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藝術:曲折向前

藝術:曲折向前

時間:2024-11-05 10:46:28

(安哥攝/視覺中國供圖)1992年,廣東深圳,影樓請的攝影師是前衛派的,顧客也很快接受了“前衛”的設計1979年9月,“建國三十周年全國美展”期間,美術館東側公園裡聚了一群人,公園的40米鐵栅欄上挂滿了油畫、水墨、雕塑、版畫和木雕,美院的學生被眼前自由不羁的藝術風格吸引,路過的老百姓卻一頭霧水。這是“星星畫會”的第一次展覽,沒過多久,這股追求“藝術創作自由”的風潮就吹遍了全國,引起年輕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的追捧。

當年,一群攝影師用相機記錄下“星星美展”的開幕儀式和展覽現場情況。這些年輕的攝影師屬于一個剛剛成立的組織“四月影會”,那是文革後中國第一個民間攝影組織,幾個月前剛剛舉辦了第一次展覽。那場被命名為“自然·社會·人”的攝影藝術展展出了45位攝影師的100多幅作品,題材大膽,風格各異的照片同樣在藝術界引發了一場大讨論。

“星星畫會”“四月影會”和更早成立的“無名畫會”被視作中國當代藝術的開端,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國各地湧現了一批前衛藝術團體,這些年輕人張揚自我的創作更新着中國藝術的既有觀念。

這場藝術變革運動在1985年達到高潮。“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的150件前衛藝術作品揭開了“八五新潮”的序幕。

那是熱鬧的時代,真正的覺醒與謬誤相伴而生。按親曆者張曉剛的說法,“‘八五新潮’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它在新時期的中國藝術從鄉土現實主義背景上深化和轉向至個人主義和現代主義,在形式探索和思想觀念方面具有革命性。我覺得要說很有個人價值的作品,可能并不一定多,但它像一股洪流席卷了全國各地,整個時代沸騰了”。

沸騰的不僅是美術圈,設計、建築、影視都或多或少地被這場思潮影響,各個領域都開始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八九十年代的“出國潮”影響了國内藝術領域的發展方向,包括徐冰、蔡國強、陳丹青在内的一批中國當代藝術家開始了他們的留洋之旅,并在東西方的思想碰撞中調整着個人創作的方向。張曉剛、劉小東等另一批藝術家選擇留守,也相繼開始了他們紮根本土的藝術實踐。

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西方前衛的藝術、設計思潮也向國内湧來。1996年,在美國教書、做建築師的張永和辭職回國,并在北大創建了建築學研究中心,開始探索中國當代建築學的發展。

大到建築設計,小到服裝、産品,90年代的中國對“設計”和“品牌”幾乎沒有概念,抄襲與重複,這是中國制造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诟病的。也是在這時,馬可、陳逸飛等藝術家、設計師開始遵從國際規則創立個人品牌,“中國設計”嘗試擺脫腐朽和魔法,開始嶄露頭角。

2008年之前,當代藝術和設計一度被商業和資本裹挾,經曆了一段瘋狂期。“中國當代藝術F4”嶽敏君、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等人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屢屢被拍出高價,西方美術館和畫廊大量收藏中國藝術家作品,剛畢業的美院學生也能一夜暴富。馬可和毛繼鴻的品牌“例外”在國内大規模擴張。藝術、設計與生活方式成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熱衷讨論和消費的事。

有人是親曆者,也有人是見證者。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國劇變的四十年,有人選擇紀錄變化中的中國,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何賽獎為何是中國攝影師得到過最多榮譽的賽事。

普利策獎得主劉香成把自己視為“外來者”,他用鏡頭定格了《毛以後的中國》。肖全與三毛、楊麗萍、王安憶、譚盾等藝術家、作家共同度過了青春,記錄下80年代文藝青年的黃金年代。呂楠、任曙林等攝影藝術家選擇拍攝那些被遺忘的日常和邊緣人,為曆史留存真實細膩的影像。

如今,中國當代藝術的瘋狂期已經過去,看似是低潮,卻暗藏希望。年輕的當代藝術家、設計師、舞台藝術家和音樂家們漸漸冷靜下來,重新尋找自己的藝術語言,他們有意識地摒棄中國符号,開始嘗試以更平等的方式參與到國際化的藝術交流中。

藝術注視着時代,也闡釋着時代,它注定是曲折的,正如我們所經曆的這四十年。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