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師建華:汽車零部件嚴重落後于整車,建議将零部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師建華:汽車零部件嚴重落後于整車,建議将零部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時間:2024-11-02 08:14:52

2018年9月19日-20日,以“新時代新格局新策略——助力中國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在陝西省寶雞市召開。在論壇舉辦期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就中國汽車産業及汽車零部件未來發展的問題接受了采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六大問題制約我國汽車産業發展

《汽車縱橫》:我國汽車産業“大而不強”的現象曆來受人诟病,您認為問題出在哪裡?從政府層面到企業層面,應該如何破局?

師建華:我國汽車産銷量已連續九年全球第一,已經是一個真正的汽車大國,但的确不能稱之為“汽車強國”,因為在産業發展的過程中,仍有很多瓶頸和短闆急需解決。

一,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關鍵技術能力不足,遇到新項目一擁而上,很容易形成低水平重複,結構性過剩,面對汽車産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局面,産業競争态勢必然更加激烈,競争力不足也比較突出。

二,企業創新能力滞後問題,包括傳統内燃機、關鍵零部件、新能源及其智能網聯方面很多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

三,節能減排問題也非常突出,随着時代的發展,公衆對傳統汽車環保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我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和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按照目前汽車産業發展速度,我們達标的難度仍然很大。

四,企業戰略轉型升級問題,從現在到2025年,是我國汽車産業變革最為劇烈的幾年,電動化、智能化以及環保排放節能的趨勢都提出了更高技術要求,企業應深刻認識這種變化,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

五,汽車産業政策需要完善。目前我國汽車産業的政府管理體制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的管理模式,即在政府與企業和市場的關系上,更多情況下是政府意志占據主導地位。這種管理體制和政策在新形勢下,具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政府的幹預過多過細,包括進入限制、一些不合理的消費政策等;其次,多頭管理問題嚴重,政策的統一與協同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最後,重事前,輕事中和事後的過程監管。

六,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要進一步提升。實業興國是國企必須承擔的道義責任,國企的地位在汽車行業也不容忽視,現在在國内的汽車行業國有企業一直占據着相當的市場份額。但是,部分國有企業機構臃腫、效率低下,完全依靠合資企業的利潤來給旗下的自主品牌“供血”,甚至産生了一種依賴性。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建設汽車強國的過程中,實業興國、産業興國是國企必須承擔的政治與道義的責任。國有企業在實現汽車強國夢的過程中,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義務和責任。

客觀地講,雖然以中國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汽車産業實現了較大的發展,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汽車産業“大而不強”。在目前變革的趨勢下,借助于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波動,國家可以借機淘汰一批落後的整車企業和落後産能,通過實施兼并重組等舉措,實現中國汽車産業從多而不精不強向少而又精又強的方向發展。

另外,從企業角度而言,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一方面加大核心基礎技術研發,掌握核心競争力,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需聚焦于消費者需求,提升自身産品的競争力。

零部件行業“低、散、弱”,發展嚴重落後于整車

《汽車縱橫》:今天的主題是汽車零部件。那麼零部件在汽車産業發展過程中扮演着什麼角色?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目前存在着哪些問題和不足?

師建華:汽車零部件行業是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汽車工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随着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在産業規模、産業鍊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們同時也要認清形勢,目前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依然嚴重落後于整車,需要面對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外資品牌占據核心零部件産品市場等問題。

一,“低、散、弱”問題依然存在。截至2017年末,我國擁有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13333家,但我國零部件全行業企業數量保守估計在1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是産業主體,多數企業集中在低端、低附加值領域,盈利能力低、産品品質不高、運營管理粗放。零部件産業集群空間分布分散,産業集群内産品形不成體系、系統集成能力薄弱,尚未有效形成為整車配套的優勢和專業化集聚效應。

另外,多數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核心能力薄弱,技術創新上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在1%以下,而歐美日等國零部件領先企業這一比重多在5%-10%,許多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企業經營商在面向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中長期規劃、企業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上相比外資企業仍有差距;制造能力上企業精益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遠低于歐美日等汽車強國企業;人才建設上應對全球化競争的複合型人才、基礎共性技術和前瞻技術研究人才等缺口較大。

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和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乘用車領域,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渦輪增壓器、ESP、EPS等高附加值零部件市場多由外資企業占據,在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領域的競争中各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同樣不具優勢。另外,出于提升整車競争力的考慮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合作關系,外資零部件企業已成為我國各整車企業開展采購業務的主要夥伴,據統計中國品牌整車企業購買外資品牌零部件約占其采購總額的52%以上。

與此同時,戰略投入及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仍不足。一些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對産業認識不足、缺乏戰略規劃、實際投入不夠、追求短期效益,加之在研發、生産、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缺失,造成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與外資企業發展差距越來越大。

此外,企業管理能力急需提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零部件企業系統管理能力急需提升;其次,零部件企業質量管理及産品質量有待加強;最後,零部件企業需加深對安全管理的重視。

三,市場競争生态不夠健康,市場生态趨于惡化。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從數量上、質量上、效益上得到了長足發展,但零部件市場競争相對無序。零部件工業是受上下遊兩頭擠壓的中間環節,由于自身的競争力差、受制約較多而缺乏議價的話語權。

零部件行業産品同質化、價格競争白熱化。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規模效益差,研發能力薄弱,生産集中度低,市場管理和準入不規範,投資分散,産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假冒僞劣配件充斥汽車售後市場,企業利潤下降。在整車企業對零部件采購過程中,多占據核心話語權,對供應商競争“議價”,導緻零部件企業内部惡性競價。

後市場缺乏規範。汽車後市場的管理混亂直接影響了零部件企業配套質量意識,增加零部件市場打假難度,損害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健康發展。售後市場零部件低質低價,以及消費者貪便宜輕質量的消費心理,對優良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産品品質提高産生了負面效應,也給汽車零部件廠家聯合打假與維護權益帶來困難。

四,整零關系不夠協調,零部件配套企業間各成派系。中國整車企業同體系外零部件企業的配套關系不穩定,協調互信互惠不足、計較短期利益得失,緻使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難以形成,零部件供應企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國内大型整車集團和地方車企均存在集團内及各地方各自優先配套。企業集團所屬零部件企業大多為本集團整車廠配套,難以或被限制進入其他整車集團供應體系。一些不屬于企業集團的配套件供應商也受整車集團的限制和幹預,常使一些零部件企業的生産能力不能充分發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整車與零部件企業技術協同發展水平偏低。整車及零部件共同開發、協同創新處于初級階段,整零企業産品協同開發與合作交流不足。整車持續要求産品技術、産品品質不斷升級,但對自主零部件企業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支撐,導緻國内零部件企業技術滞後無法滿足整車企業的發展節奏,不能實現同步發展、合作共赢,以及聯合開發前瞻性技術與共性技術的産品,從而影響整零協調合作關系的長期穩定性。

建議将汽車零部件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汽車縱橫》:由于多重因素,制約我國零部件行業發展的問題确實挺多的,但隻有零部件強大了,整車才能強大。作為長期研究零部件領域的專家,請您給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一些建議。

師建華:面對未來,可以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汽車零部件企業應把握住機遇,适應世界汽車産業調整的需要,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确立好自己的發展戰略,打好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基礎。

一,推進零部件品牌建設,培育以質量品牌為核心的競争優勢。首先應建立汽車零部件質量品牌提升的政策保障機制。由行業組織牽頭,全國各汽車零部件聚集區、汽車産業重點城市參與,利用“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推介平台”,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品牌培育等。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進入推介平台的優秀企業提高授信額度,提供品牌質押等新型信貸業務;鼓勵整車企業和後市場企業在零部件采購中優先考慮進入供應商推介平台的零部件企業産品。

其次,扶持中小零部件企業發展,夯實質量品牌建設基礎,引導并推動中小零部件企業聚焦“專、精、特、新”發展方向,重視技術提升,改善工藝裝備。

二,加強技術攻關,建立健全零部件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适應當前經濟發展和零部件轉型升級要求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技術創新機制,發揮市場對科技資源的配置作用,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投入機制、運行機制、激勵機制。鼓勵整零企業協同創新,加強全産業鍊技術攻關,實現零部件“應用技術”與“平台技術”開發。以企業技術中心為載體,積極打造集零部件原材料、生産裝備、模具等協同生産制造鍊,搭建零部件企業标準制定、技術開發、工程化應用、測試評價等協同平台,構建産學研用的聯合創新服務平台。開展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合作交流活動。針對零部件行業特點,提出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難題,組織聯合攻關,鼓勵汽車零部件研發技術聯盟進行共享,加快實現科研成果的産業化轉換。

三,鼓勵外資企業與中資企業創新合作,推動中國品牌國際化。鼓勵企業持續創新中外合作模式。支持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控股、合資合作、交叉持股、戰略聯盟、技術合作等多種模式開展國際合作,支持零部件企業與整車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允許内資企業并購的外資投資企業及境外企業在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下享受内資企業待遇;同時引導中外零部件企業在産品研發、品牌建設、聯合采購、售後服務、人才培訓等方面創新合作模式,提高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四,改善整零關系,構建新型整零合作模式。積極發揮整車的引領與帶動效應,深化整零合作深度,推進協同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構建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溝通交流平台,加強雙方互信,提高供應鍊的協同效率與産品競争優勢。

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探索和優化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合作機制,鼓勵整車骨幹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的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推動完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遴選取向,建立關鍵零部件産業化及“整車-零部件”配套項目考核指标,鼓勵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開展關鍵零部件和“四基”薄弱環節聯合攻關,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提升,促進全産業鍊協同發展。

企業要轉換思想觀念,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要形成利益共同體。整車企業要從零部件供應商管理,轉變成供應商關系管理,從單項命令管理轉變為雙項協同關系。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應摒棄“表裡不一”的“合作”模式。零部件企業要深度參與整車新車型的全過程開發,積極融入到整車研發、采購、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讓零部件企業成為參與者甚至成為規則的共同制定者,實現共赢。零部件企業還應加強自身技術能力建設,秉承技術先行原則,保持對技術的系統性與前瞻性,以便能夠在技術變革時适應新的市場發展,跟上整車企業的需求與節奏,給予整車企業技術支持,圍繞整車企業建立融合研發、制造、銷售和資本四大平台為一體的汽車産業基地,利益共享。

企業要轉換思想觀念,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要形成利益共同體。整車企業要從零部件供應商管理,轉變成供應商關系管理,從單項命令管理轉變為雙項協同關系。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應摒棄“表裡不一”的“合作”模式。五,打破傳統行業發展思維,促進零部件産業融合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與零部件産業的深度融合帶來了零部件産品的轉型升級,零部件行業面臨由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的需求。在跨界與融合的大背景下,把握住零部件行業的發展脈絡,緊跟行業發展趨勢至關重要。

零部件企業應瞄準汽車零部件未來發展趨勢,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消化、再吸收,技術集成創新等方式,逐步完成零部件“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儲備、工程化技術的突破、産業化推廣及規模應用。重點突破動力電池、車用傳感器、車載芯片、電控系統、輕量化材料等工程化、産業化瓶頸,鼓勵發展模塊化供貨等先進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識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

六,規範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市場競争環境。國家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汽車行業共同構建零部件制造及交易誠信體系,規範并維護零部件市場秩序。積極規範市場價格,規避“零利潤”或“負利潤”的惡性競争,規避現有市場的壟斷供貨、關聯交易、存兌或拖欠付款現象,構建更加公平競争、互惠互利、透明規範的市場秩序。

同時,應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制定完善質量鑒定标準,強化汽車零配件市場主體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全力以赴改變産品同質化、低質的負面形象,摒除或杜絕汽配銷售生産經營活動中出現的生産、銷售、使用假冒僞劣汽車配件行為,提高售後服務水平,完善投資及營商環境,使市場環境更具法治化和公平性。

七,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零部件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更主動适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态并加速向汽車強國邁進,建議将汽車零部件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作為世界最大汽車生産國,汽車零部件質量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通過加強國家頂層設計指引,制定鼓勵和支持汽車零部件質量提高和鞏固的相關配套政策,将促進我國汽車産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最終保障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制定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建議構建汽車零部件産業質量升級的政策體系。在政府職能層面,亟需優化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職能,綜合利用發展規劃、産業政策、行業規範等手段,改革産品管理體制,破除束縛行業發展的落後管理制度,構建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的汽車零部件質量共管格局;在産業政策層面,完善各個細分領域零部件的質量統計指标體系,設立各個細分領域質量升級的調控政策;在财政政策層面,設立促進汽車零部件質量升級的專項基金,設立質量創新專項獎勵,将汽車零部件質量基礎建設納入國家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稅收政策層面,設立汽車零部件質量優質企業目錄,享受相應稅收減免,将關鍵質量技術裝備與相關零部件的進口納入科技開發用品稅收政策範圍;在金融政策層面,将産品質量信譽納入信貸資信評級指标體系,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意識;在人才政策層面,通過完善高等院校質量學科建設推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國家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企業和職業院校成為質量人才培養的主體,推廣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推動建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參與的質量教育網絡。

同時,需從國家層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第三方機構-民間商業機構等多層次的交流機制,從政府開展跨國質量治理與促進工作經驗分享,學習國際上質量提升與品牌建設的優秀制度與方法。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