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绛撰寫的一部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鐘書逝世,而他和楊绛唯一的愛女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四年後,楊绛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的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寫成了這部《我們仨》。“現在我們三個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隻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書中前兩部分寫的是夢境,第三部分寫的則是三個人在一起真實生活的種種,從她和錢鐘書一起在牛津求學的酸甜苦辣,到戰亂後歸國的瑣屑生活,以及家族變動和“文革”時的坎坷境遇。各種驚心動魄的經曆,寫出來卻是安靜從容、哀而不傷的,甚至讀來很有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這一家人在世事浮沉當中,淡泊相守,不慌不忙。而被錢鐘書先生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的楊绛,照顧着不擅長生活的錢鐘書,天各一方時為對方記下瑣碎的生活日記……這點點滴滴,都是相濡以沫,是人間至情。
這種情感,任時空轉換,從來不會流逝,隻會慢慢沉澱,在人們心頭散發出有香味的記憶。
作者簡介:
楊绛是錢鐘書的妻子,是著名作家、戲劇家和翻譯家。她的《幹校六記》《我們仨》等作品具有穿越時代的力量,直至今天仍被一代代人閱讀;她翻譯的西班牙文學名著《堂·吉诃德》是該書最好的中文譯本之一。與一些文學家相比,楊绛稱不上高産,但她的作品幾乎篇篇以精緻的文本、深邃的思想讓讀者折服。
作者語錄: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隻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我和誰都不争,和誰争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走好選擇的路,别選擇好走的路,你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名家解讀:
全書沒有對家庭婚姻的感慨、感悟之語,有的隻是楊绛暮年時光裡的回憶,娓娓而述一家三口相依相随的一世時光。那些平實的文字,卻充滿了溫暖的力量,道盡了生活的智慧,足以讓人當做教科書反複研讀。相愛,相守,相長,細品,均有最好的诠釋。人生苦短,如若相守,必要摯愛。行程匆匆,日日相惜,必可無憾。
——作家百合朵朵
這世上許多卓越的人擁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有趣的生活依然源于日常瑣事。楊绛先生的《我們仨》一書,更能讓人體味到這一點。
記得讀這本書之前,我猜測,裡面記錄的大抵應該是波瀾壯闊的一生,就好似普通人心心念念的“詩和遠方”。然而,讓我笑中帶淚,淚水湧出之後又很快笑出聲的,真的隻是一些溫馨的“雞毛蒜皮”。這些日常裡面包含着說不盡的世間樂趣,讓人回味不斷,綿長悠久。掩卷之際,我也明白了,這種來自日常的有趣,才是人世間真正而持久的有趣,深入骨髓。
——蕭蕭依凡(麥家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