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峰進入浙江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的創業教育辦公室,此前5年他在軟件學院工作時,創業教育已經是他的一個重要工作内容。10年下來,高峰深度指導的創業團隊(公司)有200多個。2015年開始,教育部舉辦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高峰先後兩屆(2015、2017)作為指導老師指導團隊參賽,共指導5個團隊進入全國總決賽,獲全國金獎5項,并獲第一屆、第三屆全國總冠軍2項,以及第一屆“最具商業價值獎”單項獎1項。高峰為教育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指導老師、“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首批入選導師。
紫金港校區的網紅咖啡吧位于學生文化長廊,不少創業團隊喜歡在此開會讨論
《大學生》:指導了這麼多創業團隊,您對創業教育是怎麼理解的?高峰:創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确要求各高校應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這就是廣義創業教育,是普及型的。廣義創業教育注重培養人的企業家精神,幫助人更有創意、更有擔當、更有智慧地完成任務,這正是新時代的現代大學應當承擔起的使命和任務,可以說是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并不是社會大衆認為的,要讓大學生們都去創業辦公司。高校創業教育,除了在廣義上開展普适性教育外,還需要面向特定人群開展提升型教育,即開辦企業的教育,這樣的創業教育稱為自主創業教育,是狹義創業教育。自主創業教育注重幫助個體澄清價值觀,培養融合共生理念,塑造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核心素養,打造創業實現路徑,并提供平台等要素支撐。自主創業教育豐富了大學校園的夢想種類,展現了一片新的天地!《大學生》:您提到創業教育的廣義和狹義,兩者的關系是怎麼樣的?高峰:它們是融合共生的關系。廣義創業教育做得好,可以為自主創業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礎。自主創業教育做得好,會極大地推動廣義創業教育的發展。但二者不是等号關系,是有差異的,廣義創業教育是普适型教育,自主創業教育是提升型教育。廣義創業教育要注重發揮學生和學生組織的主體作用,通過論壇、培訓、講座、競賽等各種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另外,要注重對外拓展資源和抓好典型示範,這些又需要自主創業教育打開局面。自主創業教育服務于那些價值觀在創業的同學,幫助他們開展創業實踐,校園裡湧現優秀的自主創業教育典型,企業家精神就更加深入地得到傳播。《大學生》:整體來看,現在的創業和過去比,有什麼變化?高峰:現在講的創業和我們以前講的創業不一樣了。當前,創業的範式發生了深刻轉型,創業理念、創業模式、創業環境和創業參與主體等均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新的範式下,創業更容易發生、存活、發展,乃至成功。首先,優秀群體的價值觀正在發生變革,越來越多的優秀的人正在進入創業領域,這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所沒有的。與此相對應,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也逐漸向“學而優則創”轉變,這些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人才為創業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創業正由生存型創業、興趣型創業向價值型創業轉變。其次,創業的生态環境正在不斷改善。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創業扶持的體制機制、方法路徑、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探索和布局,市場也形成了從創業投資體系到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較為完善的生态系統,高校衆創空間、孵化器和科技園的建設也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有力支撐。第三,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鍊、虛拟現實、雲計算、大數據等,以及科技設計、智能硬件、新材料、文化創意等等領域産生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創業由資源依賴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以及創新創意型轉變。隻要創業者有團隊,有核心競争力,他們進入創業的門檻,要比過去變得更低。第四,融合共生理念越來越為創業者所認同和踐行。“融合共生”強調的是創業者隻要基于自身的一個核心特質與優勢,就可以和互補的優勢資源形成一個系統去戰鬥,并不斷壯大,成長為一個越來越完整的系統,直到取得最後的成功。最後,創業更多地走向“聯合創始人”式。過去人們所熟悉的創業模式是單個人的打拼與冒險,創業成功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現在,創業模式更多地轉向聯合創業式,團隊創業成為創業的主流形式,要知道,做一名單打獨鬥式的創業英雄難,做一名“聯合創始人”相對容易。
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浙大獲金獎三項,并獲全國總冠軍
《大學生》:您認為應該如何開展自主創業教育?高峰:首要的是必須打造自主創業教育的可行路徑。第一是價值觀澄清。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選擇與發展的深層次因素,價值觀澄清是高校自主創業教育的邏輯起點,也是實現創業者從自發的創業向自覺的創業轉變的基礎。通過指導學生掌握探索和澄清價值觀的理論、方法和工具,可以幫助有創業意願的學生厘清自己的價值觀。隻有那些價值觀在創業的人,才适合進入自主創業教育的下一個環節。第二是融合共生理念的培養與實踐。融合共生理念開辟了思維與行動的新天地,使創業者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與其它資源主體互補,形成各個“長闆”主體融合共生的系統,并不斷壯大。掌握融合共生理念并貫徹運用到創業過程中,可以凝聚更多的創業力量,形成強大的創業系統,我們不僅要理解融合共生理念的内涵,還要掌握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技巧。第三是創業者與創業團隊核心素養培育。作為個體來說,最核心的是創業者人格的塑造和養成,其次是勤奮、專注、堅持,有不顧一切的熱情,拼到底的決心,有人格魅力,最後才是機會識别、資源統合等能力。作為團隊來說,合夥人選擇、股權設置架構、價值觀設計、産品開發、财務規劃、市場推廣都非常重要,要有澄清商業邏輯、業務邏輯、傳播邏輯的能力。第四是自主創業教育平台的搭建。從國際上來看,一些世界名校探索的技術商業化課程,将高校科技成果與市場相結合,孵化了許多科技型企業,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典型的範例。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長期面臨着成果轉化率低的困境,為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搭建類似平台,是推動自主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面。以上,是自主創業教育的基本邏輯,我把它稱之為“自主創業教育的1.0”,後來,又在此基礎上深化出了“推進師生校友社會力量協同創業”(2.0)、“推動優勢學科交叉複合,打造最具核心競争力孵化平台”(3.0)、“培育超級孵化器、超級加速器、超級轉化器等市場主體,體系化支撐創業公司發展”(4.0)、“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面向國際市場,發揮國際影響”(5.0)等,1.0、2.0、3.0、4.0、5.0之間是立體融通的關系,就不具體展開了。此外,做好自主創業教育,我們還需要促進十大主體之間的融合共生(大學生創業者,教師創業者,社會創業者,企業家,産業資本,投資家,金融資本,高校,地方政府,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把握住四大趨勢與創業公司發展之間的融合共生(大企業内部創業,大企業并購戰略與創投布局,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産業園區的專業化),并做好價值鍊條設計,設計好各個參與主體的價值所在。《大學生》:浙大的創業教育中,在學生中普及的企業家精神,具體來講是什麼?高峰:關于企業家精神有很多概括和總結,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一個描述:在混亂無序、變化和不确定的環境中勇于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尋求和把握機會;高效地整合和利用資源;明智地決策,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新并創造價值。從這個描述我們可以看出,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具備企業家精神,都會對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提供很大的幫助,我們希望通過創業教育的開展,為學生深深埋下企業家精神的種子。《大學生》:如何看待創業的意義?高峰:首先,創業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隻有通過創業,尤其是科技創業,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産品和新市場,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場主體,增加市場的動力、活力和競争力,從而成為經濟發展的内在源動力和強大引擎。其次,創業是應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必然選擇。随着高等教育深入發展,曆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呈現遞增趨勢。創業新增了就業崗位,有助于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創業促進就業。再次,創業豐富了社會的上升通道,給與青年人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是青年人自我教育、自我突破的重要途徑。最後,創業最深遠的意義,在于激活我們的創新創業熱情與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