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移動學習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移動學習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時間:2024-11-06 12:51:55

【摘要】

國内移動學習的研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移動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其适用于學曆繼續教育并須滿足綜合性、集成性和兼容性等要求。運用大數據,從發展總體情況、資源建設以及使用度三方面對移動學習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大課件資源開發、改革教學模式、運用大數據分析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移動學習;學曆繼續教育;大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号】G420【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8)6-0068-7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要求“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他還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曆繼續教育如何運用網絡媒體推廣普及移動學習這一新的學習形态,不斷拓展繼續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是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需要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年1月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普及率達到55.8%。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53億,占上網人群比例的97.5%。在線教育的用戶規模達到15,518萬人,較2016年增長12.7%;使用手機應用在線教育課程的用戶數則為11,890萬人,較2016年增幅為21.3%。運用手機、平闆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在線學習已經成為全民繼續學習,特别是完成學曆繼續教育的一種新形态。

一、國内移動學習研究綜述

(一)移動學習的概念及研究脈絡

2000年,愛爾蘭教育學家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Keegan)發表了《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的論文,提出了移動學習(mobilelearning,M-learning)的概念,認為可以通過将多媒體信息與電話相聯結的形式實現在任何地方學習。這是業内較早提出關于移動學習的概念。此後十年,随着無線移動通訊終端和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進入理論探索和早期應用實踐階段,我國教育界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

國内移動學習的研究過程可分為萌芽、起步和爆發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于2003年。随着WAP技術和短信的興起,我國移動學習進入萌芽階段。在這個時期,移動學習受到移動終端和浏覽速度的限制,尚未形成有效的用戶群體,移動學習的研究處于概念研究階段。第二階段始于2006年,以Symbian、Win⁃dowsMobile和MTK平台為代表的智能系統開始出現,智能手機逐步普及,移動學習也開始進入實踐起步階段。這個時期的移動學習主要以離線學習和工具類為主,用戶通過個人電腦将移動學習軟件或工具類軟件下載并安裝至智能手機,初步實現了移動學習。移動英語通、行學一族等應用軟件是這一時期移動學習軟件的代表。2010年以後進入第三階段。随着Android和iOS設備在我國迅速普及,移動學習的App開始爆發式地增長,我國的移動學習研究進入爆發階段。特别是2012年以後,網絡教育試點高校開始将移動學習引入日常教學管理中,使之正式成為學曆繼續教育的主要學習手段。

目前國内對移動學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領域:

1.移動學習定義的發展和變化

随着移動終端和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引入移動學習的領域逐步擴大,移動學習的定義也在不斷拓展和完善。劉敏娜等(2016)通過對移動學習定義變遷的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中影響移動學習的因素。部分學者(郭紹青,等,2011;仝宇光,等,2017)還對國内外移動學習發展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和綜述,并從政策視角對比了美國、韓國、丹麥等國家開展移動學習的情況(顧鳳佳,2017),讨論了移動學習理論和實踐研究中的熱點問題。

2.影響學習者接受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

部分研究者(鄧小華,等,2017;陳義勤,2013)将移動學習理解為遠程教育的擴展形式,對移動學習者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從“技術支持”“學習模式”“看法和态度”“習慣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移動學習建設的目标。通過建立大學生采納移動學習行為模型,研究了移動學習技術、學習任務以及大學生正确學習之間的關系(王金濤,2015;王偉,等,2009),提出成就價值、使用經驗、感知娛樂性、績效期望和社會影響是影響大學生接受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許玲,等,2013)。

3.制約移動學習發展的條件

對移動學習支持條件的研究包括移動網絡的支持、移動電子設備、相關軟件平台、人工智能技術等。研究者發現,随着移動學習的迅猛發展,制約移動學習發展的軟硬件因素得到了很大改善。部分研究者對移動學習所需的硬件條件進行研究,陳玉等(2017)的調查表明,目前移動網絡的覆蓋面、網絡速度以及資費等已經比較适宜,大學生擁有移動設備的比例較高,開展移動學習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另一部分研究者則從課件資源的角度進行分析,薛建強(2014)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探讨了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李浩君等(2016)針對個性化移動學習路徑優化策略提出了基于遺傳算法的課件設計思路,并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該策略在移動學習中應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這些針對移動學習的研究逐步厘清了移動學習的概念,建構了移動學習的有關理論;積累了建設移動學習平台及資源的經驗,對合作開發移動學習平台的機制也有了一定的探索(傅健,楊雪,2009)。盡管如此,移動學習的研究仍處于較初級的階段,尚未成為教育技術研究的重點(趙呈領,等,2017),而針對移動學習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的應用情況則涉及更少。

(二)移動學習的特點

一般認為,移動學習具有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能夠個性化地制訂學習内容并與課堂學習情景相融合,移動設備便于學生攜帶等優勢(葉成林,等,2004),是網絡學習和分布式學習的一種延伸。移動學習的特征有:

1.交互性

移動學習系統可依托現代無線網絡通信技術,在成熟的軟硬件平台支持下實現良好的交互。在交互對象上,既能夠實現人機交互,也能夠實現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在實時性上,既可以通過即時通信技術進行實時溝通,又能夠通過留言、發帖等方式進行非實時交流。在範圍上,則可擴展到整個網絡,能夠與全世界相關人士進行讨論。

2.自主性

移動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能夠讓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适的時間、地點學習。學習者還可以自主把握學習的進度,或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反複學習。

3.泛在性

移動學習(M-Learning)與網絡學習(E-Learning)相比具有更好的泛在性,能夠擺脫有線網絡、計算機和室内環境的約束,真正實現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學習任何信息(anything)。

4.碎片化

移動學習泛在性的特點使得課程内容通常以信息量較小的知識點來呈現,即将完整的學習内容“碎片化”,能夠讓學習者在較短時間内完成一個知識點單元的學習。

以上特點決定移動學習十分适合學曆繼續教育。因為這種學習形式能夠滿足在職學生利用業餘和碎片時間學習的需要,豐富了學習手段,提高了學習效率。但相對于單一類型的培訓或課程學習,學曆繼續教育對移動學習的系統性和複雜性要求更高,涵蓋資源建設、學習考核、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因此,除須具備一般的特征外,在學曆繼續教育中應用移動學習還須滿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綜合性

學曆繼續教育包括文科、理科和工科等不同專業,不同專業之間的教學要求差别很大。一個學校會開設多個專業,而一個專業有近二十門課程,故課程數量多;每門課程下分為若幹章節,其下又有數量不等的知識點,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這不僅要求移動學習系統必須适應不同類别專業教學的特點,還對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建設、組織管理以及展現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成性

高校通常要求移動學習系統納入其原有教學管理體系,而不能孤立存在。移動學習作為高校開展學曆繼續教育的一種新手段,必須與學校原有教學管理體系融為一體。學生在使用移動學習系統時,既要能夠看課件、做作業,處理各類報名、申請等教務活動,還要能夠進行交流互動以及查看學校的各類通知、新聞等。例如,高校通常會把在移動設備中學習課件或完成作業等環節納入形成性考核體系,故移動學習系統要能夠實時、準确地記錄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并按高校教學管理的要求計算相應的成績。這就要求移動學習系統必須具備相應的功能,使學生不必再回到傳統個人電腦前去處理這些工作。

3.兼容性

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移動學習系統除了必須具備較完整的功能外,還需要在多種學習形式(如傳統的個人電腦端的網絡化學習)中做到無縫鍊接和自然過渡。這要求移動學習系統能夠兼容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兼容性。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對于移動學習的理論研究還比較薄弱,而在實踐中學曆遠程教育領域對于移動學習的需求和實際應用已經遠超過其他教育領域。對學曆繼續教育領域使用移動學習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既能夠為移動學習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和分析素材,又能夠填補學曆遠程教育領域對于移動學習研究的空白,對推動我國移動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統計法和曆史研究法。

首先,通過大數據采集的方式收集移動學習的應用狀況。本研究的數據樣本采用了在學曆繼續教育移動學習領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蘇州青穎飛帆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統計數據,時間跨度為2014—2016年。蘇州青穎飛帆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營業務是為高校學曆繼續教育提供移動學習環境和在線教育資源,先後與國内300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服務學生超過100萬人。本研究提取了該公司2014—2016年相應數據作為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适性。其次,根據研究問題進行分類統計,重點研究移動學習發展的總體情況、移動學習資源建設情況以及學生對移動學習的使用度三方面,并通過曆史比較的方法反映出移動學習在數據采集時間區間内的發展情況。最後,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本研究的創新點在于采用大數據分析。以往針對移動學習的研究大多采用問卷調查法,樣本空間有限導緻較大局限。本研究中的數據全部來源于真實運行的移動學習平台,不僅數量大而且涵蓋的範圍廣。通過研究,希望能夠更直接、客觀、準确地反映當前移動學習應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移動學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借鑒,為國内移動學習理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三、研究結果

1.近3年移動學習使用數統計

近年來移動學習在學曆繼續教育中發展很快,無論是開始引入移動學習的高校數、采用移動學習的專業數,還是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學生數等,都呈井噴的發展态勢。截至2016年年底,已經有236所高校在其開設的535個專業中應用了移動學習系統,有54萬餘名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系統進行了學習。具體數據見表1。

2.移動學習終端類型

本項考察用于移動學習的終端類型。數據表明使用平闆電腦的用戶在2014—2016年的占比分别隻有11.00%、6.61%和10.38%,遠低于采用智能手機的用戶,體現出智能手機更易于攜帶、使用頻率更高的特點。具體數據見表2。

3.課件資源建設情況

與移動學習系統的應用情況相似,移動學習資源的建設在2014—2016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現有可供移動學習的資源有兩種來源:一種是由原來基于網頁的課件轉碼而成;另一種是針對移動學習的特點新建。顯然,新建課件更能發揮移動學習的特點,但截至2016年新開發課程僅占38.10%,總體比例還比較低。具體數據如表3所示。

4.移動學習課件時長分布

本項統計課件中一個教學單元播放時長的分布情況。結果顯示,單個時長在15—20分鐘的教學單元數量最多,為73,105個,占比47.95%;時長在10—15分鐘的教學單元數量次之,為38,989個,占比25.57%。具體數據見圖1。

5.課件資源的系統性

課件資源的系統性是指移動學習的課件是單一視頻,還是帶有可交互的作業評測系統,或是其他管理系統等,旨在考察移動學習系統的獨立性和與原有系統的融合性。據統計,在1,974門移動學習課件中帶有作業系統的為1,776門,占比89.97%;帶有管理功能的課件僅有59門,占比2.99%。

6.移動學習系統子功能的使用頻率

本項統計移動學習系統中各功能模塊的使用頻率,以考察學生對移動學習功能的需求。數據提取的時間範圍為2017年9—10月,共收集了321所學校1,028,229名學生的操作記錄。在上述範圍内,移動學習系統被啟動了19,060,406次,對課程學習等12個較為常用的功能的使用次數進行排序,結果如表4所示。統計結果顯示,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看課件是學生最常使用的功能,其次是能夠查看成績、提交各類報名信息的教務管理功能。從參與學習的形式劃分,以“聽”“看”為主的功能使用頻率較高;交流互動的功能,如課程讨論和社區交流使用頻率則較低;使用最少的則是在線考試和課程作業兩個模塊,兩者相加的比例僅為0.1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反映目前學生對移動學習系統“學”的功能比較接受,而“評”“測”的功能接受度還不高,需要進一步加強。

7.移動學習使用者情況

本項統計移動學習使用者的基本情況,包括男女比例和各年齡段的分布。結果如表5所示。

對使用者年齡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以每10歲作為一個分隔階段。結果如圖2所示。

綜合上述兩項統計可知,在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學生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年齡處于20—30歲的年輕群體又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

8.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時間段分布

本項從兩個角度進行統計:一是以周為單位,統計各天登錄移動學習平台的次數;二是以天為單位,統計24小時内登錄移動學習平台的次數。結果分别如表6和圖3所示。

由統計可知,一周之内的星期二至星期四移動學習系統的使用量較大,而一天之内上午8點、下午16點和晚上19點左右的使用量又比其他時段高。

9.學習時長分布統計

本項用于統計一次登錄後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時間長度。在1小時以内按5分鐘為一個間隔,統計學習時間在相應時段的學生人數;1小時以上不再細分,合計超過該時段的全部學生人數。結果如圖4所示。

結果顯示,學習時間在25—30分鐘和45—50分鐘兩個時段的人數最多,不足10分鐘和超過1小時的人數都很少。

四、研究結論

1.在新的形勢下移動學習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消費已成為當前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領域之一,對拉動内需、促進就業和引領産業升級發揮着重要作用。在繼續教育中廣泛運用網絡技術已經被國務院納入發展規劃。最近,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内需潛力的指導意見》,特别提出要提升信息技術服務能力,豐富數字創意内容和服務,壯大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服務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移動學習将因其固有的優勢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移動學習發展迅速且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由統計可知,近年來引入移動學習的高校數、移動學習覆蓋的專業數以及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學生人數都有大幅增加。特别是引入移動學習的高校,2015年的增幅為840.00%,2016年的增幅為402.13%。這種每年翻幾番的發展勢頭必然會帶動專業課件資源和學生進入移動學習領域。統計結果也表明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目前,引入移動學習的高校與專業數量之比為1:2.27,與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學生人數之比為1:2,289。而通常一個學校會開設十幾個到幾十個專業,在校生數幾千到上萬。以每個學校平均開設10個專業、擁有5,000名學生估算,未來移動學習覆蓋的專業數将大幅上升,使用者将超過百萬人。

3.專用課件資源較少限制了移動學習優勢的發揮

由統計可知,現有移動學習平台上的課件大多為原有基于網頁的課件轉換而來,專門開發或經過優化的僅占38.10%,由此帶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課程單元時間較長。有研究表明,學生普遍接受的移動學習資源長度宜控制在10分鐘左右(陳義勤,2013)。而現有課件中單一知識點超過10分鐘的教學單元占比達到80.82%,不利于體現移動學習“碎片化”的特點。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移動學習的系統性。學曆教育不同于單一知識點的培訓,查詢、學習和練習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功能需求(王偉,等,2009)。移動學習系統除了提供視頻學習的功能外,還應集自測與評價于一體,并且能夠與高校的學習管理系統無縫銜接。統計結果顯示,盡管帶有作業的課程比例達到89.97%,但有較完善管理功能的課件比例僅為2.99%,課件的獨立性和功能性有待進一步增強。

4.移動學習系統的功能仍需完善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學習者使用移動學習系統多集中在與“看”“聽”相關的功能上,而進一步參與學習的“測”“評”等功能使用極少。移動學習信息輸出和學習反饋極不平衡,不僅不利于學習者鞏固知識,也不利于高校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影響了移動學習的質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目前移動學習系統功能還不夠完善,特别是課程作業和在線考試等功能還很薄弱,亟待加強建設;二是移動設備固有的局限性,以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為代表的移動學習設備在應對包括繪圖、計算、推理等多元化的習題時仍顯得不夠方便,影響了用戶的體驗。

5.學生群體帶有普适性的學習情況受綜合因素影響

使用學習平台的學生以20—40歲的群體為主,并且男女比例相差不大。一方面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電子産品的接受度比較高,另一方面也是網絡教育的學生構成所決定的,基本與預期一緻。從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時間分布情況看,工作日的比例高于休息日,與之前的設想有一定差别。這反映出在職學生有較強的周末休息的需求,也表明除工學矛盾外,家學矛盾也不可忽視。學生每天登錄以8點、16點和19點三個時段最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移動學習可以利用上下班或工休時間靈活學習的特點。學生使用移動學習系統的時間長度情況則反映出能夠接受的學習時長在10—50分鐘。

五、啟示與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以移動學習推動教學模式改革

總體而言,在學曆繼續教育中大規模采用移動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和高校大力扶持引導。尤其是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移動學習的重要性和優越性,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優化甚至取代原有的函授教學形式。要以系統的眼光看待移動學習,認識到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内容的轉變。例如,傳統的教學注重章節之間内容的銜接、連貫,而适用于移動學習且短小、簡練的微課程則更多以離散的形式來展現知識要點,這就需要對教學内容重新做出設計,也要求學生能夠适應這種新的變化,通過其他方式的補充學習來彌補知識點之間的空白。

2.加強資源建設,推出适用于移動學習的專用課件

在移動學習系統發展初期,受開發時間和成本的制約,隻能把現有的學習資源轉化為平闆電腦可播放的課件。這種簡單的轉換未能充分發揮移動學習系統的優勢,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移動學習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進行移動學習專用課件的建設,以更好地體現移動學習方便、靈活、交互性強的特點。在進行資源建設時,一方面要注意學曆教育的系統性,以專業為單位進行建設,打造滿足專業教學需求的移動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要注重移動學習課件的功能完整性,要能夠勝任獨立支撐學生學習的需要,包括移動學習支撐程序、适用于移動學習的學習内容和完善的後台管理程序。隻有當某一專業的課程資源全部實現移動化且單一課程資源的功能能夠滿足移動學習的需要時,學曆繼續教育的移動學習方能有效開展。

3.加強數據分析,不斷提高移動學習的品質移動學習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可以方便地收集大量學生使用的數據,這是傳統的函授教學難以實現的。要做到全面地跟蹤、記錄、分析學習者的不同學習特點、學習基礎和學習行為數據,獲知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有效地為學習者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教育服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立數據支持的學習和績效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總結性考試的單一考核方式;二是基于大數據和學習分析技術,收集和分析學生在移動學習活動中進行交互的大量信息,準确判斷學生的學習需求,預測學生的下一個行為,實現智慧學習;三是基于數據分析采用更好的教學方法,提供更加個性化且有效的支持服務,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以利于知識内化與建構;四是将數據分析結果反饋到移動學習系統的設計、課件資源的開發乃至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不斷優化和完善移動學習系統的建設。

4.創新開發機制,推動移動學習快速發展在新一輪的移動學習建設中,應大膽創新機制,特别是引入共建共享的理念。應避免網絡教育初期各校獨立自建學習平台和課件,導緻單一課件投入少、水平不高且不同學校均開發相似課程的現象。應借鑒當前最為流行的“共享”理念,各高校既是資源的貢獻者,同時也是獲益者。例如,可以推行SaaS模式(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由專業團隊

負責軟硬件條件建設、系統平台開發以及移動學習資源整合,這樣才能推動移動學習又快又好地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形式和業态,移動學習正在蓬勃發展,對學曆繼續教育産生了深刻影響,不僅僅是教學載體發生了變化,還帶來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化,拓寬了辦學思路,增加了教學手段。本研究通過對移動學習現狀進行數據分析,歸納了當前移動學習存在的問題,展望了發展前景,提出了加強和改進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學曆繼續教育領域推廣應用移動學習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陳義勤.成人學習者移動學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J].2013(10):47-52.

陳玉,王迪,楊金明,胡梓君,姚落根.2017.高校大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以廣西高校為例[J].教育觀察(2):135-137.

鄧小華,張梅琳,謝立.2017.成人移動學習者學習現狀分析:一項基于四川省成人學習者的網絡調查[J].成人教育(03):25-28.

傅健,楊雪.2009.國内移動學習理論研究與實踐十年瞰覽[J].中國電化教育(7):36-40.

顧鳳佳.2017.基于政策視角的國際移動學習趨勢研究[J].成人教育(01):80-86.

郭紹青,黃建軍,袁慶飛.2011.國外移動學習應用發展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05):105-109.

李浩君,徐佳程,房邵敏,謝蘇超.2016.個性化移動學習路徑優化策略應用研究[J].網絡教育與遠程教育(6).

劉敏娜,張倩葦.2016.國際高等教育領域移動學習研究:回顧與展望[J].開放教育研究(12):81-92.

仝宇光,張麗芳,張玉.2017.國内外移動學習的研究進展及評價[J].教育與職業(1):101-106.

王金濤.2015.大學生采納移動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高等師範院校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1):49-54.

王偉,鐘紹春,呂森林.2009.大學生移動學習實證研究.開放教育研究[J].2009(2):81-86.

許玲,鄭勤華.2013.大學生接受移動學習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4):61-66.

薛建強.2014.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的構建與發展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3):177-179.

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3):12-19.

趙呈領,阮玉嬌,梁雲真.2017.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的熱點和趨勢.現代教育技術(3):49-54.

中國移動學習産業研究與咨詢報告.移動學習咨詢網.2014年1月.Keegan,D.2000.從遠程學習到電子學習再到移動學習[J].開放教育研究(05):6-10.

收稿日期:2017-06-14

定稿日期:2018-03-14

作者簡介:

羅霄,博士研究生,工程師,西南交通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610031)。

蔣玉石,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611756)。

劉永中,碩士,助理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611756)。

責任編輯單玲

*本文受到西南交通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在“公司的力量”教學中的應用(項目編号:201704063)的支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