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為信息技術找到靈魂

為信息技術找到靈魂

時間:2024-11-06 12:40:53

【摘要】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下一階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在貫徹行動計劃的過程中,要保證教育信息化具有正确的價值取向,謹防技術理性超越價值理性,使技術為實現人的現代化和國家的現代化服務。在21世紀,中國的教育目标中有六種核心素養特别重要: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公民素養、合作與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以及信息素養。這六種核心素養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兩大超級素養: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即聰明的腦和溫暖的心。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必須與教育目标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教育信息化使得我們的孩子頭腦更聰明了、心靈更溫暖了,那麼其目标就實現了。信息技術若要在學生學習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其關鍵點在于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中使用信息技術,要設置合理的使用邊界,使技術為解放人、發展人服務。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價值取向;教育目标;核心素養;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學生主體性

【中圖分類号】G521【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8)9-0013-02

教育部下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之後,我們認真進行了學習,很受鼓舞。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樹立了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标:“三全兩高一大”,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适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台。關于教育信息化2.0,我謹表達一些個人觀點。

信息技術無論怎樣發展,都要謹防技術理性超越價值理性

最近我們經常提一個詞——資本兇猛,實際上現在技術也很兇猛,當資本和技術疊加在一起時就更加兇猛。目前這種情況在全球都呈現出來。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應用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利用不足,例如在西部等地區盡管基金和設備投入很多,但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費現象;另一方面是在某些發達地區存在信息技術使用過度的現象,或者更準确地說是使用方向存在偏差,例如使用大數據技術評價教師,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和壓力,教師很抵觸。我們必須要思考,技術到底是解放人、發展人的手段,還是束縛人、奴役人的手段。在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關系上,技術理性永遠要服從于價值理性。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裡面有一些表述,我覺得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例如: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顯著特征。我認為這種說法稍微有點過了。現代化最本質的内容是現代精神,技術手段是第二位的。有一些極端事例甚至表明,技術手段有時會異化成作惡的手段,成為控制人而不是解放人的手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讨論技術的發展對人的作用、對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須确立價值理性的絕對指導地位,技術隻是一個手段。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要為人的現代化和國家的現代化服務

信息化隻是一個手段,是為教育目标服務的。我們國家最大的目标是什麼?我們的第二個百年目标是什麼?是實現現代化。什麼是現代化?教育怎樣為實現現代化服務?教育作為一種手段要為兩個方面服務:一方面是服務于人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服務于國家的發展。服務于人的發展就是培養現代人,服務于國家的發展就是建設真正的現代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合理性不取決于技術自身多麼高超,而取決于它如何為教育服務。如果教育信息化為培養現代人、為建設現代國家服務的能力很差,那麼這種教育信息化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它的價值取向是有問題的。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有幾句話非常好:教育信息化必須聚焦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以學習者為中心,從注重物質建設向滿足人的多元化需求轉變。讨論教育信息化問題時教育的目标是上位概念。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都要為人的現代化和國家的現代化服務。而這就涉及中國國民性的改造。魯迅先生講國民性需要改造,到了21世紀,中國的國民性依然有一些不好的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造。

到了21世紀,人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有了新的時代要求,那麼在人的培養目标方面與之前有何不同?這就涉及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問題。我們讨論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為人的發展服務,必須結合國際上對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讨論,從這個起點來考慮。21世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稱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變革不僅包括信息化,也包括全球化,此外還有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就是創新經濟,21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對于中國的教育目标而言,有六種核心素養特别重要: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公民素養、合作與交流能力、自主發展能力以及信息素養,其中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都屬于高階認知能力。這六種素養背後體現的是什麼精神?是創新精神、科學理性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合作精神和獨立自主精神,這些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特别需要的,所謂國民性的改造就是朝這個方向改造。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不論是目前的教育信息化2.0,還是将來的教育信息化3.0,都要為培育這些精神服務。如果因為教育信息化這些精神反而萎縮了,那麼我們的教育信息化就是徹底失敗的。

這六種核心素養可以進一步概括為兩大超級素養: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與智商相連,體現的是“聰明的腦”。創新是真聰明,會刷題、會記憶不是真聰明。合作能力與情商相連,體現的是“溫暖的心”。中國的孩子特别需要培養這兩種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必須與教育目标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我們的教育信息化使得我們的孩子頭腦更聰明了、心靈更溫暖了,那麼信息化的目标就達到了。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我們現在的培養目标,特别是在中小學,實際上隻有兩個:第一個是成績要好,第二個是要聽話。隻要孩子能考高分而且聽話,就是好孩子。這樣的孩子其實未必能對國家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而有創新精神的孩子在教育體制内并不一定受歡迎,老師不一定喜歡。所以信息技術的使用應當讓人變得更聰明、更溫暖。哈佛大學的哈瑞·劉易斯教授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失去靈魂的卓越》,描述的是哈佛大學培養的一部分學生,學曆很高,成就卓越,但是沒有靈魂。我們需要反思一下:有沒有“失去了靈魂的技術”。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術一定要有靈魂。現在有些學校采用信息化技術為應試服務、為控制教師服務,這樣的信息化、這樣的技術手段就用偏了。

要設立合理使用技術的邊界

教育過程包括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之前有過讨論,即在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這兩個方面中信息化在哪個方面可以用得更多?讨論的結果是大家覺得可能在學校管理方面信息化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學生學習方面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在學生學習方面發揮作用,其中的關鍵點是何克抗教授一直提倡的一個觀點,即信息技術要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就是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每個人在生命中要處理三方面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現在信息化來了,還涉及人與網絡的關系。現在出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孩子宅在虛拟空間裡、宅在家裡,不和自然接觸,不和社會接觸,甚至也不真誠地面對自己的靈魂,沉溺于各種網絡娛樂當中,迷失了自己。技術手段應該讓人回歸本我。不要過度使用技術,過度使用會引發問題。對教師的評價也是如此。利用大數據評價教師,教師幹的所有工作都要留有痕迹,這是很可怕的事情。當一個人沒有安全感,沒有一定自由度的時候,他是不可能有創新精神的。當前在我國教育領域,評價是被過度使用的,特别是利用大數據對教師進行評價在一些地區用得尤其過度。信息技術是非常好的工具,這個好工具我們要把它用好,要注意使用中的合理邊界。

(本文系根據學術沙龍研讨活動中的發言整理修改)

收稿日期:2018-06-10

定稿日期:2018-06-24

作者簡介:褚宏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開放大學校長(100081)。

責任編輯單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