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打造三空間融合的智慧學習系統

打造三空間融合的智慧學習系統

時間:2024-11-06 05:34:21

李鴻飛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圖1三空間融合模型近年來,華中師範大學在創新信息化戰略推進的機制與路徑、促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技術在學校業務管理與服務中的深化應用和助力學校國際化發展戰略等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在信息化建設對教學的支撐及技術創新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建實體-虛拟-社會組織三空間融合的智慧學習環境,二是精準教與自主學的數字内容資源制作,三是數據驅動與過程驅動的教學評價與輔助決策,四是教育協同創新與精準扶貧的辦學空間拓展,五是基于教育信息化标準與規範的引領輻射。

信息化環境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

在新環境上,華中師範大學從八個維度進行了人才培養體系重構。

第一,創新培養理念。形成有利于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頂層思想設計。确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促進“四轉變”。在理念上,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在思路上,從以專業教育為主向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為主轉變;在方法上,從以課堂為主向課内外結合轉變;在評價上,從以結果評價為主向結果和過程評價結合轉變。

第二,重構教學環境。實現了雲加端的一體化學習的三個空間深度融合,學校率先提出物理、資源、社交三空間融合的理論(如圖1所示)。

第三,重修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全面、個性化和自主性的發展。2013年,學校重新修改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把原來的180~190學分壓縮到130學分,有的專業可能會壓縮到110~120學分。這樣一來,傳統的課程資源、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傳統的空間實際上就發生了一種革命性的變化。

第四,變革教學過程。形成以數字化、研究性學習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形态。華中師範大學所有教師都有自己的個人網絡空間,通過雲課堂,使得課前、課中、課後流程再造實現無縫銜接。

第五,創新評價方式,形成了數據驅動的教學評價。基于大數據進行學習,學生學業平時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比例從20%調整上升到60%,最高可達到80%,強化過程評價。具體包括實時監測、在線評教、學習分析系統、滿意度測評以及線上線下測評,實現全程跟蹤。

第六,發展教師能力。加快信息化環境下教師角色轉型,重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體系。信息化條件下,教師角色要在6個方面進行轉型,成立了專門的教師發展中心,加強培訓力度。

第七,營造教學文化,形成重視信息技術融合的“尊重教學、崇尚創新”的整體氛圍,同時設立華中師範大學教學節。

第八,構建育人生态。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育人環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以及管理服務育人“五位一體”育人的新的生态。

華中師範大學從2012年将“信息化”做為學校發展戰略,針對信息化時代人才需求,從八個維度推進改革,實踐了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大數據驅動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重構了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針對傳統人才培養體系相較于“互聯網+”背景下諸多不适應,教育信息化戰略推進基本策略是:不隻是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某些教育教學環節或内容,更是緻力于通過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從整體上系統重構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以培養符合21世紀人才全面、個性化、自主發展的學生。圖2對學生課堂行為分析下一代教育視角看三空間融合智慧學習系統

華中師範大學聚焦下一代教育四大關鍵主題:一是教學的精準化,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在保障規模化教學的前提下,實現差異化教學、精準化教學,已經成為可能;二是學習的個性化傳統學習方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界限日益模糊,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智能導學等需要适應學習者為中心;三是環境智能化,教學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更加智能化、更加有利于促進教與學績效的智能化教學環境成為教育系統關注的焦點;四是管理智慧化,教育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更具智慧,能夠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支持,使教育系統的運行效率、決策水平、服務能力大幅提高。

教育大數據關鍵科學問題主要包括:複雜環境下學習大數據的組織、分析與理解;規模化教育中的個性化學習;大數據環境下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多維度評測;規模多源異構學習數據的采集與建模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推送與評價數字化課堂績效評估模型及方法;學生發展數字全模型;大規模在線教育适應性學習理論與系統研發等。

華中師範大學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的“智慧教室”研究和建設,先後建成先進數字化教室60餘間,實現了富媒體内容呈現、即時師生互動、學習情境感知、自适應教學服務等功能。同時,雲端教室具備以下主要功能:

1.雲端一體化教學平台;

2.課堂教學智能交互系統;

3.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

4.教室公告闆及電子時鐘;

5.課堂場景自動生成系統。

當學校提出三空間融合的時候,後台必須有強大的支撐性平衡,需要建立雲端一體化教學數據采集與分析平台。數據驅動的各類數據伴随式采集與分析目标要素,數據采集包括課堂教學音視頻數據、線上課堂交互行為數據(課前預習,課堂交互,随堂小考,課後測驗)。關聯分析則是對學生個體情況、學習進度、測驗統計、作業參與、答疑互動等行為進行分析。對教學過程中的“擡頭率”等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和可視化。分析報告包括學生個體學習曆程、學習狀态、學習效果分析報告以及學生整體學習分析報告。

通過對學校教學與管理業務流程的優化與重構,能夠為學校各院系提供教學管理服務,為任課教師提供教學支持服務,為學生提供将虛實結合的學習服務,為學校提供支持在線教學的學習監督、管理服務。例如,可以對學生課堂行為分析,如圖2所示。

教育現代化必将是構建在互聯網上數據驅動的新教育,會涉及技術和教育,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甚至未來走向3.0,最終技術會實現全面融合,把教育目标(全納、優質、公平、終身教育)凸顯出來。

(本文根據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李鴻飛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高校信息化發展研讨會”上的部分演講内容整理,整理:楊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