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斯考特,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參加了一門零學分課程。剛報名時,斯考特疑慮重重,質疑這樣的一堂課會有什麼效果。畢竟在哈佛,所有人都很忙碌,幾乎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更不用說擠出時間去參加一個沒有任何學術意義的課程。
但在第一堂課上,斯考特就找到了樂趣。
這門課,是哈佛大學主要面向新生開設的課程——“反思你的人生”。之所以開設這樣一門特别的課程,源于一次對哈佛即将畢業的學生一對一訪談的結果。一名學生表示,哈佛大學教會他很多知識和技能,但哈佛“忘
記了提供最重要的課程”,即教會他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活。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理查德德·J.萊特大受觸動,認為大學教育可能太過局限于對學生的學術訓練,而忽視了一些對個人和現實問題的思考,比如說,“怎樣過一種快樂的或實用的人生?什麼才是富有成效的人生?這些概念本質上有不同嗎?如果有,你會選擇哪一個?”
霍華德·加德納,哈佛鼎鼎大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對此更是非常贊同。在他看來,盡管世俗化的大學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積極的,但缺少一個契機讓學生去深度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
學生們首先被要求列出一個清單,寫出他們希望如何度過大學時光,然後再列出過去一周自己實際上是如何安排時間和怎樣度過的,兩者對比,思考自己平時花費的時間和所作所為與目标是否吻合。
理查德德教授在三年後對當初參加“反思你的人生”這門課的學生進行回訪,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可這門課的價值,認為這是把大學變成具有轉折意義的人生體驗的關鍵一步。
哈佛大學的這門課也給了斯坦福大學以啟發。與哈佛大學“反思你的人生”課程類似,斯坦福大學“反思”課程是在冬季學期面向一年級新生的項目,包括三四次的讨論會,核心内容是引導學生思考那些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價值觀。
例如,在第一次讨論會上,學生們被告知:“我們要進行一次長途飛行,你需要攜帶一件有特殊标記或反映你身份的物品。”然後飛機在遙遠的島嶼上迫降。學生們被要求根據自己所帶來的物品,提出關于如何相互支持和建立社區意識的想法。讨論中出現了很多豐富而深刻的思考。
不光是學生,斯坦福大學教授也參加了這個項目,尤其是斯坦福法學院院長托馬斯·埃爾利希每年都參加。在他看來,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直接和學生讨論他們的價值觀、希望、憂慮、夢想及關心之事。
大一新生經常面臨着衆多挑戰,但他們很少願意向自己的新生導師或授課教師尋求幫助,托馬斯希望通過這門課,能夠更好地了解一年級新生群體面臨的問題,從而更有效地幫助新生成長。
與哈佛一樣,斯坦福大學的這門“反思”課程也屬于自願性質,沒有學分,但是參加該課程的學生大都給出了滿意的評價,認為該課程有助于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認識自身與現實世界的關系。
(桔子摘自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