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北大無北門?

北大無北門?

時間:2024-11-05 02:50:21

文/李佳璇周穎(北京大學)

“同學你好,北門怎麼走?”

“不好意思,北大沒有北門呀。”北京大學有很多門——東門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西門上的飛檐和鬥拱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永遠有遊人往來拍照;

南門距宿舍區最近,每天都有無數抱着快遞盒子的學生從這道門進進出出。

唯獨缺了北門。

北大的最北端是一堵青灰色的弧形圍牆,西起蔚秀園,經鳴鶴園到朗潤園,

将整個北大北面的水木清華小心翼翼地包圍起來。

爬上土坡趴在北牆上探頭,可以清楚地看見圓明園地鐵站的出口,以及隻有一街之隔的圓明園。

北大為什麼沒有北門?

想回答這個問題,時光要倒流回上世紀初的燕京大學。

北邊有園林

1920年,司徒雷登轉遍了北京四郊,隻為了給剛剛接手的燕京大學挑一個新校區。幾經周折,他最終挑選了離頤和園不遠的一塊地方,那裡橫跨已經荒蕪頹廢的前清皇家園林淑春園和暢春園。司徒雷登從陝西督軍陳樹藩的手中購得了這塊地皮,燕京大學最初就是在勺園和淑春園兩座古園林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淑春園曾經是圓明園的屬園,它和北大校園北面的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等園林一樣,都是皇帝賞給寵臣和貴族的賜園。和珅接手淑春園後大肆營建,将其打造得富麗堂皇,花團錦簇,号稱是“京師第一名園”,有詩曾贊美此園道:“缤紛珂繖馳中禁,壯麗樓台拟上林”。隻可惜美麗繁華都隻是昙花一現。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了圓明園,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直到民國初年,淑春園一直破敗不堪,園内建築所剩無幾。所以,到了司徒雷登手中,一切得重新開始。

建校心切的司徒雷登請來了耶魯大學畢業的墨菲作為校園建設的總設計師。在古典造園與現代建築設計相結合的理念下,燕京大學的主軸線以貝公樓定位,跨石橋,穿西門,直指京西玉泉山頂,從而使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與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遙遙相望。墨菲甚至深谙明朝米萬鐘經營勺園時“更喜高樓明月夜,悠悠把酒對西山”的浪漫,一反坐北朝南的傳統,将燕京大學主校門和主教學樓朝西布置。由于墨菲在規劃的最初就是以園林保護為核心理念,所以燕大的北面園林得以繼續水木清華,詩情畫意。

那麼北大現今的北牆到底是何時建成的?

北牆何處尋?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朗潤園和鳴鶴園。朗潤園原名春和園,北面與圓明園隻有一牆之隔,東臨城府街,南隔鏡春園遺址與未名湖相望,西接鳴鶴園遺址,整體上呈東西長方形,西北一隅為弧形牆。朗潤園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之一,直到民國初年仍歸皇室所有。1923年,燕京大學在淑春園故址建校後不久便與朗潤園主人簽訂了為期三十年的租賃合同,将其作為教職工住宅。

朗潤園曾經有東西兩門,正門在東南角,對着今成府街西口;西門對着石平橋,北面圍牆并無出口。燕京大學建設時期,木器廠的建設毀壞了朗潤園東南門,此後西門也不複存在。鳴鶴園也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與朗潤園一樣,正門同樣在全園的東南角,南牆西端還有院門一座,名為麗春門,北牆并無出口。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鄧輝教授解釋道,北大北門曆史上就沒有存在過,按照中國傳統的解釋,北邊是聚氣之地,向北邊開門實際上不符合風水的觀念。

簡單來說,北大的北牆就是朗潤園、蔚秀園和鳴鶴園這三座清朝皇家園林的圍牆,本來便沒有門。那為何北大遷入後,沒有在北牆開門呢?

有北牆而無北門

1952年燕大和北大合并後,北大購得承澤園,鏡春園,朗潤園,完成了以古園林為基礎的一次空間擴張,這些園林主要用于興建教師公寓。當時,未名湖區域規劃用地已基本建設完成,校園北部為圓明園遺址,西部以西校門為界,所以規劃者建議在原燕園内不塞入新房子,而要往東往南尋求空間。

從地形的角度看,燕園的東部和南部地勢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勢較低,中間有4米高的水平落差。曆史上燕園西部低地有着非常豐富的地下水溢出地上,引水造園十分方便,蔚秀園、承澤園、暢春園、鳴鶴園、鏡春園等重要園林都聚集在低地。

到了1950年代初期,學校西部地區是大面積的稻田,就連學校西門内也存在自流噴泉,可見地下水位仍然極高。在這種地質條件下進行校舍建設,需要增加很多額外的開支,且市政府規劃部門對學校西部地區建設也有建築高度的限制。所以,校園建設規劃确立了東西兼顧,重點是向東發展的方向。

現在,北大的校園規劃分區設計中,南部為學生宿舍區,東部為教職工宿舍區,未名湖以南居中為教學區,園林遺産則位于校園的北部。這一功能分區十分有利于遺産的保護,恢複園林風貌,為園林化的北大校園奠定了極好的基礎。除了地形和園林保護的考慮外,現實情況中北門存在的必要性确實也不大。北牆外和圓明園地鐵站之間,一條名為萬泉河的小水渠穿行而過,即使有北門,想必出行也并不方便。

傳說中,北大曾經有一個“曾經開過但後來被封的”小北門。散步在新外院樓西面的小路上,可以看到那個廢棄的鐵門,被已經生鏽的鐵鍊纏繞封鎖。一個從小生活在北大的師傅說,那不是給行人走的地方,那是建設新外院樓時,為了方便運送建築材料而開的小北門,外院樓建成後,這個小門也就退休了。

北大的北面沒有門,隻有靜默的北牆和掩映着的山水園林,荒蕪中透露着沉醉迷人的美。偶爾有幾個胡子花白的推着自行車的老伯緩緩經過,時間的流逝在這裡似乎變慢。風風火火的年輕學子來到這裡,也會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而放慢腳步。

幾十年來,有多少人曾經想探索北大的秘密,沿北牆踱步一周,趴在牆上遠眺,隻為了尋找那個不存在的北門?他們中,有一九九三級法律系的詩人錯河。他為自己構造了一個「神話」:從北大門口進入,而沒有從門口出來。于是,他用一根仿軍用背帶從宿舍朝北的窗子順繩而下,而後踉跄着走到北牆企圖翻牆而過。可是繩子斷了,他加速墜落。躺在醫院裡,他仍然堅持:「北大有個北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