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中藥世家的于葆墀子承父業,1980年進入同仁堂炮制中藥,這一幹就是38年。“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中藥炮制難在火候的把握。于老師始終遵循古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制經驗豐富,技藝高超。
于葆墀北京同仁堂名藥安宮牛黃丸傳統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炮制“純潔”
于老師是大師金世元的弟子,2016年被認定為北京同仁堂名藥安宮牛黃丸傳統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傳承人如今總共不到十人,在中藥炮制方面僅有兩人。
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為傳統的中藥急救藥品,它是清熱開竅代表方劑,主要适應症為腦中風。安宮牛黃丸從下料、研配、搓制、封蠟到包裝,全部是手工完成。
安宮牛黃丸由11味中藥材構成: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栀子、郁金、冰片。炮制安宮牛黃丸,于老師強調:“我們加工非常‘講究’,必須要‘到位’。”
“講究”體現在藥品标準“上等、地道、純潔”中的前兩項。“上等”,比如牛黃使用的是天然的京牛黃,麝香選用質量好的當門子(質量優、成顆粒狀的麝香被稱為“當門子”),珍珠要選用圓整度好、彩光顔色好的。“地道”,比如黃芩一定要用承德的條黃芩,黃連要用有“中國黃連之鄉”之稱的重慶石柱縣的雞爪黃連,栀子要用成熟度好的紅色栀子。
“到位”體現在“純潔”上,這就靠炮制技藝了。首先要去掉雜質和非藥用部分。比如雞爪黃連,根基是簇生的,中間容易夾雜須根的雜質,所以得把它扒開清理。“黃芩不能有枯頭,即便沒有枯頭,我們還要把粗皮去掉。”于老師說。
其他藥材裡的雜質也要手工挑出來,比如朱砂裡若有鐵屑,要用吸鐵石吸走。“牛黃要一個個挑,麝香也要一個個挑,因為麝香容易帶着皮毛。”看上去幹淨的珍珠為了徹底潔淨,必須放在豆腐裡煮,以便利用蛋白質的化學反應對污垢進行清理。
“雄黃、朱砂,有重金屬,都得水飛(水飛:利用粗細粉末在水中懸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藥材與水共研,經反複研磨制備成極細膩粉末的方法。可以降低藥物的有毒成分)。”炮制水飛雄黃時,其中一環是把雄黃粉加水研磨、攪拌。“中藥炮制出的産品,産量最大又符合标準最重要,所以用水量和雄黃粉配比要合适,水多了浪費資源,增加無用功。”于老師反複琢磨和試驗,最終摸索出了合适的比例,使得炮制後的産品既節水,産量又高。
炮制“難題”
于老師很有炮制心得的一味藥是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原料直徑僅有2毫米,表面呈黑色。成功的炮制後,呈爆花狀,表面為白色。炮制不到火候,中藥表面隻能漏出一條小白縫,就是不開花。于老師剛學時也掌握不準火候,經過一番琢磨,終于找到了方法:用炊帚而不是炒鏟來炒。
下鍋前,于老師會拿幾粒王不留行,往鍋裡一撒,“如果它能自如地在鍋裡跑,那說明鍋還不夠熱。什麼時候熱呢?捏幾粒扔進去,呆不住,它在裡面蹦,這時候你把要炒的倒進去就成了。”于老師教徒弟炒制王不留行時,都會興緻勃勃地讓徒弟留心聽炒制時候的聲音,采訪說到這,于老師一邊閉上眼睛,一邊陶醉地模仿起聲音:“突突突突……然後嘩-嘩-嘩,就全變色了,就成了。”
在前幾年的一次技能大賽上,于老師擔任評委,自己一人要評判50名決賽隊員炒制王不留行的成績。比賽規定爆花率要大于等于85%算合格,王不留行本身就小,炒制數量多,當時大家都犯難,怎麼評判,難不成要一粒一粒數?于老師靈機一動,說:“準備玻璃量筒。”于老師從體積上判斷爆花率,因為完全爆花的肯定體積大。
除了常見的中藥炮制外,于老師還對一些特殊品種、多年不生産的冷備品種進行研究,解決了生産所需。比如,解決了“制象皮”“制千金子霜”“煨肉果”等類别品種的生産難題。
2004年.于老師接到了“制象皮”這個任務。象皮幹了之後特别厚,切成塊非常難,但必須要切成塊。因為要切成塊後拿沙子去燙,燙完再去掉沙子,用碾子壓,做成粉,才能做成制劑。
第一次接觸象皮,于老師犯難了。象皮怎麼也泡不透,為此他查閱了不少古籍文獻,反複試驗。先用冷水泡,再用溫水泡,泡幾天再拿出來焖着,讓外面的水慢慢潤到内部,外面的濕度潤不透,還得再泡。如此反複三次,泡完後要稍微晾一下,把表皮的水晾出去再潤,不然表皮粘了,容易發黴。這時再蓋上塑料布,讓表皮的一點水分繼續往裡面潤,如此試驗了一周才成功。
“炮制”徒弟
中藥炮制講究師徒制,于老師從1998年開始帶徒弟,如今帶到第四批,帶了二十餘名徒弟。于老師收徒弟,最看重的是徒弟對這行的興趣。“愛學、愛幹這行才成,不然沒有意義。”
每批徒弟,于老師都會教三年。第一年,重在理論,教學生們認識、熟悉200種中藥材,知道一味藥為什麼要這麼炮制。第二年,進行實操。第三年,去生産車間,完成200個品種的炮制。
于老師說:“帶徒弟,要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徒弟。”
2015年,于老師帶着徒弟,煅口腔潰瘍散中的一味藥——枯礬。當時市場可以買到煅好的枯礬,但是會有煅不透的現象,影響藥效,于是于老師選擇自己煅。煅枯礬對火力要求非常高,中間不能斷火,必須一次性完成,還不能攪動。當時環保有了新要求,之前一直使用的柴、煤,不能再用了,于是使用燃氣竈。
于老師從早上一直盯到晚上八點,但燃氣竈達不到火力要求,最終隻完成了一部分。第二天,于老師帶領徒弟們,改造了設備,換成電的,增加了火力,終于成功了。“即使再晚,也要把這事弄完。”于師傅的徒弟陳振會非常佩服師傅的敬業精神。
學習中,徒弟們對于老師的博學欽佩不已。在學習中藥材時,陳振會說師傅會給他們展示一些藥材圖片,這些圖片不是網上找的,而是于老師去藥材産地拍的。“從産地拍的圖片,看起來比書本上真實。他哪都去,見得多。很多貴細藥(貴重藥材)我們都接觸不到,跟師傅學習接觸很多。”陳振會說:“我前一陣跟師傅一起出差,到一個冷備商品的采購部,見到一味中藥鬼箭羽。我以前見都沒見過,但師傅立馬就說出了它的生長形态、功效。”
于老師有一項技能,就是一麻袋系口的藥材,他隻要踢上一腳,便能知道裝的是什麼中藥。
中藥炮制講究師徒制,于老師從1998年開始帶徒弟,如今帶到第四批,帶了二十餘名徒弟。于老師收徒弟,最看重的是徒弟對這行的興趣。“愛學、愛幹這行才成,不然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