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不滿意現在的狀況,可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不滿意的是什麼?”
“我不滿意我現在每天遊手好閑。”李建說道。
“那你認為怎樣才不是遊手好閑?”
“要麼工作,要麼像其它同學一樣出國繼續深造。”
“好了,你已經知道了答案,那你為此做出了什麼努力呢?”
“并沒有,我一直在猶豫,出國是我父母希望的,所以我一直排斥。找工作,我又不清楚自己應該去做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好。所以我到現在也沒有想清楚我的目标到底是什麼。”
“是不清楚,還是不想去做?”
李建再一次的陷入了沉默……“其實是不想去做。”
“不想去做什麼?”
“不想去做父母安排的事情……”
“那這就簡單了,父母安排出國,你不出國就好了,去工作,為什麼還在糾結呢,你糾結的是什麼?”
“我糾結的是,我内心是想出國的,但這樣就又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
“按照他們的意願是錯的嗎?”
“不是。我知道了老師,其實出國與是否按照他們的意願做事,是兩個問題,我把他們混在一起了。”
“那你準備怎麼做呢?”
“我清楚了我想要做的事情,我要朝着目标努力。同時我也會和父母去坦誠溝通,把我的想法告訴他們。”
“好的,我相信你,你準備什麼時候去做呢?”
“既然想清楚了,就不再浪費時間了,我馬上去做。”
“有可能你和他們的溝通會遇到阻力的哦。”
“沒有關系,總是要去嘗試和開始做的。”
“你很棒,感謝你如此信任我。是的,其實你很清楚,你内心當中糾結的并不是是否出國的問題,你也很清楚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隻不過你希望這個選擇是你自己做出來的,你想證明你可以為自己做主。對嗎?”
“是的老師,我知道這是兩個不同的話題,是都需要我去面對的。我覺得一下輕松了很多,感覺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那就給自己做個詳細的計劃吧,準備在多長時間内完成這些事情。”
“我已經浪費了兩年時間,我不會再讓自己用猶豫來逃避問題了,我回去就做個計劃出來……”
解讀:通過李建的叙述,可以得知,李建其實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兩年遲遲沒有做出行動的根源是想要自己為人生做主,而這時恰恰強勢的父母又為李建做好了規劃。李建潛意識當中的防禦機制啟動,用不行動來與父母抗争:你們想要我去做的事情,我偏偏不做,以此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李建的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并不罕見,家長想讓我報考的學校、報考的專業,即使我再喜歡,也不願意選擇。所以我們面對的并不是外在事情的本身,而是透過事情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很多時候這是存在于潛意識當中的,是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部分。案例中,老師注重用區分與發問,一步一步的帶着李建自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自己挖掘出來潛意識當中的防禦機制。并進一步用發問引導着李建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出了行動計劃。相信這一次,李建一定會感覺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是自己的選擇。
所以家長、老師也要共同考慮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是為了孩子好,會給他們一些建議、要求,而學生們為什麼不但不領情反而會排斥?原因就是這是我們想要的,而并沒有引導到他去看到,是他想要的。所以本案例中的方式方法大家可以參考,當遇到想不清楚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來一步一步的問自己,一步一步的幫助自己區分出問題的真相。誠然,一次咨詢,不能徹底解決李建的所有問題,但李建在教練之下,已經自己走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願意去看自己的潛意識,願意去走出第一步,去行動,也許會經曆挫折,相信他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的成長,相信迎接他的,将是屬于他自己的那份精彩。
你們想要我去做的事情,我偏偏不做,以此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