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惟念-Veenian,微信平台搜索惟念的心和月。
二月的上海天寒地凍,淩晨四點鐘起來,趕早班飛機去異地出差。車子在高架橋上飛馳,天色還未亮透,我疲倦極了。
在機艙坐定後,又陷入沉沉的睡眠裡,直到空姐推着餐車走近,溫柔地把我叫醒。昏沉的意識慢慢清醒,我轉動着酸痛的脖頸,無意間撞見窗外翻滾的雲海,視線被牢牢吸引。
2016年的年末,我接受了一份新工作,又回到曾經迫不及待逃離的城市,開始嶄新而忙碌的生活。告别熟悉的講台,我從零開始學習摸索,面對工作上的挑戰和困境,有很多無從下手的時刻。
臨近春節前的某天,因為翌日清晨趕着提交PPT文件,我整夜留在辦公室裡,對着電腦屏幕,冷靜而麻木地按動鼠标敲擊鍵盤。眼睛酸澀得睜不開時,我關掉了所有的燈,蜷縮在沙發上,睡去又凍醒。
保安大叔站在走廊裡敲着玻璃窗,擡了擡手腕的表盤,告訴我已經淩晨三點,為什麼還不回家。
我推開門,沖他打趣道:“作業還沒寫完,天亮就要交了,我得加油。”
漆黑的夜漸明,115頁PPT終于完成後,我點擊發送鍵,走出寫字樓,去肯德基吃早餐。咖啡的香氣撲鼻,我的大腦仍在轉動,想着還有哪些細節可以完善補充。
這對于一年半前的我來說,是無法想象的,23歲時怕孤獨怕單調,怕生活一成不變,很少會為一件事付出全部精力,争取最好的結果。
大抵,這便是所謂的成長,基于逝去的青春、堆積的遺憾和落空的希望。
在異地的四天裡,密集的會議從早到晚,牙關一直緊咬,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面前假裝鎮靜,心裡一直暗暗驚歎,他們的專業與嚴謹,那是眼下的我,踮起腳尖也碰觸不到的高度。
每天晚上八點鐘後,是我最喜歡的時刻,因為那代表一天的工作結束,我們可以忙裡偷閑地去吃當地的米粉,坐在暖暖的風裡,開心地喝上一杯咖啡。
回滬的航班,在傍晚起飛,緊繃的神經得到暫時的放松,我在萬裡高空上,俯瞰燈火連綿的城市,心裡有難以名狀的踏實與滿足。
察覺到自己的進步,在難關面前,不曾閃過放棄的念頭,知道事事不易,但正是因為這些需要付出努力的累累瞬間,才換得偶爾的片刻自由,讓我在能力範圍内,給自己相對更好的生活。
白日裡勤懇工作,夜晚讀書寫稿,周末下廚煮菜,和朋友們探訪城市的不同角落。我像是終于找到了,在上海生活的正确打開方式,燕子銜泥似的築造着自己的小世界。
“原來具體地做事,是自我提升最快的方式,比坐在咖啡館裡惆怅,跟朋友攀比、半夜披着衣服思考人生,有用多了。”
所以,盡管走下去吧,去爬山涉水,去看雲看月,這一路上,鮮花自然會次第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