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去朋友家裡看标本,偶然看到一種長相很威武的鍬甲。問了朋友才知道這是大明深山鍬甲,一般生活在海拔比較高、有大片原始闊葉林的環境中,且隻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明山。從那一天起,我就記住了一個名字—大明山。
我好不容易湊夠了假期,立馬安頓好工作,馬上就出發、奔赴大明山!一路奔波2000多千米,到大明山已經是晚上了。我顧不上休息,立馬拿着相機和頭燈就出發去巡山了!
夜晚的濕氣很重,在頭燈的照射下,一陣陣細密的水霧飄過來,讓人感覺非常舒服。沒走幾步,我就發現土路上的水坑裡蹲着幾隻黑框蟾蜍。用頭燈照射過去,整條路上都是這種蟾蜍。原來它們是來這裡求偶的,足有幾百隻,簡直就是一條“蟾蜍路”。
這些傻乎乎的家夥根本不怕人,即使靠得很近去拍攝,它們也不逃跑。我拍了幾張,感覺好像哪裡不對勁兒,湊近去看,發現雄蟾蜍抱着的雌蟾蜍已經死了。正在這時,身後突然有亮光閃過,我趕緊躲開,一輛汽車飛馳而過。原來這是一條通往景區住宿點的小路,傻乎乎的蟾蜍根本不知道躲開,很多都命喪車輪之下了。還好現在夜已經深了,過往的車輛很少,希望這些蟾蜍盡快完成求偶,躲開可怕的汽車。
掃一掃,一起發現蟾蜍的奧妙。“蟾蜍路”上遇雨蛙
正當我有些傷感的時候,我突然聽到草叢裡傳來清脆的蛙鳴聲。我循着聲音,用頭燈照了半天才找到它的位置,這是一隻雄性華南雨蛙,它翠綠的身體可真漂亮。受到光線的擾動後,它已經不叫了。我把頭燈的亮度調弱,然後慢慢接近它,找到合适的位置蹲下來等待。終于,小家夥又開始唱起了情歌。
它先吸一口氣,讓肚皮鼓起來,然後把氣使勁兒推進鳴囊裡,吹起一個半透明的大泡泡,同時發出有節奏的鳴叫聲。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光線對準它,我慢慢地提高了頭燈亮度。明亮的光線吸引來一隻小飛蟲,它順着雨蛙的鳴囊爬了上去。雨蛙可不會放過這樣送到嘴邊的食物,一口就把它吞到肚子裡,然後好像還很滿意地對我眨了眨眼睛。
竹節蟲是個夜遊神
剛出殼沒多久的小蜥蜴趴在草棍上睡大覺;一隻剛羽化的蟬倒吊在空殼上,晾曬半透明的翅膀;螞蚱大口地嚼着挂滿露水的草葉;無數螢火蟲在天空中飛舞,想要和星星連成一片……如此美妙的夜晚,時間溜走得太快,不知不覺已經淩晨兩點多了,但我還像個夜遊神一樣地在山裡轉悠。
欸,前面那棵樹的葉子幾乎都要被吃光了,上面一定有大蟲子!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樹的竹節蟲,每隻都有将近20厘米長,足有幾十隻,它們幾乎吃光了樹葉!因而樹上隻剩下和它們身體形狀一樣的枝條,這倒是更方便它們僞裝了!
很多種類的竹節蟲都是白天離開寄主植物躲起來,所以很難找到。隻有到了夜晚,它們才會再次爬到寄主植物上大吃葉片。這些家夥比我還厲害,是名副其實的夜遊神。我繼續前行,發現了很多種竹節蟲,紅的、綠的,大的、小的,粗的、細的,應有盡有。後來我在一叢蕨葉上面,發現了本次出遊見到的最漂亮的竹節蟲,那是一對正在交配的四面山龍竹節蟲,它們的身體上長滿了枝刺,看起來很是威武。我湊近看的時候,發現這種竹節蟲身上的色彩和質感都很像苔藓,我就大概猜到它們白天藏身的環境了。果然,第二天白天,我在那叢蕨類植物下面的苔藓和枯枝中找到了正在睡大覺的四面山龍竹節蟲。掃一掃,一起發現雨蛙的奧妙。
掃一掃,一起發現竹節蟲的奧妙。僞裝騙我沒商量
天快亮時,我才回到住地,隻睡了一會兒就又起床繼續拍攝了。那麼多新奇的蟲子等着我呢,我根本沒時間睡大覺。也許是太困了,我有點兒犯迷糊。這一上午,我充滿耐心地蹲在草叢裡找蟲,卻被各種僞裝給騙了。
我先是看到草葉上有一坨鳥糞,當我轉過頭去打算找别的東西時,眼睛的餘光瞥見它動了一下,我馬上湊過去仔細看,看來看去還是一坨鳥糞。幹脆摸摸它吧,反正别人也看不見我在摸鳥糞。這一摸不要緊,“鳥糞”居然張牙舞爪地向我撲過來,原來這是一隻模拟鳥糞的蜘蛛!這家夥真是太聰明了,“鳥糞”肯定不會被鳥吃,這副“屎”樣還能引來其他小昆蟲成為獵物,即使犧牲一些顔值也無所謂了!
蜘蛛溜到一片葉子的背面,邊上一隻亮閃閃的小甲蟲爬上來了,我趕緊對着甲蟲拍了幾張,這亮閃閃的家夥太容易反光了,真不好拍。我準備調整一下閃光燈的參數再繼續拍,正在這時,小甲蟲轉過頭來,腦袋對着我,我看見它居然在一下一下地舔葉子!這口器,這腦袋,咦,難道不是一隻蒼蠅嗎?!
這種小“甲蟲”叫甲蠅,一種蒼蠅的近親,是少見的玩意兒。正當我想多拍幾張的時候,人家一扇翅膀就沒了蹤影,我幹脆在樹枝上找找吧。哈哈,我一下又找到了一隻漂亮的“瓢蟲”,而且這種花色我從來沒拍到過,黑底黃點兒,而且還是兩隻疊在一起。透過相機的鏡頭,我看到的“瓢蟲”有點兒怪,為什麼它的眼睛那麼大?等等,它的屁股後面怎麼還一直有水珠冒出來呢?我把鏡頭向前推,還想湊近點兒再仔細看看,但小家夥猛地一跳,沒了蹤影,瓢蟲會跳嗎?根據以上種種行為,我才意識到這并不是瓢蟲,而是一隻瓢蠟蟬。蠟蟬是善于跳躍的,而且它們吸食植物汁液後會不斷排出多餘的水分。
樹上發現新種“雞”
雖然我認識很多昆蟲,可除了一些常見植物,其他的南方植物我幾乎都不太認識。不過,有些植物是可以根據昆蟲來識别的哦。這不,不遠處的樹幹上就趴着一隻黃綠相間的昆蟲,它長着一個和皮諾曹一樣的長鼻子,這是一隻長鼻蠟蟬——龍眼雞,聽它的名字就知道了,這家夥主要吸食龍眼樹的汁液。一大群龍眼雞在一起時膽子都比較大,幾乎不怕人。但如果遇到單個的,我們就比較難以靠近了。它會先和你在樹幹上藏貓貓,實在躲不過去了,就一下子彈開起飛,飛行的時候會露出亮黃色的内翅,異常美麗。
我繼續前行,在另一棵樹上又發現了一種“雞”,這種“雞”的顔色沒有龍眼雞那麼豔麗,身體偏灰白色,好像是一隻芒果雞。我擡頭在樹上仔細搜尋,果然看到了剛結出的小芒果呢。後來我又發現一種藍鼻子的“雞”,發信息問了廣西的朋友才知道是弧頭蠟蟬。一天就拍到3種長鼻蠟蟬,我的收獲真不小呢。等我往回走的時候,看到最開始的那隻龍眼雞還在原地。我打算再好好拍一下,它又開始和我藏貓貓。我繞到樹的後面,居然又有了新發現——第4種長鼻蠟蟬!它比龍眼雞稍小一些,黑色的長鼻子也更細一點,綠色的翅膀上密布着橙色的圓斑,長得太精緻了!我趕緊把圖片發給廣西的朋友鑒定,朋友說這種長鼻蠟蟬他也從沒見過,說不定是廣西的新記錄或者新物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