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徐飛]
自從2005年看了著名導演田壯壯的電影《德拉姆》後,“丙中洛”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之後雖然多次造訪藏地,卻一直未能與那裡結緣。兩年前的國慶假期之後,我終于有了充裕的時間來完成這段“夢想之旅”了!
原本計劃全程單車騎行,路線是從雅安經康定到西藏的察隅,再從察隅經過察瓦龍穿越到丙中洛,最後經雲南貢山折回西昌、返回雅安,把常規的“丙察察”走成“察察丙”。與朋友“動力無限”談及此事,他也剛好有“檔期”,遂決定二人同行,座駕也由摩托車變成了吉姆尼。
壞消息也是好消息
早上九點整,我們開始了我們的穿越“察察丙”之行。
出發時天氣還算不錯,雖然不是大晴天,但秋後的空氣也算清新宜人。我們駕着車談笑着輕快地向二郎山方向駛去。在翻越折多山時半山起了大霧,到達山頂往下看一片雲海非常壯觀。
一路上都非常順利,當我們到達新都橋時,這裡的白桦樹已經是一片金黃。金秋的新都橋一直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向往的地方,然而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是雅江,所以我們并沒有打算在此逗留。然而此時就在路邊我們遇見了一位開“吉姆尼”的上海人向我們打聽路線,交談後得知他正是剛剛穿越了“丙察察”過來的,于是趕忙向他打聽那邊的情況。他告訴我們說路很爛、很險,而且他是用了三天時間穿越“丙察察”的,最後還叮囑我們最好備油箱。
爛路是尋常人的噩夢,卻是越野玩家的樂園。雖然我和動力無限都不是越野“老炮兒”,對将要遇到的艱難路況也是興奮多于畏懼。有了第一手資料,心中也有了點數,接下來的旅程會是長經驗的好機會!
斯朗翁姆是我在雅江的一位朋友,她的家裡還有公公、婆婆、丈夫和她的小女兒,一家五口都非常好客,在電話裡聽到我要到雅江,立刻熱烈邀請我們到家中做客。我們倆在這裡享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和豐盛的晚餐,在一家人的挽留下,也在此過了夜。
改道,雅砻江峽谷
早餐後辭别了翁姆一家上路,剛出雅江城不遠的一個轉彎處車就被武警攔住了。一打聽才知道是由于前面修路交通管制,要下午六點才放行。這下我們傻了眼,要在這裡呆一天可不是鬧着玩的。還好我們看見公路右邊有一寫着到“新龍縣”的路牌,打聽後得知是有一條到新龍縣的鄉村土路,但因年久失修變成了一百多公裡爛路,雖然此路可以轉到理塘縣,不過要多繞二三百多公裡。我們商量了一下,想到吉姆尼應該沒有問題,總比在這裡等一天要好。所以我們就折回駛上了這條土路。
道路的确很爛,整個路段凹凸不平,幾乎就是在雅砻江峽谷裡行走,還上坡下坎的。不過沿途風景還是很不錯,遠山雲霧缭繞,近山紅葉黃葉競相争豔,五彩缤紛。除進峽谷30公裡處有一個大電站在修建外,往後的路段就很難得碰見别的車輛了。我們一路搖晃,半路上經過幾個村莊全是空空的,剛開始我們很納悶,後來才反應過來,絕對是因為修電站把當地的居民都搬遷了。
一直到下午,我們都沒有找到可以吃午飯的地方,看地圖上有個叫“普巴絨”的村莊結果也是人去村空。沒辦法兩人隻得在路邊的小河邊每人洗了個蘋果、一根黃瓜當午餐。然後繼續穿越,道路依然很爛,還看見一輛貨車翻到在路邊。一直到下午五點過我們才走出“雅砻江大峽谷”在一個叫“君壩”的地方上了新龍到理塘的省級公路。
當然這裡的省級公路遠不及外面的公路好,但這段路已經是到了理塘縣的境内。寬闊的草原上一片金黃,一條河流穿梭而過。成群的牛羊在斜陽的照耀下悠閑地吃着草,景象美不勝收。
“露宿”措普溝
在理塘縣城吃過晚飯時天已暗下來,夕陽的餘光把西邊的雲彩映得通紅。我們繼續前進打算到巴塘去住宿。
從理塘到巴塘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高的海子山,路上靜得可怕,這時天已經黑了,但天空此時出現了月亮,周圍的雪峰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神秘美麗,使我有一陣偷窺美人春睡的快感。
下得山來,在離巴塘大約50公裡處路邊有一路牌指着左邊是“措普溝”。對于這個名字,我的幾個朋友提起過多次,然而大家都沒有進去過。路邊人告訴我們大約有30公裡路程。盡管此時天完全黑了,我們還是決定進溝去看看再說。
借着月光開了大概5公裡左右再看不到房屋和人煙,我們也就不敢再往前行了。決定就在車上過夜,等明天天亮再做決定。這一晚真冷啊!
不枉一夜寒
迷迷糊糊中感覺天上有光了,弄不清是冷醒還是睡醒的。我們發動汽車前行,沒走多遠前面出現一股股濃霧,隐隐約約還走過來一群小朋友。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藏族人在煨桑,後來越看越不像。走近了才發現是從路旁邊河溝水溝裡冒出的水蒸氣,“溫泉”我大叫一聲。我們跳下車來,果然是溫泉!原來這是措普溝裡的地熱地段,這樣的奇觀我們還是第一次看到。
天漸漸亮了,繼續向溝裡前進,整個峽谷裡此時就我們一輛車,道路坑坑窪窪,七彎八拐的。兩旁的風景倒是很美。遠處有雪山、近處有清澈的小溪和茂密的原始森林。颠簸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已經完全出來了。這時我們來到的一片開闊地帶,是一片大草甸,遠處是陽光普照的雪山,真是世外桃源一般。我們跳下車來各自拿着相機一陣狂拍。
再往前是一片大草原和一個村莊,藏族老鄉已出來放牛。得知對面山腳下還有一個海子,于是我們開車到半山腰後徒步向海子方向走去。
我們花了近一個小時,爬上一個山坡又一個山坡,走過一片濕地才來到海子面前。這是一個很大的冰蝕湖,碧綠的湖水清澈無比,猶如一顆綠寶石鑲嵌在群山中。湖水顯得很深,湖邊的植被茂盛,湖對面的密林中耀眼的經幡陣忽隐忽現,據說措普寺就影藏在那片密林中。我倆呆在湖邊盡情地享受着美景,仍就一根黃瓜充饑。
我們依依不舍地走下山,驅車返回的時候已近中午,溝裡的風光在豔陽下甚是美麗。路邊的小池裡居然碰見在這裡打工的雅安老鄉在泡溫泉。小河對面有一座大寺廟是我們昨晚進溝來時沒有看見的,現在也沒有必要進去燒香了。
從溝口至巴塘一路下坡,我們在縣城吃了午飯,也沒有耽擱繼續上路。兩點半鐘就來到了竹巴籠的金沙江大橋,進入了西藏境内。
免費的不隻是晚餐
現在我們穿行的高山峽谷便是中國唯一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大山脈—橫斷山脈。道路兩旁的土地變成了紅色,路上車輛很少,十分甯靜。在前往芒康的路上我們和前幾天出發去拉薩的“情商鴿”取得了聯系并且說好在左貢會師。過了芒康縣城一直到瀾滄江峽谷谷底,沿途有許多的藏族民居錯落有緻,田野裡有層層籬笆分隔,高高低低的青稞架,草甸與樹林交織,經幡白塔散布其間,好一幅經典的藏區田園景色。
快到峽谷時道路變得十分險峻。在這一段約兩公裡的江面上,奔流的江水被刀切般的岩石擠在了狹窄的河溝裡。離開峽谷底部,道路就在峽谷的山腰上蜿蜒而上,海拔迅速上升。左面是深淵,右面是山崖,沙石路面更增加了道路的艱難之感。
翻越覺巴山時天已漸漸黑下來,等我們到達左貢縣城已是八點過了。我急忙給“情商鴿”打電話,在他的引導下來到了“金山旅店”。一見到“情商鴿”和“大師”就像彼此好久沒見面的朋友一樣格外親切。“金山旅店”是“情商鴿”的“517318”網站的接待站,老闆兩口子都是重慶人,非常熱情好客。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還專門給我們上了一盆野生魚,真是盛情難卻、令人難忘。
吃罷晚飯,住進房間裡痛痛快快的沖了個澡才知道今晚吃住老闆全免了。這是沾了“情商鴿”的光。睡覺前和“情商鴿”商量好明天繼續趕路,晚上歇然烏。
然烏逢“高反”
早晨起來,“情商鴿”他們已經先走了。我們也不好再驚動老闆一家,于是悄悄開車出來到街上吃了早餐繼續上路。
清晨的村莊在朝陽的照耀下十分迷人,白桦樹的金黃葉子更加透亮,村邊的小河都被映成了金色。趁着美好的時光我們一路拍照。
其實進入西藏境内一路上都有不少的小村莊,隻是近幾年也許是因為政府的支援,這裡所有的藏家屋頂上被安裝上了刺眼的淺藍色、淺綠色和粉紅色等等塑鋼屋棚,與當地美麗的風景格格不入,顯得十分怪異。
後面的路段進入了“丹霞地貌”,兩邊的彩色山體大多紅白相間,也有黃白相間的,巍峨挺拔層層疊疊。
我們在邦達鎮和“情商鴿”他們會了面,由于他們有業務要辦,我和“動力無限”繼續先行。業拉山上的“七十二道拐”真令人震撼。翻了近兩小時在下完業拉山,過了怒江大橋。在怒江峽谷路邊我們遇見了一隊“磕長頭”的藏民,我們停車下來送了他們十來瓶礦泉水。午飯是在八宿縣城吃的。過八宿縣城後的地質又呈現出丹霞地貌,非常漂亮。還有一處大滑坡地段,但路況非常好。每次出行都感覺公路路況數四川最差,而四川的道路又數雅安最差。
當我們翻過一個山口,眼前出現了一種全新的視覺,如果沒有高聳如雲的雪山擺放在那裡,真是會有身臨江南的感受。道路兩旁的針葉林越來越茂密,挺拔的山岡被婉轉的溪流所依偎。周圍那些或平緩或尖銳的峰頂無不被白雪、冰川所覆蓋。
下午四點我們來到了然烏。然烏湖一片甯靜,我們驅車到湖邊一處高地欣賞湖景。湖水呈現渾濁的淡黃色,像沖淡了的玉米糊,好像是由于季節的原因會使得湖水變換不同顔色。當年湖邊的一片濕地如今已成了采沙工地,令人痛心。
我們按照“情商鴿”的吩咐來到了“雅安老兵飯店”,老闆夫婦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老闆還主動熱情的幫我把車洗了個幹淨并告訴我們他們早就殺雞殺魚等着我們了,今晚看來又有一頓大餐了。
老闆娘是雅安蘆山縣人,和我們聊起家鄉自然興趣盎然。老闆也興緻勃勃的和我們聊起他在西藏二十多年的見聞,我當然也會不失時機地向他打聽關于“丙察察”的情況。我們等到八點左右“情商鴿”他們也到了,大家又熱鬧地坐在一起。晚飯除了豐盛的飯菜外老闆還特意端上了本地藏族風味“石鍋雞”。大家興緻極高地邊吃邊聊着路上的見聞,整得我因為多喝了點酒,到寝室時出現高反頭暈起來,幸好“大師”他們帶得有肌酐和葡萄糖讓我和喝下兩支後才壓住。
第二天又該分手了,“情商鴿”他們還要在然烏待一天,而我和“動力無限”的計劃是先去“來古冰川”看看後直接到察隅。
探冰川
很多走過川藏線的人都知道然烏湖,但是很少有人去過然烏湖旁的來古冰川。出然烏鎮18公裡處右拐就進入了去來古的小路。路不大好走,但對“吉姆尼”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然烏湖還處在睡夢中,走過幾個村莊是一片大草原,這裡有許多牛羊馬匹在悠閑地吃着草。穿過一片灌木林就來到冰川門口。這是一幢小木屋,一個藏族老漢告訴我們車不能開進去了,景區收費每人30元,倒也不貴。看着前面的山路,我們決定騎馬進去。老漢幫我們叫了兩個牽馬的藏族小夥來,每人50元。替我牽馬的小夥名叫“貢嘎降澤”,我們倆成了好朋友,他告訴我以後再來來古的話就到他家做客,我想一定有機會的。
來古冰川長達十幾公裡,是一個由若幹條支冰川彙合而成的樹枝狀的複合式冰川。冰川末端的兩個因冰碛物阻塞而形成的湖泊一個碧綠綠猶如美玉,一個卻是水質混濁,狀若泥漿。由于今天天氣不怎麼樣,我們并沒有看見十分美麗的風光,但畢竟是了了前幾年的一個心願。
正戲開場
告别了來古我們走上了去察隅的公路,在翻越一座大山時天下起雪來。整個路段路面非常好,但我們居然沒有遇見一輛車,一路享受着如此的甯靜和美景,仿佛世界就為我們兩個穿越者而存在。下到山底,傍邊的小河在此形成了一個碧藍的小潭,清澈見底,一點也不亞于“九寨溝”的“五彩池”。
再往前又進入了峽谷,西藏江南的美景又出現在我們眼前,有巍峨的大雪山,有清澈見底的河流,茂密的森林仍是五彩缤紛。路旁随風舞動的經幡像是歡迎我們的人群令我們心潮澎湃。
下午四點過到達了真正穿越“丙察察”的起點察隅縣城。察隅縣地處西藏東南邊陲,東與雲南,西與墨脫縣,北與左貢、八宿、波密縣相連,南與緬甸、印度兩國接壤。全縣總人口2.6萬人,由藏、漢、納西、獨龍、苗、回、珞巴、僳僳、怒族等九個民族和僜人組成。縣城不大,我們找到了一家“邛崃飯店”吃飯。
吃飯時我們又進一步向當地人了解了“丙察察”的路況,并且還打聽到往前60多公裡的“下察隅”和100多公裡的“上察隅”兩個邊境小鎮,于是我們決定趁還有時間去前面看看。
誰知在出檢查站時武警才告訴我們前面路段在修路,很爛,要我們小心。過後這來回一百多公裡的路就成了我們明天的“熱身賽”。
這是一條穿越“察隅河”的峽谷路,風景雖然也漂亮但道路又窄又爛,加上施工的車輛造成的擁堵,使得我們的旅途更加艱難。六點過了我們來到一個邊防站,問當兵的下察隅有什麼可看的,當兵的告訴我們:“有僜人”。
到達下察隅時天已經有些暗了。下車詢問,有位買菜的大姐告訴我外邊來的人一般就是上山去參觀兩個“僜人村”,問明了方向我們就開車上了山。
僜人村
所謂僜人俗稱“僜巴”,分布于中印交界地區,即喜馬拉雅山脈以東、橫斷山脈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區。加上藏南印控區的僜人,總計有5萬多人。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300多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目前尚未列入中國56個民族中。
進了“僜人村”我們停下車來信步漫遊。村子并不是很大,住着大約幾十戶人家。建築是比較有特色的木屋,據說都是廣東等沿海及海外人士資助援建的。村邊的田地倒是比較寬闊。“動力無限”和我的本意是想走進僜人家裡去看看,于是我們問了好幾家,最後一群熱情的小夥把我們迎進了屋内。
除了房子外面的特色以外,房子裡面就顯得非常簡陋了。屋子裡有些簡單陳舊的家具,中間有個火盆。四五個小夥子圍着火盆在炸幾塊排骨。他們好像喜歡喝啤酒,桌上擺了幾件,并且熱情地邀我們共飲。出于禮貌我們每人接了一聽,坐下來與他們聊天。
我們向他們打聽了很多關于“僜人”的風俗,他們也很健談。
這個村叫“嘎腰村”,共有72戶人家,總共300來人。全村居住在海拔1600~1700米之間,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玉米、雞爪谷、荞麥、花生、辣椒、花椒等。僜人信奉鬼神,以宰殺家畜家禽方式送鬼神或舉行祭祀活動。狩獵是僜人家庭肉食的主要來源之一和經濟收入的重要補充。僜人捕獵的方法主要以放繩套、挖陷阱、埋竹尖木樁等,也有用弓箭射獵,少數家庭還使用同外界交換來的火藥槍或僜人自己制作的火藥槍。僜人以玉米、大米、雞爪谷為主食,菜的一般吃法是用水煮,加肉類和辣椒、花椒、大蒜等。無論男女都酷嗜煙酒。從婚姻方面來看,一般都是父權制下的買賣婚姻,一夫多妻,婦女在懷孕初期就要請巫師來送鬼。僜人死後多實行屈肢土葬,忌諱水葬,土葬無固定墓地,不設墓碑。僜人無固定節日,無“過年”的觀念,也無其他設立的節日。
“僜人”也有自己的服飾,但年輕人一般都沒穿。當今社會各個民族的人平時都不穿自己的服裝全穿漢裝了,這真是現代文明最不堪的一面。
這個村除僜人外還有少數幾家藏族人,他們風俗習慣都不同卻能和睦相處。
不知不覺間天已經很晚了,由于在此住宿不便,我們不得不下山返回察隅縣城。按“動力無限”的說法是這次最遺憾的是不能去上察隅了。
回縣城的路十分艱難,我們在黑燈瞎火的察隅河谷裡颠簸了三個小時,這多虧“動力無限”的充沛精力。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縣城裡居然差點找不到住宿了。白天還看見許多旅店,晚上似乎被穿越的人住滿了?晃了好半天才終于在一個藏民開的小旅館找到兩個鋪位。
在此之前我們又碰到了一隊來自北京、廣東的穿越者,開着兩輛JEEP“牧馬人”,這夥人貌似老穿越了。他們告訴我們他們是花了兩天時間穿越過來的。路非常爛,并且他們本來是三輛車的,有一輛已經“撂在半路了”,似乎是磕漏了油底殼。值得欣慰的是他們都說“吉姆尼”肯定沒問題。但他們又說:“必須帶油桶,否則絕對把你撂那兒。”天啦!這時候了我們哪裡買油桶去?結果為了油桶的事我晚上都沒有睡踏實。
真正的挑戰開始了!
翻山穿谷驚喜連
次日早晨六點鐘我們就起來了,整理好行裝來到加油站,值班的人還在睡覺,被我們叫醒很不高興,更不要說賣油桶給我們了,根本就沒有。這下我們隻有硬着頭皮上路了。
此時天還沒有破曉,我們在一個叫“桑久村”的地方往右拐進了上山的路,走了大約300米左右就上了土路,路上石塊很多,車就開始颠簸起來。我現在的心情說不出是激動還是緊張。此時東邊的天空出現了魚肚白,遠處巍峨的雪山雲霧籠罩着半山腰,好似送親遠行的美婦。
這時前面一輛爆胎的大貨車擋住了去路,好在這時司機已經換好輪胎,我們才沒有耽擱。路上又遇到幾輛貨車,但這裡的司機都非常有禮貌,聽到我們的喇叭聲都會在前面稍寬的地方讓我們先行。
車繼續在崎岖的山道中以平均20邁的速度前行,左邊深溝是一條湍急的河流(這裡是獨龍江上遊的支流),四周是一片原始森林。黑暗中的森林十分幽靜,密集的樹林仿佛排列整齊的巨人軍團,樹上的寄生植物也好似軍人手中的幡旗随風飄揚。
随着天空的放晴,森林露出了它缤紛的色彩。我們就在峽谷中穿行,忽高忽低。清澈的小河好似奔騰的駿馬在我們旁邊一會兒左一會兒右,一會兒就在我們路面翻騰,一會兒又突然下落到離我們幾十米深的谷底,如此大的落差簡直讓人生畏。河水的咆哮聲仿佛獅吼虎嘯一般。
出了森林來到一段較開闊的地帶,兩邊是彩色的山體,這裡已經快到“察察丙”路段第一座山“米奇山”的垭口了,所以也感覺冷起來。“米奇山”垭口海拔4720米,而我們兩小時前的出發地察隅海拔是2330米。
剛翻過垭口,對面的天空中出現了今生第一次看到的奇觀——我稱之為“天眼”!
烏雲籠罩的天空中此時出現一條裂縫,慢慢地張開,裂縫中被陽光照耀着的群山和藍天白雲顯得十分耀眼,透過“天眼”仿佛看見了天堂。我不禁狂叫起來。我們拿着相機瘋狂地拍攝這一奇景,直到烏雲再次把它遮掩。此時我不禁發出一聲感歎“上帝是把福氣留給勇敢者的”!
待興奮舒緩下來,我們繼續沿着崎岖的山路下山。下山的路真夠長。大約九點半我們來到了嘎達村,這裡是給穿越者提供食宿的地方。我們進入了“紮西客棧”,裡面紮西夫婦正在為三個藏族老鄉泡方便面。我們詢問有什麼吃的,最後和紮西商量好來兩碗雞蛋面。紮西老婆告訴我們快大雪封山了,也不再會有遊客來了,過幾天他們也要搬回察隅去了。每年他們也就在六到十月上來做生意。
等了大概半個小時,熱騰騰的雞蛋面端了上來。一大腕香噴噴的面吃得我倆熱呼呼的,而老闆才收了我們十五元一碗,比我們想象的便宜多了。
吃了面我們告别了紮西夫婦,繼續翻越第二座高山“嘎達山(海拔4504米)”。這座山的植被稍微差點,但路面石頭少了,基本就是土路。在半道我們看見一輛粵牌照的JEEP車,也就是昨天那隊人“撂下”的那輛。
在一個山垭口有一處小湖也是清澈碧綠,非常漂亮,但我們也沒有專門下山拍照。在山坳裡走了好長一段時間來到了“目若村”,這裡的環境比較開闊,植被也好。我們沒有逗留,隻和路邊的一個小妹妹和老婆婆打了個招呼,送她們兩個梨子就繼續前行。
不久又進入了山谷,現在應該是進入了怒江支流地帶。然後開始翻越“察察丙”的第三座大山——齊瑪拉山(海拔4638米)。這是一座經常有山體滑坡伴着傾斜路面的大山,道路就在亂石中穿行,速度不可能提得起來,群山靜得隻聽見汽車馬達的轟鳴聲和汽車的颠簸聲,翻過一座山頭又是一座山頭,一路上看不見一個人影,甚至看不見一個生物,按“動力無限”的話說就是“簡直要把人開疲”。在垭口回看蜿蜒而上的山路簡直不亞于“業拉山”甚至更險。
就這樣搖搖晃晃地下了山,來到一處叫“鋸木場”的地方,這也是一處為穿越者提供食宿的地方,據說一般穿越者頭一天就在這裡歇腳,不過現在已是人去房空。我們趕的太快了,時間尚早,我們也不打算在這裡休息。
随後就進入了一片五彩缤紛的原始森林,這片森林真正是美極了!綠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簡直是在這裡競相争豔。清澈見底的河流唱着歡快的歌曲,林中小鳥及各種珍禽的叫聲穿梭聲不絕于耳。我們下車按個人的意圖随處拍攝。中午早過了都還沒有吃飯,于是又洗了黃瓜、梨子充饑。然而現在的海拔明顯降低了,我們的身上開始感到熱起來。心想“察瓦龍”應該不遠了吧?誰知過後到“察瓦龍”的路還有三四個小時。
以後的道路繼續在怒江峽谷裡行進。兩邊仍是千仞的高山,有些地段非常狹窄還伴着滑坡,河流仍然是在我們的身邊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整個路段簡直稱得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謂“壁立千仞險,一水中流吼,群瀑橫飛急,人在畫中遊”簡直就是怒江大峽谷的真實生動的寫照。怒江大峽谷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條海拔四五千米是山系夾峙下,形成了南北縱貫數百裡的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
在一個“幾”字形的轉彎處,清澈的小河混入了一條渾濁的河流後繼續向西奔流。慢慢地終于看到對面山上有了小村莊,偶爾也看到當地老百姓騎着摩托車的身影。雖然才大半天時間我們都感覺好久沒有聞到人味了。這裡江面開始變得寬闊,水流也平緩下來。讓人根本感覺不到眼前是“怒”江,而是一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然圖畫。來到一個叫“左布村”的地方,這裡滿山都長着仙人掌,上面還結着好多仙人桃,好像這裡是個“仙人掌觀賞基地”。此刻使我想起了前年騎車穿越香格裡拉“水洛鄉”的情景。
下午五點半鐘我們終于從峽谷中遠遠望見了“察瓦龍”的街景。夜抵丙中洛
“察瓦龍”海拔1900米,是個很小的鄉鎮,公路就從鎮上穿過,兩旁有十來幢二三層高的樓房,街上許多老百姓三五成群地站着閑聊。“察瓦龍”位于察隅縣東南部,梅裡雪山腳下,也是西藏據雲南最近的鎮。過去九十多公裡就是雲南的“丙中洛”。在2003年田壯壯拍攝《德拉姆》時都還沒有通公路,交通運輸全是靠馬幫長年在山溝裡懸崖峭壁間來回穿梭。此後道路雖在每年逐步拓寬,但真正能通汽車也就是前兩年的事。“丙察察”也号稱是從雲南到西藏的道路最險也是風景最美的一條路線,因此如今才引得那麼多的穿越者慕名而來。
到了“察瓦龍”我們已經很疲憊了,尤其是“動力無限”,因為途中主要都是由他駕駛。吃過晚飯,稍做休息,我們向飯館老闆打聽路況不是很差,但九十多公裡的土路還是夠嗆的。此時“動力無限”說繼續前進,我也認為在此地呆着沒有意義,于是我們又出發了。
此時夜色已經開始降臨,走不多遠我們來到了一處大滑坡前。這裡開車得非常小心,随時上面都有可能滾石,滑坡長度近300米,邊上是洶湧的怒江。又進入峽谷路段我們才發覺上了飯店老闆的當,當然也許人家并沒有惡意。道路仍然是那樣的爛,并且又有岔路,還有施工地段,我們有兩三次走到了岔路上又返回。
“吉姆尼”在夜色中踽踽獨行,山谷一片寂靜,山崖邊的怒江也仿佛進入了睡眠,輕輕的流動聲好似夢中人的呼噜。除了車燈照着的正前方周圍一片漆黑。天上點點的星光和對面山上仿佛是行人的火把使我感覺置身在童話世界裡。其實這一段道路也是非常險峻,風景也是非常漂亮的,隻是現在已被夜幕遮掩了。不過白天欣賞的美景險途已夠多了。
就這樣颠簸了四個多小時後我們終于到達了神往已久的“丙中洛”。下榻在電影《德拉姆》裡的重丁村“丁大媽家”。全天行車十六個小時,完成了一天穿越“察察丙”,全程未挂四驅。
融合之地
丙中洛(海拔1766米)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區。怒江山北向南貫穿全境,東面為碧羅雪山,西面是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明顯的高山峽谷地貌。靠近緬甸、印度,扼滇藏兩省區,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又是怒江州的主要藏區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東方大峽谷—怒江峽谷中的一塊寶地。
“丁大媽家”是一個家庭旅館,院落很大,打理旅店的就是丁大媽。這個旅店接待過各地來的各族人,也包括各級領導幹部。在丙中洛,“丁大媽家”相當于半個政府招待所。
丁大媽七十多歲了,老伴健在;一兒四女,除小女兒外,都已婚嫁成家。家庭成員來自六個民族:丁大媽是藏族,老伴丁大爺是怒族,大女婿白族,二女婿傈僳族,三女婿廣西壯族,兒媳婦納西族。女兒女婿大多在州、縣等政府機關擔任公務員,不常在丙中洛家中住。全家團員的時候,坐在一起都用漢語交流。丁大媽本人會說藏語、漢語、怒語、傈僳語和獨龍語。
累了一天,我們立即洗漱休息了,“察察丙”的穿越就此畫了個圓滿的句号。
清晨醒來,全身有一種說不出的輕松。我昨天告訴過“動力無限”丙中洛的霧景是相當漂亮的,因此我倆就早早來到屋頂上面拍攝。
此時天還沒有大亮,群山被籠罩在重重的霧霭中,朦朦胧胧中的原野散發着露水的芳香,沉睡的小鎮十分安甯,濃濃的迷霧無聲地從怒江峽谷中慢慢升起,籠罩了田野,然後又籠罩了小鎮,最後逐漸散開向山上飄去。山上的霧剛散開,河谷底又升起一陣濃霧,此時我的思緒仿佛被帶到了遠古的戰場或童話中的仙境,腦子裡産生了無限的遐想。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自然對教堂懷着無比的崇敬和濃厚的興趣,吃罷早餐,我們請丁大媽帶我們來到她家斜對面的“重丁教堂”參觀。丙中洛一帶有許多教堂,重丁天主教堂是名氣最大的教堂,到丙中洛的路上就能看到它高高的聳立在一片低矮的民宅中,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原來的教堂而是前兩年各地愛心人士捐助重建的了。原本的教堂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士的傳教士任安守(中文名)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為傳福音修建的。每逢禮拜天、村裡絕大多數天主教徒都來這裡做禮拜和祈禱忏悔,丁大媽就是其中一員。打開重丁教堂外牆的一扇大鐵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好漂亮好藝術的西式宗教禮拜堂,院子裡還種着好幾株高大繁茂的栗子樹,在樹陰的掩映下,滿地枯落的黃葉托起一座墓碑,那裡就是瑞士傳教士安息的地方。
我懷着敬畏之心輕輕的步入教堂,教堂内的裝修雖然簡陋,但也顯得幹淨明亮、莊嚴肅穆,正面講台上是耶稣的塑像和聖母聖嬰的挂圖,廳内一排排整潔的座椅,整個教堂可以容納200人左右。可惜今天不是禮拜天。
丙中洛是一個多種宗教并存且和諧相處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以及原始宗教與藏傳佛教為一體的民間宗教等。這一帶既有喇嘛教的普化寺,又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各村白塔、經幡随處可見,且每座神山都有自己的神主,每個奇峰怪石,每棵大樹,每個菁溝都有自己的神靈。
參觀完教堂,我們打算去看看著名的“怒江第一灣”。
怒江出西藏一路南下進如雲南後,在丙中洛孜當村附近遇王菁懸崖絕壁阻擋,由原來的從北至南急轉為從東至西300米後,又遇丹拉大陡坡阻擋拐了個180度的大彎後向東流去,形成了“怒江第一灣”。
丁大媽告訴我們對面的神山上有一處“觀景台”可以俯瞰第一灣的壯景。吉姆尼的最大優點就是哪裡都敢去,于是我們就驅車往丁大媽所指的方向開去。神山的名字我已經忘了,上山是一條小路,這段路也是崎岖難行,霧又非常大,搞得我們上山後都找不着丙中洛的方向。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于找到已經荒廢的觀景台,這時山下仍被大霧籠罩着,什麼也看不見。等了半天,“動力無限”已經按捺不住催我下山了。這時大霧卻開始散開,“怒江第一灣”的壯景在迷霧中慢慢出現在我們眼前,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拍攝到第一灣的壯景後在下山的路上一個轉彎處我們還拍到了的“丙中洛”的全景。然後心滿意足地告别了“丙中洛”往貢山方向開去。
惜别
要想真正了解“丙中洛”在這裡呆一兩天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深入到它周圍山上的村莊裡去,衆多的村莊各具特色。丙中洛被稱作怒江中的“桃花園”。境内共有怒族、僳族、藏族、獨龍族等十個民族,是一個三教并存和多民族共居的地方。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和習慣而又能彼此和睦相處,居住在這裡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脈一樣不卑不亢,充滿了神奇般的色彩,與自然和諧地并存。
可惜,我的假期快要結束了,返回雅安尚需兩日的時間,不得不與這裡依依作别。不舍之際,新的旅行計劃已經在心中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