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時許,上海交通大學徐彙校區,博士生袁偉在體育館門口的巴士站點用手機掃了一下二維碼。兩分鐘後,一輛白色的小巴緩緩駛來,在袁偉面前自動打開了車門。
上車後,袁偉好奇地打量巴士内部。這輛小巴不光沒有駕駛員,甚至連刹車、油門、方向盤也一并省去了,八個座位在兩側按序排開,已有幾位乘客坐着。車輛中部窗戶上方的一塊電子屏顯示着“交大青飛聯合實驗室歡迎您”,電子屏下方還有一塊方方正正的液晶操作面闆。
袁偉落座後,車門随之關閉,小巴開始沿着預定的校園道路緩緩行駛。車中内置的恒溫空調讓他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了清涼,操作面闆也随着車輛的行駛情況,實時顯示目前所在的區域和即将到達的站點。這時候,有位同學接了個電話突然想下車,他來到操作面闆前,輕輕按了幾下,小巴便減慢了速度,就近在路邊停了下來。
車輛恢複正常行駛後,袁偉幾乎感覺不到颠簸和搖晃。在通過一個路口時,小巴前方出現了數十位步行的老師和同學。車輛漸漸減速,同時發出“滴滴,滴滴”的鳴笛聲。行人及時躲避後,小巴慢慢開了過去。突然,有位同學奔跑着通過了馬路,小巴就像提前知道了似的立刻停了下來,直到确認前方再無行人,它才慢慢恢複了速度。在之後的行程中,前方偶有障礙或路面不平,小巴還會緩緩轉向,從旁邊繞行。袁偉到達目的地下車後,雙向設計的小巴又原路返回,繼續為下一批乘客服務去了。
“我們的無人小巴在徐彙校區從5月2日開始試運行至今,運行情況良好。每天運營超過9小時,日累計運行200公裡。一輛車最多能搭載8人,隻要呼叫,随叫随到。”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車實驗室負責人楊明教授告訴我們,這款無人小巴是上海交通大學與青飛智能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目前處于校園内實驗試運行階段。“這輛小巴很受同學歡迎,試運行前兩天,就累計完成了600多人次的運輸。”
據楊明教授介紹,無人駕駛小巴采用了很多與國外無人駕駛汽車不同的設計和裝置。由于徐彙校園内由于信号較差,GPS難以正常工作,為解決這個難題,博士生郭林棟采用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建立了徐彙校園激光點雲地圖。“國外無人駕駛汽車一般采用64線激光雷達裝置,我們自主研發了功能幾乎一樣的16線激光雷達三維地圖,大大節省了成本。”
在保證行車安全方面,碩士生張建林設計出一種智能算法,能很好地處理小巴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危險場景,比如識别乘客攔車的動作,以及識别不按交通規則行駛的人和車等。為了讓小巴在雨雪天依然能敏感地覺察到附近的突發狀況,團隊還與青飛智能公司聯合設計了獨特的“磁尺傳感器”。
這款無人小巴采用了Level4級自動駕駛系統(自動駕駛共分Level0~Level56個等級,Level4級屬于高度自動化,僅次于level5級的完全自動化),車上無需方向盤、油門刹車踏闆,無需駕駛員幹預和協助,即可自主行駛、監控、控制車輛到達目的地,但不能完全适應所有場景。在試運營階段,小巴最高時速15公裡,正式運營後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适當提速。
‘在測試階段,我們在車上配備有安全員。大多數情況下安全員不用做任何事,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他會按下急停開關,保證安全第一。小巴的外部也有急停開關,可由外部人員按下,使車緊急停止。如果通過測試,到了真正運行階段是不需要安全員的。’楊明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