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的這句話,讓記者想到了馬化騰那個著名的觀點:“産品經理不能為了自尊心而戰”。
2012年,解放市場份額降至16.4%,跌出行業前三。
2016年,解放重卡銷量蹿升至行業第一;2017年,解放重卡、中重卡銷量均位列行業第一。
自從解放成為卡車市場的“紅人”以來,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都在讨論“為什麼”。
造車新勢力,喜歡用不明覺厲的詞包裝自己,而已經62歲的解放,是那種不愛“整景”的“東北銀”,它的價值觀是“實誠”,如同“掙錢機器”的SLOGAN,簡單直白卻直擊靈魂。
技術創新解放要的是實效
越簡單,越不簡單。
2017年度安亭指數排行榜(卡車)中,一汽解放以79.5分的成績位列第一。而這個第一,頗有“橫空出世”的味道:評價采取量化方法,評價指标體系由創新“鐵三角”構成(即創新投入+經濟産出+技術結構),用數據說話,很多評委甚至從未到過解放,完全談不上“感情分”。
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但是,為什麼是解放?6月5日,汽車評價研究院組織“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專家團”、汽車行業專家學者走進一汽解放,探索創新驅動力。
随團的記者本以為會聽到一些枯燥晦澀的專業名詞,卻不料被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漢傑接地氣的描述方式成功吸引——
“解放事業本部現有員工2.58萬人,30歲以下的員工不到20%。人多、歲數大,卡車零部件很重,怎麼辦?就得靠智能制造。”
“解放率先推出機箱橋10萬公裡長換油、輪端50萬公裡免維護、3年不計裡程超長質保,這樣它的出勤率就高,如果一個月多跑兩天,就可以多賺很多錢。”
“自主柴油電控系統的好處,就是打開了‘黑匣子’,從原來的系統供貨變為組合、集成、自有,大大降低了成本。”
……
商用車開發院動力總成實驗室展示的柴油機國六控制器,采用多核MCU硬件,增加了DPF、高效SCR、排溫管理等功能;一汽自主完成概念設計、工程設計和試驗開發的CA6DM3發動機,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B10壽命達150萬公裡;采用行業獨創蓄壓概念的氣驅尿素噴射系統,成本較國際供應商低50%以上,尿素濾芯具備10萬公裡超長保養周期。
在振動噪聲實驗室,記者看到了解放自主研發的噪聲源識别設備:測試車旁邊,一個呈扇形排列的麥克風陣列,通過聲音信号的采集,識别主要噪聲源。以該技術為代表的噪聲控制能力,讓解放J7車内噪聲低于國際知名競品2分貝。
在這個泡沫紛飛的時代,解放的所有技術創新,都圍繞着兩個字:“實效”。
管理創新解放要的是共赢
如果說技術創新要拳拳到肉,那麼管理創新則是疏通經絡。
幾年前,《商用汽車新聞》記者屢屢聽到解放經銷商對廠家管理方式的抱怨,顯然,帶着怨氣的終端銷售網絡很難把市場做好。從2015年的14.2萬輛銷量到2017年的26.6萬輛,解放經銷商如何變得這樣有幹勁?
“我們走共赢的道路,一定要讓經銷商賺錢。”胡漢傑的解釋還是相當接地氣,“出台一個政策、包裝一個方案、推銷一個産品,都要把利益分享設計好,讓大家都能得到應有的利益,這樣大家才有積極性。隻靠精神走不了多遠,物質回報也得跟上。”
2017年年底,營銷總部針對2018年市場營銷進行多輪研讨,依據大數據進行精準研判,提出“踐行高質量營銷”的思路,在産品銷售、品牌傳播、産品服務、衍生業務、客戶關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有益嘗試。
解放在管理上的深入,已經到了“萬萬沒想到”的程度。比如,2017年,解放與華為合作啟動流程化組織建設工作。“雖然所處行業不同,但管理理念和方法相同。之所以找華為,是因為此前華為的管理咨詢工作是IBM提供的,經過多次升級,已經形成了非常高效的流程。另外,華為是自主品牌,不會出現國外咨詢公司水土不服的狀況。”胡漢傑指出,2018年,按照業務流程變革規劃,解放啟動“征途”項目一期。作為解放當家人,胡漢傑深知,如果沒有好的管理,企業就不會走得太遠,“征途,就像長征一樣,每一步都要走好,把管理體系搭建好”。
未來創新解放要的是魅力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感慨“強者恒強”的魅力。
解放搭建的生态圈,供應商是關鍵一環:協同合作,競合共赢。與解放合作的國際供應商都是相當優質的,“世界前三”是必備條件,但這樣的話語權來自實力支撐。龐大的銷量、迅速發展的新技術,兩大優勢吸引國外供應商首選解放。而解放與國際供應商的深度合作,又為自己增添了具有發展後勁的創新型資産。
如今,重回榜首、揚眉吐氣已經不是解放最關心的,它更看重的是未來。在4月18日舉辦的J7下線暨L4系列智能車發布會上,解放采取主持人與人工智能Uni交互的形式介紹智能車産品特性,同時創新性地加入室外現場直播、燈光視頻結合等充滿科技感的手段,向行業展示了自己心目中的“未來”。
随着L4級系列智能車的成功發布,解放已全面開啟智能車的整體戰略布局,進入商用車創新的“無人區”。一汽解放展示的卡車智能編隊行駛解決方案,是當代物流發展趨于完美的一種人性化運營管理方案,不僅可以減少運輸企業對司機的需求,還可以降低車隊駕駛員勞動強度、車輛油耗、安全事故、運輸成本,極大地提升車隊盈利空間。
用李駿院士的話說,造車其實就是三條曲線。第一條是門檻,比如排放控制等必備技術;第二是需求,如同解放的南方款、北方款産品,瞄準的是細分需求;第三是魅力,就是差異化的競争力。沿着三條曲線同時發力的解放,在自己的架構中有了面向未來的規劃,顯然,它已經知道該如何打造自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