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賈曉丹
摘要:2015年,“互聯網+農業”風起雲湧、熱潮澎湃。一方面,國家關于大力扶持農業電子商務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另一方面,互聯網、農資企業積極搶奪農業電商藍海。本文以“互聯網+”理念背景下針對企業及個人推進農村電子商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做了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策略引言
随着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戰略目标做了明确的闡述“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之際。互聯網+行動成為社會熱詞,衆多産業與它跨界牽手,其中“互聯網+農業”的落地,讓他在傳統農業中掀起了一股熱潮。互聯網+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了新方法、新思維。
1、互聯網+農業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原因
互聯網+農業成為近年來市場關注的熱點,原因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農業是人類的母親産業,是生存之本,是國家發展、社會安定的基礎;互聯網+農業的市場空間巨大,農業遇上互聯網,技術和經濟都可行。人們已經從“解決溫飽”向“安全品味”轉型。農産品安全事關健康大事。人們收入提高,食品的高質量和個性化品類需求變強。農業就成為互聯網大佬們的必争之地。以“互聯網+農業”為驅動,發展智慧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争力,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依稀還記得2009年網上說丁磊養豬,但那時誰也沒看見丁磊養的豬長什麼樣,試想一下,當地裡的農産品的各種耕種指标信息通過雲端調用查詢,隻要願意,随時可以看到田間的作業情況,也可以随時回溯到擺上餐桌的任何農産品産地,以及生産加工的全過程。簡單的說就是随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智能設備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基于視頻等傳感器形成系統化的生态體系,将農田、養殖場等生産、加工單位連接,實現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全鍊條的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從餐桌到田間的可回溯機制去保證産品安全,解決我國農業長期質量安全“痛點”。
2、企業實施開展“互聯網+農業”的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2.1搭建平台的方式與選擇
農産品受商品質量、物流限制等因素,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是必然的趨勢。根據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趨勢以及目前農産品消費群體的特征,預計下一個爆點是90後一代成為的家庭主
婦,因此90後的群體是必須重視的一類人群。在搭建平台方面,可以重點培養90後一代家庭主婦群體,圍繞一個完整的供應鍊條依次開展創建。企業在搭建平台中,可以從實際情況,結合資源現狀來分析,從産品品類及流向角度來規劃交易平台,建立下沉和上行平台,該平台可自建也可與第三方合作搭建。在支付環節上初期可以借用第三方支付、貨到付款等已有方式。此環節的目标客戶有生産者、新農人、合作社、供應商、采購商、地方特色館、家庭農場、産業基地。下沉平台初期可以一方面擇優選擇特色區域的代表品類試點,同時對有潛力的新農人産品、農業基地進行自有包裝試水。另一方面建立進口農産品數據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整合采購基地,這樣不僅能确保質量,更是品牌化、集約化的保障。通過資本注入和品牌塑造,互聯網企業與農産品結合起來,走上農業産業化的新道路。如果後端服務沒有做好,前端營銷、流量隻是噱頭。
2.2物流對互聯網+農業的影響
從現有的電子商務運行企業數據和春節期間物流停運對各電商平台的影響分析來看,得物流者掌天下,在不斷完善交易平台的基礎上,我們要加快創建城市物流配送平台,并逐步組建自己的城市物流配送隊伍,開展展儲一體化式倉儲,實現就近倉儲,改變傳統模式下的大面積倉儲所帶來的積壓成本和滞銷風險。
線下配送人員方面,初期可以先和第三方物流團隊合作,再逐步組建兼+專結合的物流團隊。後期自建物流團隊可借鑒GPS搶單方式,充分利用人員的空閑時間和閑置成本,通過積分補貼兌換獎金的激勵制度,實現就近配送,強調實效極緻。人人快遞,全面調動最終開啟全員參加、全年無休的配送時代,編織城市全覆蓋配送網絡。
拴住一個人,可能就拴住一家人,更可能拴住一群人。充分利用現有的城市線下呼叫中心,另一方面增加線上呼叫平台,通過累積消費劃分會員等級,進行等級優先權服務等提升消費者體驗。同時為提升客戶體驗,初期可在客戶簽收時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現場搖獎,小贈品,真情意,并逐步建立輕社交會員中心。總之,攻心為上。
2.3搭建社交平台與轉化
社交的關鍵詞就是交流和傳播,可以是口碑傳播,也可以是文字等平台的承載。消費者對我們提供的内容産生共鳴或者收獲價值就是成功的社交,不能單純地定義為人對人的交流,也可以是人與文字、人與圖片、人與視頻産生的思想上的交流。可以利用文字、圖片的傳播,可以借助平台如微博、微信、視頻直播、電商平台等傳播,将内容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動地呈現給用戶。重點圍繞用戶存在感和參與感打造社交圈。不斷培養等級粉絲,讓不同等級的會員有不同的投票權、設計權、嘗新權;并為會員提供特價、專品、生日禮品,并公開産品檢測抽檢結果。定期舉行活動,增加會員黏性,情感社交,方為上策。讓消費者更多看到更有深度的内容,所以産品方需要結合産品本身生産更多有深度的東西,然後通過内容來産生轉化,讓他們認為這個産品是值得購買的。
3、個人開展互聯網+農業需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3.1為區域農特産品設置普世标準。農特産品選擇,基于以上特點開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對産品設置一個标準,比如在同一品類,要建立選品标準,把好的商品挑選出來,讓消費者産生複購,與消費者産生聯系;根據商品屬性還要建立采購标準、入庫标準、包裝标準、接貨标準。把這些标準制定完畢以後,還需要一個賣産品時候的普世标準,根據産品特點、優點、給顧客帶來的好處,制定标準化的圖片和文字描述。
3.2為農戶建立檔案,搭建生産場景。互聯網+農産品的第一公裡,即如何把田間地頭的産品放到我們能配送的地方去是目前來看比較重要的。區域農特産品指的是一個地區以其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生物資源條件、技術條件生産的具有典型特色的農産品,具有自己的明顯特征、地域性特征,是其他地區無法複制的;競争性特征,通過區域内企業協同效應,帶動區域發展;認知性特征,消費者一提到某産品,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地區。舉個例子,你說你生産産品的地方山清水秀,怎麼證明給顧客看?如何相信你的産品?互聯網的消費者在看産品時,更願意相信一種場景。場景就是環境,以及是誰在生産這款産品,這其實就是農産品溯源。一方面我們用視頻等科技手段溯源,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原始和質樸的方法,為農戶建立檔案,再現生産場景,把生産者的信息、生産過程傳遞給消費者。
3.3将實體渠道和互聯網(含移動端)的渠道融為一體。就是我們說的互聯網+地推,也就是O2O的道路,農産品因為其生産和銷售的渠道天然具有融合的特征,今天是一個社群化營銷的時代,産品社群是以産品為中心将所有人聚攏在一起的結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員投入、全員銷售、全員推廣、全員獲利的社群營銷體系。
利用O2O模式開展互聯網+農業,這不同于傳統模式,在傳統模式中,一個産品想要脫穎而出,難度是比較大的,比如在幾乎沒有知名度的情況下,又要與大品牌競争,那麼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廣告讓消費者了解,經過反複的廣告後,消費者才會形成印象,才有可能去嘗試這個産品或品牌,此時消費者更相信“品牌”的價值。而互聯網應用似乎是一個相反的套路,産品滿足用戶的某個需求,那麼用戶體驗後感覺好,就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給好友,好友體驗好,還會繼續分享,如此就形成了一個閉合環,此時消費者實現“滿足自我體驗”。
3.4多維度的共建平台。将區域裡面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目前能夠銷售的所有平台建立關系,包括阿裡系的1688、天貓、手淘、聚劃算,還有蘇甯、郵政以及京東等。産品隻有和更多的人發生了關系,才能夠帶來更大的銷量。
4、結束語
總之,互聯網+農業的前景非常廣闊,需要長期紮實的工作來穩步推進,而且,農村市場的渠道具有很強的排他性,誰先站住了就會擁有先發優勢,後來者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擁有互聯網上的農村渠道網絡資源,建立全程可追溯體系,打通各個部門數據的鴻溝,實現信息溝通和數據共享。
參考文獻
[1]馬化騰等.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M].中信出版集團.2015.
[2]天下網商.新疆果業集團一年農産品賣出15億[DB/OL].2015.
[3]周偉.農産品電子商務,農業發展的變革前沿[J].中國農村科技.2014(10).
作者簡介:
賈曉丹,遼甯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