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教育信息化要做什麼?

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教育信息化要做什麼?

時間:2024-11-06 12:39:52

【摘要】

數字素養作為學生基本素養的紅線貫穿所有學科。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應以智慧校園建設來倒逼教育教學改革,包括重新梳理教育教學的業務流程。産學結合,社會、産業與學校聯動将是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審視教育技術的新内涵,可能需要從關注教學的技術擴展到關注教育的技術,即技術不僅應服務于課堂教學的改革,而且應服務于整個教育改革。

【關鍵詞】數字素養;核心素養;教育信息化2.0;智慧校園;産學結合;教育技術;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号】G521【文獻标識碼】A【文章編号】1009-458x(2018)9-0011-03

數字素養是當代學生的基本素養

經濟社會日益發展、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教育面臨轉型是世界性的問題,而對于高速發展中的中國來說,更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必須面對曆史欠賬和欠缺以及未來的挑戰的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互聯網時代的标志是信息互通、數據共享,人工智能隻是其技術的聚集與更人性化的衍生。“互聯網+”在業界已經各抱地勢,疊代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永遠是以昨天的觀念、今天的技術面對着培養未來的人的任務,還處于在“教育+互聯網”的門口進退往複的狀态。看到了希望,也做了不少工作,正面臨着轉型的巨大挑戰與脫胎換骨的痛苦。“立德樹人”,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圍繞當今乃至未來合格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做教育,才是走向大國氣象、提升國家核心競争力的豐沃土壤,教育就是這塊豐沃的土壤。我們國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部署了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吹響了新的進軍号,各方應有作為。

一個時代應有一個時代的風貌,德能相配。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已在國家層面明确提出。在美國的核心素養方案中,18種核心素養中就有兩種與數字素養直接相關。數字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數字化時代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和延伸能力,關系到人機互動互生、共同發展。因此,數字素養是貫穿于所有學科的基本素養。

教育頂層設計的起點和終點都在數字校園

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勢頭很好,教育必須緊緊跟上,與其奢言未來學校如何如何、教育範式的疊代與創新如何如何,不如面對現實思考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如何建設,思考“互聯網+教育”如何在數字校園中體現出來,并付諸實踐。如何建設數字校園是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最大的問題。一切創新都來源于設計。教育最大的集合在哪裡?在校園。我們都強調頂層設計的重要性。我認為,教育的頂層設計不在教育部,而在校園。政府機構、技術部門乃至整個社會要服務于孩子的發展,都要圍繞校園這個集合來思考。所以,要實現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這個目标,數字校園、智慧校園建設是個标杆。當前教育頂層設計的起點和終點都在數字校園。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推理問題,而是積極判斷與設計落實的問題。這也是一個科學、技術、人性深度融合,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問題。

數字校園建設每一項具體細節的落實都關乎新一輪教育變革的成敗。數字校園的建設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梳理教育教學的業務流程;其次是流程數字化與可計算化;再次是物物相連,物聯網最大限度地集聚和優化資源,在數字校園裡人、财、物是一體的,都是可以快速組合和流程化的,是可計算、可體驗、不乏教育溫度的;最後是技術投映和工具的使用。終端與終端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綜合設計并與流程自由挂接的。

在數字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實際問題,諸如:課堂常規教與學底線的确定;學習工具的支撐與學習成績的提高;精準的教學測評與教學質量的提升;數字化管理與教育資源的統籌優化;教職員工關于教學小數據的積累及接受有關測評工具的使用培訓,熟練使用數據解決教學事務問題;校長的信息化務虛培訓、個性計劃制訂培訓、辦學能力提升;開放閱讀内涵的确定,開放式學習與科技館、博物館及遊學基地之間的關聯,等等。以上諸多問題會逼問教學研究改革、教學設計創新、學習社區形成,并由此上升到課程教材變革以及教學參考資料多元化和富媒體等問題。隻有将教學改革落實到學生在高中階段逐步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課表,并且學生自身具備了制訂個性化課表的能力,才是真正落實到了核心素養的落腳點。隻有這樣才能說教育信息化改造了我們的學習,培養了具有面對将來複雜社會變化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是一個設計、實踐、反思(在技術上叫作“回饋”)、修正、再設計、再實踐的過程。

從教學的技術到教育的技術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專業作為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支重要智力隊伍,曾經有以何克抗老師為代表的教育技術人躬耕于基礎教育領域課堂主陣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随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教學變革的發生,教育技術專業的課程内容經過30多年的積累,該從量變飛躍到質變了。最近關于教育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有益的争論,在我看來,應該做一些剝離。原來,教育技術的定位是輔助教學,後來發展到進入教學過程解決一些教學問題。也就是說,過去是利用技術進行教學,然而到了今天,面對開放、有高度、能夠真正解決基礎問題的教育,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教育的技術”,而不僅僅是“教學的技術”。教育的技術包括各種各樣的數字化工具、各種各樣的教育測評、腦科學研究成果等,我們一定要在這個層面來認識這個問題。把這些内容和工具都壓給教師是不合理的。到了該重新厘定“教育技術的含義”的時候了,蘊含着新的内涵的“教育的技術”應該是我們去探究和追求的。

我們可以和醫療領域進行類比。教育信息化比醫療領域的信息化開始得早,但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傳統醫療向現代醫療嬗變的過程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醫院現在有介入科,介入醫療已經從醫療技術的邊緣走向核心,從醫輔走向醫技、醫療,專業性越來越強,介入醫療已經與内科和外科并列現代醫療的三大支柱。關注介入醫療的發展對于教育信息化建設非常有啟發。

教育與醫療不同。醫療的重點是診病、治病,教育的重點是養成健康的人格,先養成而不是等生病了再治。培養健全的心理、奠定知識基礎并形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是教育的任務。教育的起點是健康,教育是全社會的公器。

教育信息化建設離不開教育與産業的互生、技術與應用的互動

教育信息化建設如果隻依賴教育系統自身,例如建立一些研究所,雖然在過去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這不是新時代應有的風貌。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應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應是開放的。現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最優秀的人才在哪裡?最好的技術在哪裡?在産業界。因此,我們呼籲引入第三方。我們講德能相配,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是有哪些單位就做哪些事情,而是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哪些單位參與就請哪些單位參與。教育是社會公器,不能是有關單位的利益的集合。應該先确定由哪些單位承擔哪些任務,再談可以得到哪些回報。教育信息化的組織工作有個再設計和重組的過程。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和産業集團的前端技術相結合,這種結合是邀請第三方加入,形成新的第三方,而不是簡單的利益組合。習近平同志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談道:“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科技是這樣,教育也應該是這樣。基礎教育信息化的軟硬件要和中國信息産業的發展始終互生互長,這方面我們強調得不夠。此外,對實驗基地的長期研究和跟蹤極有必要,這也是需要第三方來做的事情。大規模的實驗是非常有價值的,應該不惜代價去做。各類數字化實驗中心應發展成為體驗式的綜合教育實驗中心,既是實驗中心、教學中心、教學研究中心,也是培訓中心、數據彙聚和處理中心,不能将這些功能分離開來,應該進行綜合的設計。

在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這個龐大的系統矩陣中,作為拉動力一方的技術和作為推動力一方的對技術的深度應用,二者之間的互動将促使教育轉型。應該将技術進步與教育應用看作共同演化的立方體。技術進步為實踐領域提供了新的技術,而對新技術的深度應用很快會促進技術的發展。以技術理解并支撐學習行為的頂線很快就會到來,進而會反推技術進一步發展演進。正是這種類似多面體轉動一樣的互動和互補帶來教育變革中多方面的參與、多要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社會轉型的教育新生态。也就是說:隻有當技術和應用深入互動并融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誕生引人入勝的教育新模式和不一樣的學習過程與體驗。

(本文系根據學術沙龍研讨活動中的發言整理修改)

收稿日期:2018-06-10

定稿日期:2018-06-26

作者簡介:陳家虎,上海市教育技術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單玲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