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紅岩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後,“創新”發展理念可謂貫穿始終。上半年,幾乎每個月上汽紅岩都有新産品面世,其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無疑成為其連續18個月坐穩行業增幅第一的堅實基礎。
從去年開始一路飄紅的上汽紅岩,再次創紀錄交上半年成績單:2018年1月~6月,上汽紅岩總計銷售整車3.51萬輛,同比上漲75.53%,完成全年銷量目标(6萬輛)的近六成,增幅連續18個月位列行業第一。
衆所周知,2017年是重卡銷量大爆發的一年,包括上汽紅岩在内的不少企業都達到其年度銷量的高點。在這樣的高基數下,上汽紅岩還能在2018年繼續保持高增長,更加印證了上汽紅岩企業的厚積薄發。而從上汽紅岩上半年的各項動作中不難看出,其一路高歌猛進的背後,“創新”發展理念可謂貫穿始終。
推出爆款車型
創新發展,首先就體現在産品研發上的創新。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上汽紅岩的創新産品就一波接着一波洶湧而來,并且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上市便成爆款,其中包括今年還在持續大熱的中置軸轎運車、中置軸貨運列車、大馬力牽引車、互聯網夢想卡車等新車型。
到了今年,上汽紅岩的創新産品推出的節奏愈發加快:1月份,搭載紅岩傑獅C500的全球首輛無人駕駛集卡成功完成作業;2月,上汽紅岩中重卡傑豹全新來襲,為中短途物流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新選擇;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國内第一款智能網聯6×6全驅大件運輸車和國内第一款基于高端卡車改裝的自行式A型房車,讓上汽紅岩成為車展商用車闆塊的吸睛亮點;5月,紅岩傑獅C500智能一體化危化車全國首發,基于C2B模式專業定制的“高智能”+“一體化”設計,重新定義了化工物流安全性能;6月,紅岩中置軸翼開式列車開創了國内中置軸車型的又一全新品類,并成功通過試運行……
可以看出,上半年幾乎每個月上汽紅岩都有新産品面世,在重卡行業全面開花的市場環境下,上汽紅岩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無疑成為其連續18個月坐穩行業增幅第一的堅實基礎。
轉型升級
如果說産品研發上的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那麼究其根源,就應該是整個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業态,積極轉型升級的創新發展理念。對上汽紅岩來說,這一理念的集中體現就是其“平台化”發展模式。
3月份,在上汽紅岩的牽頭下,由國内專業高校如同濟大學、網聯技術科研企業如華為、大型物流運輸企業如安吉物流等,橫跨多個領域的各大巨頭合縱連橫,共同創建了國内首個新業态下商用車合作平台。多元化的平台成員,可謂打通了重卡研發、生産、制造、使用整個産業鍊的上下遊,使其能夠有效彙聚各方資源、實現供需對接,從而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該新型合作平台的建立,也使上汽紅岩成為國内重卡行業“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的引領者。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底上汽紅岩的年會上,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就提出:“未來的競争将是平台與平台的競争,上汽集團在乘用車領域要做出行化平台,在商用車領域要做物流運輸的貨運平台。”如今,這一目标真正成為現實。在該平台創建大會上,上汽紅岩樓建平也指出:“不做新業态、不做平台,就會淪落到給别人代工的命運。”并舉了摩拜單車和永久自行車的例子。顯然,在汽車産業“新四化”大趨勢下,在合作共享成為時代主基調的大環境下,上汽紅岩已經先人一步,成功實現傳統企業的創新轉型,搶占了主動地位。
生産和服務全面跟進
有了創新的發展模式和接連不斷的創新産品,上汽紅岩的高速增長,還離不開其全面跟進的生産、服務能力。行業一直把總經理樓建平所帶領的營銷服務團隊稱之為“狼”,正是這個“狼性”團隊的爆表戰鬥力,讓上汽紅岩整個企業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樓建平剛一上任,就制定了嚴格的“135”計劃,在“上下同欲、内外同心”的理念指導下,帶領紅岩人全面進入戰時狀态;随着銷量一路攀升,今年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樓建平提出要新建基地、擴大生産線,各項事宜都已經在積極籌備中;6月,上汽紅岩更将2018全年生産目标由6.1萬輛上調至7.3萬輛,并提出整車主線開啟雙班制,7月、8月、11月、12月采用雙班生産,全力備戰下半年。
與此同時,上汽紅岩的服務體系也全面跟進。今年年初,全新服務模式正式啟動,針對公路車、工程車、專用車不同用戶,上汽紅岩開創“暢行服務”“貼近服務”“管家服務”3種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模式。新服務模式自推出以來,備受市場和用戶的好評,使其成為上汽紅岩征戰市場的堅強後盾,也讓上汽紅岩“服務0距離”的品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上汽紅岩能夠連續18個月取得高速增長,這兩者可謂缺一不可。在全新的時代趨勢下不固守陳規,在企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有頑強拼搏的團隊,對于全年銷量目标,樓建平已經表現出十足的信心。那麼在市場繼續明朗的下半年,越戰越勇的上汽紅岩是否還能實現更高的超越?一切事實說話。
3月份,由上汽紅岩牽頭,共同創建了國内首個新業态下商用車合作平台。多元化的平台成員,可謂打通了重卡研發、生産、制造、使用整個産業鍊的上下遊,使其能夠有效彙聚各方資源、實現供需對接,從而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