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聲明”中提到的細節。洛根在“聲明”中專門提到了5天前中國空軍發布的“轟-6K”型轟炸機停降西沙群島機場的消息,并說這是五角大樓取消中國參加演習的所謂“證據”之一。再說《大西洋月刊》資深編輯卡拉穆爾(KrishnadevCalamur)在5月24日發表的文章。他文章的大意基本在标題中就體現出來了:“美、中對抗呈現出新維度——先是貿易然後被排除在軍事演習之外”。卡拉穆爾注意到,這次五角大樓撤回中國海軍參加演習邀請的大背景是美、中的貿易争端。他認為,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的關系非常微妙,很顯然他已意識到了中國在包括南美洲的許多地區似乎正逐漸成為美國的競争對手。在文章最後,卡拉穆爾還特别列舉了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發生後五角大樓也撤回了對俄羅斯參加2016年“環太軍演”的邀請。事實上,卡拉穆爾的判斷在今年年初美國發布的《安全戰略報告》和《軍事戰略報告》中已經有了清晰的文字描述,隻是這兩份《報告》中的“大國競争”主旨被五角大樓變成了一份指向清晰的“聲明”。
既然說到了南海,就不得不提到兩年多前我在專欄裡的最後那段話了。當時我寫道:今後中國将如何在财政資源趨緊的情況下,更加高效地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改革,争取将美國軍方和情報界希望,并在下屆政府執政時有可能實施的定向軍事遏制措施變得效率更低或無效。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軍方應該将未來中、美在南海的博弈設定為一場“持久戰”。
兩年多後,如果再看這段文字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兩個預判都兌現了。其一是在特朗普執政的一年多時間裡,白宮和五角大樓一直在談論“大國競争”的回歸,并最終在今年年初把“大國競争”正式寫入了《安全戰略報告》和《軍事戰略報告》;其二就是中國的國防與軍隊現代化改革在兩年多來确實兌現了高效的推進。其例證就是,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首次停降在由中國海軍負責建設、管理的西沙機場。換句話說就是,自2016年1月1日中央軍委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切實解決和克服軍事鬥争準備中的重難點問題和戰鬥力建設薄弱環節,構建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的要求後不到三年,空軍和海軍就在西沙機場首次嘗試了作戰準備方面的資源共享。
最後我想說的是,五角大樓在美、中處于貿易争端期間以中國将“南海軍事化”為借口撤回對中國海軍的演習邀請,無疑是一個标志性的事件。因為從世界近500多年的曆史來看,貿易争端從來都是與“海軍競賽”密切相關的。值得一提的是,在96年前的1922年,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美國,曾主導簽署了《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試圖破除這一規律,但最終不僅沒能成功反而自己卻成了這一規律的繼承者。那麼在21世紀接下來的時間裡,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即将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中國,将如何利用好南海博弈這場“持久戰”,而不是通過傳統意義上的“海軍競賽”破除這一規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