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燕子回家了

燕子回家了

時間:2024-11-05 09:09:10

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供圖與寒冷的冬天相比,我更喜歡溫暖的春天。春天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青蛙在池塘裡唱歌,刺猬在夜晚外出尋找食物,雨後的潮濕牆壁上爬滿了蝸牛,還有最令人期待的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是我們小時候唱過的兒歌,小燕子就像春天的使者,當我們看到燕子在天空飛過,就可以确認春天來了。

小燕子有大不同

看小燕子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功夫,不論在喧嘩的鬧市、安靜的胡同小院,還是公園裡的亭台,都可以和它們不期而遇。小燕子善于飛行,會在空中捕獵,它們隻需張開嘴,飛向小昆蟲群,就能把大量獵物直接吞進口中。

實際上,在北京,被我們稱作小燕子的鳥類有三種,分别是家燕、金腰燕和北京雨燕。

家燕和金腰燕是同屬于雀形目燕科燕屬的近親,親緣關系比較近;而雨燕則屬于雨燕目雨燕科雨燕屬,和家燕、金腰燕是遠親。除了名字外,隻要你細心觀察,它們三者之間還有很多區别呢!模樣不一樣

我們熟悉的剪刀狀的尾巴屬于家燕和金腰燕,而雨燕則沒有這種“個性尾巴”。

當家燕和金腰燕落地停歇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它們之間的明顯區别:家燕的喉部是棕紅色的,而金腰燕的喉部是灰白色的。當它們飛翔在空中,金腰燕背側腰部的金色斑塊非常顯眼,而家燕背部則全部是藍黑色的。

雨燕幾乎不會落地停歇,它們除了繁殖時期會入窩,其他時候全部在空中飛行。是的,你沒有看錯,它們即便睡覺也是在高空之中。雨燕全身都是灰黑色的,隻是喉部顔色略淺。雖然看起來沒什麼特别之處,但雨燕可以稱得上是酷到不需要花哨顔色的一種鳥兒——為了适應終日的飛行,它們的翅膀極其狹長,像兩把武士刀插在身體兩側。如果你擡頭看到天空中飛行着形狀如同大寫英文字母“T”一樣的燕子,那一定是雨燕了。相比之下,家燕和金腰燕的翅膀就要短一些了,它們倆的飛行能力、飛行速度也遠不及雨燕。

由于雨燕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空中度過,所以它們并不需要在地面行走或者抓握樹枝。因此,雨燕的腳特化成了四個腳趾都伸向前、非常短小的樣子。這樣的腳非常适合它們回巢的時候勾在豎直牆壁的磚縫上。但到了地面上,這樣的腳就沒有用武之地了,甚至當雨燕落地之後,都難以用腳蹬踏地面來協助起飛。不過别擔心,也正是因為不需要落地,雨燕才擁有了這雙特化的腳。

家燕和金腰燕則像大多數鳥一樣,擁有三前一後排列的四個腳爪,非常适合抓握,因此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在電線上列隊站立。

築巢有區别雖說雨燕的飛行能力一流,但要論起築巢的能力,雨燕可是它們三個裡最差的。雨燕選擇将巢建在古建築房頂木質結構的縫隙之中,因此也不必有太多的修飾。家燕和金腰燕的巢則更加費力氣:它們在水邊銜泥,然後來到平房的屋檐下,一口一口地用泥土搭建自己的巢。

家燕和金腰燕的巢也有區别。家燕的巢是個“泥碗”,沒有封頂。金腰燕則會以房檐為頂,用泥把巢做成口袋的形狀,并且有個明顯收緊的口和更寬闊一些的巢室。由于金腰燕的泥巢比家燕的泥巢更加精緻,人們也把家燕稱為拙燕,把金腰燕稱為巧燕,把住在古建築上的雨燕稱為樓燕。

金腰燕的巢是一個“口袋”

家燕的巢是一個“碗”回家的旅程

家燕、金腰燕和雨燕都會在夏天來到北方地區繁殖,而冬天則在南方過冬。家燕和金腰燕在東南亞過冬,而北京雨燕過冬的南方到底在哪兒,則一直沒有确切的答案。直到科學家對頤和園雨燕進行跟蹤研究,才終于得到了北京雨燕遷徙路線的準确信息。

夏末,北京雨燕離開頤和園,一路飛過天山山脈和紅海,于10月底到達南非的納米比亞過冬。第二年2月,北京雨燕再次啟程,順着原路飛往北方,最終于4月底回到它們出生的地方。

回北京還不算,它們還要準确地回到頤和園這個曾經出生和即将繁衍後代的地方,才算真正到家了。北京雨燕全年在遷徙上要花費五個月的時間,行程超過2.6萬千米。這真是一場生命的盛會——為了尋找食物,為了繁衍後代,北京雨燕每年都要進行長距離的飛行,跨越亞洲和非洲。它們在遷徙路上日夜飛行,從不停歇。

來到我們家中

當我們越來越多地了解了這些燕子們的生活細節後,我們無法不對這些神奇的動物心生喜愛。然而早在我們了解燕子之前,燕子就已經在嘗試了解我們人類,并且試着和人類共同生存了。

不管是家燕、金腰燕還是雨燕,它們都選擇在人類建築上築巢繁殖,在人類和野生動物并不能很好共存的今天也還是如此。燕子這樣做,一方面是借助人類建築的結構,更主要的是借助人類活動來減少天敵帶來的威脅。它們選擇信任人類,不光生活在人類聚居的城市,更是把本應最隐秘的繁殖場所建在了人類的建築物上。幸運的是,燕子的選擇是正确的,人類接受了這些神奇的小動物,并且把它們看作是吉祥的象征。在一份調查中,98%的受訪對象都對燕子有良好的印象。

盡管人類對燕子很友好,但燕子的數量卻在減少。這是由于城市的住房結構發生了變化,帶有屋檐的平房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這樣一來,燕子能築巢的位置也越來越少了。

面對這種情況,環境教育組織“根與芽”發起了“你好,燕子!”項目,他們組織志願者在一些光滑建築的表面安裝人工巢托,讓家燕在現代的建築中也能找到可以築巢的位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燕子的繁殖機會,幫助它們恢複種群數量。同時也能讓小燕子來到我們家中,回到我們身邊。

房檐下是燕子築巢的場所

燕子築巢需要有一個“立足點",圖中的立足點是電線

關于人工巢托的制作和安裝,請看本期雜志42頁~43頁《為小燕子築一個家》生活在城市裡,自然正在離我們遠去。而人類從自然中來,我們的基因中擁有對自然的思念和呼喚。感謝燕子把自然帶回我們身邊,讓我們每年都能感受到野生動物圍繞在身邊的美好。

責任編輯田海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