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秋蟲之鳴

秋蟲之鳴

時間:2024-11-05 08:38:58

優雅蝈螽

秋天到了,天氣開始變得涼爽起來,昆蟲們也逐漸減少了活動,連吵鬧的蟬鳴也變少了。正當我覺得終于能享受安靜的午後時,窗外高亢而有節奏的叫聲打破了我的美夢——鄰居養的蝈蝈告訴我:鳴蟲接手了昆蟲演唱會的舞台。

一些會鳴叫的直翅目昆蟲,被我們稱為“鳴蟲”。雄性鳴蟲通過鳴叫來相互交流、吸引異性。而這種大聲宣布自己存在的方式,也讓我能順着它們的歌聲,在野外快速找到它們。

不怕人的蝈蝈

蝈蝈的科學名叫優雅蝈螽,常常被人們養在家裡。這可能是因為蝈蝈不那麼害羞,即便有人在它附近走動,都不會影響它們鳴叫的決心。雖然我們會用胡蘿蔔和大蔥來喂養蝈蝈,但它們在野外主要是吃肉的。不怕人的蝈蝈會選擇有人類活動的農田生活,農作物吸引來的各種小昆蟲是它們的美餐。盡管蝈蝈有着優雅的大長腿,也能跳躍自如,但是面臨危險時,它們更喜歡爬進草叢深處一動不動地躲着。所以想在野外見到蝈蝈,捉螞蚱那種“打草驚蛇”的方法可是行不通的。

當我們來到滿是蝈蝈的玉米地時,先别着急行動,首先要順着蝈蝈的叫聲看到它們,之後用昆蟲網慢慢靠近它們的下方,輕輕觸碰它們好讓它們爬進網裡,最後用小盒子将它們關起來。切記别用手捉它們,它們暗紅色的大牙可不是吃素的!

蝈蝈的鄰居

捉到了蝈蝈,我又被另一種聲音吸引了:這種聲音和蝈蝈的叫聲有些相似,但小一些、急促一些。順着聲音,我在灌木叢裡找到了另一種鳴蟲—暗褐蝈螽。暗褐蝈螽從形态到生活習慣,甚至連名字都很接近蝈蝈,最大的區别就是它們的前翅比蝈蝈長了很多,這讓它們更容易依靠翅膀隐藏自己。找到它們可花了我不少的力氣呢。正當我伸出我“罪惡”的網子時,機警的暗褐蝈螽一躍而起,發出一連串單音節抗議聲的同時,跳到草裡逃走了……暗褐蝈螽的脾氣比蝈蝈大多了!

林間的小精靈

弄丢了暗褐蝈螽,我又在林下灌木叢那邊隐約聽到了更小的鳴叫聲音。順着聲音,我在灌木的細樹枝上發現了掩耳螽,和上面兩個粗壯的家夥截然不同,這是一種纖細的露螽。掩耳螽的後翅末梢比前翅長,露出一個綠色的尖兒,能和前翅共同起到拟态樹葉的作用,這也是“露螽”這個名字的由來。

樹林裡能躲避陽光,不免讓人心曠神怡。在樹林裡走了一會兒,我在一片林間陽光下的樹葉上發現了一個顔色稍淺的身影,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竹蛉!竹蛉的科學名叫長瓣樹蟋,是一種夜行性的鳴蟲,白天它們往往不會鳴叫,而是趴在樹葉上休息。竹蛉比掩耳螽更加纖細,再加上它們透明的前翅像極了仙子的羽衣,使得這種鳴蟲自帶了一股仙氣。

草甸音樂會

穿過樹林,我來到了半山腰上的一片草甸,這裡熱鬧極了!草叢裡隐藏着各種各樣的螽斯,石頭上還趴着褐色的寰螽,甚至連蝗蟲也用跳躍足摩擦起前翅的側面唱起了蹩腳的歌聲。在這群歌手中,我發現了一個特别的家夥:棘頸螽,這家夥簡直是個巨無霸。不過它們最有趣的地方可不是體型—它們是沒有翅膀的。翅膀是鳴蟲重要的“樂器”,沒有翅膀的它們來參加音樂會,難不成是當觀衆嗎?别擔心,其實它們延長的前胸背闆後面,藏着一對退化了的、非常短的用來鳴叫的翅膀。棘頸螽是北京最大的鳴蟲,異常兇猛的它們會趴在光秃秃的石頭上,甚至牛糞上來鳴叫求偶,被打擾就會張開大牙威吓對手。這麼一個不嫌髒還兇猛大家夥,我可不敢捉!

近在眼前的歌手

捉了一天蟲子,天黑了,我也累了。急忙趕回家的我又在小區裡聽到了鳴蟲的叫聲,才想起來最有意思的蛐蛐兒就生活在我們身邊。

蛐蛐兒是一種蟋蟀。蟋蟀有很多種,有俗稱“棺材闆兒”的棺頭蟋、長着大花臉的油葫蘆,還有長着“大闆兒牙”的長颚鬥蟋等,但一般說起蛐蛐兒還是特指的迷卡鬥蟋。蛐蛐兒有着黑色的身軀、圓圓的腦袋、暗紅色的大牙,喜歡在瓦片下或磚縫裡生活,是一種在小區裡就能找到的鳴蟲。雄性蛐蛐兒之間有通過打鬥決定領地的習性,它們的叫聲有三種不同的模式:頻率最快、最急促的是戰鬥時的戰歌;頻率中等、節奏一緻的是呼喚遠方“姑娘”的小曲;一旦雌性蛐蛐兒來到雄性身邊,雄性蛐蛐兒就會唱起緩慢而溫柔的“情歌”。有時候,雄性蛐蛐兒呼喚遠方“姑娘”的歌聲也會吸引來另一隻雄性來争奪領地。這時候一場血戰就在所難免了。不過這次,這隻蛐蛐兒的小曲引來的是我,我用牛筋草臨時制作了一根“蛐蛐兒探子”,模仿挑戰者的震動,将它引出藏身的洞穴,捉回了家。鳴蟲用歌聲送别了夏天,迎來了秋季。在越來越涼爽的天氣裡,這是它們生命的絕唱,也是迎來下一代新生的希望之歌。鳴蟲年複一年的鳴叫漸漸教會了我傾聽大自然,這是鳴蟲們給我的最好的禮物!責任編輯田海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