和推廣好的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過教學平台,N個教學班實現了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共享,達到整體教學質量同步提高。目前,網絡教學平台已建設了326門課程,教學班站點1861個,總訪問量321.1萬次,上傳資源總量3.91萬個,作業批改數量67.8萬次,在公共課整體質量提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經驗

1.推動教學聯盟信息化支撐,增強聯盟高校優勢互補

為彌補學科發展不均衡問題,采用聯盟化學科教學模式是重要措施之一,進而避免重複建設、降低資源浪費、增強優勢互補。重慶大學聯盟化教學在教學資源建設基礎上,以促進資源共享和創造支撐條件為主,突出聯盟化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革聯盟化教育教學模式,促進聯盟教學的支撐環境建設,打造優質學術資源庫和優勢學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

2.加強跨校課堂環境建設,推動共同發展

為跨校區和不同學校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沉浸式教學”環境,高清互動超大視頻平台提供直播、錄制和收視功能,其他高校可按标準接入自己的視頻教室,實現跨校授課。在此基礎上建設的“聯盟網上課堂”,可将錄制的教學過程分路回放,實現授課場景複現,配合網絡教學平台和聯盟課程文獻中心,可以為學生提供非常好的自主學習和泛在學習環境,實現接入高校課程和資源共享,推進聯盟高校共同發展。

3.注重資源調配,形成應用推廣合力

根據系統推廣需要,配置相應資源配合推廣工作,包括人員、經費、物資及政策等資源,以保障推廣工作的資源支撐。信息化辦公室負責技術工作,包括系統部署、需求分析與設計、功能開發、系統維護、技術服務等。教務處負責業務工作,包括部門協調、人員配備、規章制度、教學安排、課程标準、推廣經費、業務服務等。各學院負責課程建設工作,包括教師隊伍、教學執行、學生組織等。實踐證明,學校高度重視、各部門密切配合并加強推廣是教學信息化在短期内得以順利實施并在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的關鍵。(責編:王左利)

(作者單位1為重慶大學信息化辦公室,2為重慶大學教務處)

專家點評

郭紹青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教授重慶大學通過建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以及重慶市高校信息化聯盟,逐步形成了資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了各加盟高校的學科和資源優勢,為廣大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資源。

同時,利用高校聯盟的優質資源,結合學校建立的高清互動超大視頻平台、網絡教學服務平台、聯盟課程文獻中心,開發積累了一批SPOC課程資源,在利用資源支持跨校區協同教學和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融合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提出的基于高校聯盟教學資源共享可以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促進聯盟高校的協同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