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城
提起沿河城,我們先來做一點地質上的分析。
衆所周知,咱北京有兩條山脈穿過:北面的燕山山脈、西面的太行山脈。但若問這兩條山脈哪條更“年長”,哪條更“年輕”,能說清楚的人就不多了。其實是這樣:太行山脈主要是從25億年前開始的“五台運動”“呂梁運動”兩個造山運動開始的;而燕山山脈則發生在距今2億年前開始的“燕山運動”,這次造山運動不僅孕育了燕山山脈,還使太行山脈出現了一個大的斷裂帶,而沿河城就坐落在這條大的斷裂帶上。沿河城這地兒是個“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滅遼、元滅金均是從此處攻入,而後明朝吸取了之前的教訓,開始在此處屯兵,構建防禦工事,又因毗鄰永定河,遂名:沿河城。
尋找石雞
永定河峽谷毗鄰沿河城,是此行最重要的一個觀鳥地點,我們的目标鳥種——石雞就在此處出沒。剛進峽谷,就不時有人從車窗内看到很遠處的猛禽。下車确認過一次,有雀鷹和秃鹫,但由于實在太遠,就沒做過多停留。一路上心裡也在盤算,雖前年在此處見過大群石雞,但去年卻一隻都沒有發現,同樣的時間地點,今年會怎麼樣呢……
峽谷過半,我囑咐司機讓大巴慢行,同時讓大夥兒注意右側山谷。也就十幾秒鐘後,突然從右側河邊驚飛幾隻小型的灰色雉類。“石雞!”我不由得脫口而出!車停穩後,大家迅速下車觀察。隻見這些小家夥們步履輕盈,面對幾乎垂直的岩壁竟能如履平地,毫不費力地在其間穿梭。但隻要它稍作停留,憑借那一身天然的保護色,立時就能讓它遁形于岩崖峭壁之中,任憑你眼神兒再好,也難覓其蹤!不一會兒時間,一群将近30隻的石雞便消失在這大山之中。但慶幸的是,由于目擊地點距我們相對較近,數量上又比以往更多,大夥兒連“觀”帶“拍”,也算是過足了瘾。
總的來說,算是順利完成了任務,找到了石雞。據同行的好友說,夏季在同一位置卻沒能發現,我分析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北京夏季溫度高且雨水多,而高海拔地區食、水較為充足,溫度又相對較低,适合石雞生存;冬季山頂寒冷、幹燥、缺水,石雞會往低海拔地區垂直遷徙,而且我觀察到山下的水面在冬季也并未完全封凍,并在回程時同樣在河邊見到石雞,由此觀之,石雞冬季對山下水源的依賴性較強。再有,夏季植被茂密、遮擋較多,不似冬季較容易發現石雞。
夏季到來了,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沿河城找一找石雞,也許并不能在山腳下的水邊遇到它了,但說不定它就在山頂等着你呢!
小貼士
垂直遷徙:部分鳥類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做遷徙,然而遷徙并不是隻有水平方向的遷徙。比如,一些雞形目的鳥類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在高海拔和低海拔之間進行有規律的遷移,我們把這種位置的改變過程叫作垂直遷徙。
責任編輯田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