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浙江大學 探索圖書館多元化空間建設

浙江大學 探索圖書館多元化空間建設

時間:2024-11-06 05:23:18

浙江大學随着信息技術發展和信息環境的改變,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陳舊的設備已經完全不能适應讀者對信息從内容到技術上的服務需求。為更好地适應讀者信息行為的轉變及全新的協作式學習方式,滿足讀者對小組學習、交流、讨論、協作和研究的需求,浙江大學圖書館開始考慮建設協同式學習環境,構建以讀者為中心,促進學習、協作和研究的全新服務模式,建設新型的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Commons,簡稱IC)。

浙江大學圖書館IC空間項目從2009年開始立項,曆經三年的設計和建設,于2012年9月建成向讀者開放。整個空間可支撐個人學習、團體協作、項目建設、信息咨詢、文化展覽等活動,為用戶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促進跨學科的協同創新思維。在為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高效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

面臨的主要問題

浙江大學圖書館曆史悠久、文脈深遠,館藏資源位居國内高校前列。但是随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資源組織方式無論是内容提供還是技術體驗都已經不能适應讀者需求。

伴随着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的發展,學生到圖書館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信息,更多的需要查詢館内數據庫、網絡信息資源,這種需求尤其體現在四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身上。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更願意自主學習,他們來到圖書館主要是查閱文獻、學習和進行課題研究。另外,導師帶學生讨論課題,在教室裡沒有電腦和圖書支持,在電子閱覽室交流則不方便,隻有整合了多種資源、服務于一體的無縫式服務平台—信息共享空間(IC),才能滿足讀者對小組學習、讨論和研究及其共同合作完成論文寫作的需要。

浙江大學圖書館基礎分館主體建築呈立體開放、多重構成的創新型核心空間形态,中外文圖書借閱均采用“一站式”服務模式,已具備IC開放性的特征。其次,圖書館無論在館藏資源、文獻提供能力、計算機軟硬件設施、網絡資源,還是在人力資源儲備方面都具備一定的基礎。圖書館完全可以在現有的資源和服務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完成信息共享空間建設。

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

1.梳理館内資源,明确整合方案

依照實體層、虛拟層和支持層三個層次,對圖書館的所有資源進行梳理。

(1)實體層。實體層是支持IC服務的最基本的必不可少元素,從表現形式上看,主要是空間所擁有的硬件設備、軟件資源。也包括一些輔助區域,提供必要的打印、複印、文獻傳遞等服務。

(2)虛拟層。虛拟層主要是信息資源數據庫和信息共享空間系統的建設。通過泛在的無線網絡,為讀者提供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導航;通過整合圖書館的數字信息資源,為讀者提供數字資源向導及幫助;通過信息共享空間管理系統,讀者可以自由地預約使用空間的各種功能。

(3)支持層。支持層由普通圖書館員、學科館員、參考咨詢館員和各類學科專家組成。為讀者提供信息共享空間的介紹、使用方法及技巧的培訓;提供信息檢索的操作培訓。

2.構建多樣化物理空間,營造協同創新環境

浙江大學圖書館在原有1300平方米電子閱覽室基礎上,進行了全新改造。改造後的IC空間由多媒體空間、知識空間、學習空間、研究空間、文化空間、系統體驗空間、創新空間、社交空間等一系列空間功能組成。不同功能的空間設計可滿足讀者個人學習、團體協作、項目研讨、信息分享等多元化的活動。從功能設計、空間構造,還是提供服務、細節關注等方面,IC空間都貫徹了活潑多元、合作共享的理念。

(1)多媒體空間(MultimediaCommons)包括2個多媒體編輯工作台和1個小型的獨立放映室。提供高質量的音、視頻編輯軟、硬件,支持讀者進行多媒體制作的學習和實踐。

(2)知識空間(KnowledgeCommons)配置有雙屏PC,預裝CAD、化學公式和數學公式編輯軟件等專業化應用工具軟件,充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PC軟、硬件的特殊要求。

(3)學習空間(LearningCommons)提供相對獨立的個人學習環境,配置部分大屏輸出設備。亦可自帶手提電腦,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上網獲取資源。

(4)研究空間(ResearchCommons)支持開展團隊項目、進行小型研讨和針對小範圍受衆的項目演示和發布。空間配有會議桌、投影儀、白闆、一體式電腦、網絡接口等設備。

(5)文化空間(CultureCommons)可容納60~100人,配備有視頻直播系統,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和講座,讀者既可以現場感受文化熏陶,也可以通過網絡遠程同步收看視頻直播。

(6)系統體驗空間(SystemCommons)是學生自己動手組建系統的最佳場所,配備了高性能的計算機服務器和存儲陣列等大型設備,不定期邀請廠商工程師和業内專業人士舉行IT技術交流會和新品發布會。

(7)創新空間(InnovationCommons)是支持創新團隊協同工作、學習、讨論的空間。申請創新空間的團隊需要提交詳細的計劃書,并描述合理的預期目标,以促進創新空間的良性發展。

3.總結管理機制,沉澱管理方法

整合後的空間能充分滿足不同師生的不同需求,但是對整個浙江大學來說,空間資源和讀者用量之間仍然存在着矛盾,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來進行調和。浙江大學圖書館一方面參考了國外IC空間管理經驗,一方面根據空間實際運行數據,開發了預約管理系統,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如表1所示。

成效與經驗

信息共享空間于2012年9月開始至今在紫金港校區基礎館正式開放,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每年使用約20萬人次。

IC空間建設的經驗,受到行業專家和廣大同行的肯定和贊揚,在行業内獲得了很高的評價,開放至今,每年接待團隊參觀100多次,對國内圖書館IC空間建設的興起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責編:王左利)

(作者單位為浙江大學圖書館)

焦建利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專家點評

浙江大學圖書館IC空間實現了對圖書館空間、資源和服務的有效整合,通過與校内機構間的協同合作,将一切能促進學習的資源與服務整合到圖書館的實體空間和虛拟空間上,形成“一站式”的服務平台,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也促進了讀者的學習與研究,實現信息的共享、知識的創造和傳播。

共享空間的建設模式,從讀者的信息需求和行為模式入手,颠覆了傳統圖書館“以書為本”的服務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以人為本”的轉變。通過對現有空間、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使資源使用更加高效,使服務更加智能、泛在和便捷。讀者在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獲取者,更是知識産生者和傳播者,有效地拓展了圖書館的功能内涵。

IC空間的建設可在圖書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開展,投入産出效率高,建議在條件允許的高校圖書館中積極推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