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商務經濟艙座位,是在供給側為.."/>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聊聊“商務經濟艙”的商道學問

聊聊“商務經濟艙”的商道學問

時間:2024-11-02 06:02:15


    增加商務經濟艙座位,是在供給側為那些“對經濟艙之擁擠和局促容忍度不一的人群”提供了“支付意願的新選項”。

托馬斯·史班達英國BBC制片人、之華媒體國際主筆;常駐歐洲、中東和中國從事媒體工作逾10年。聯系:

今年4月中旬,總部位于紐約的美國廉價航空公司捷藍航空(JetBlue)宣布,将其名為“MINT”(薄荷)的商務經濟艙新增到一系列航線上——他們包括:從紐約(肯尼迪機場出發)至聖地亞哥、拉斯維加斯和西雅圖的三條航線;從佛羅裡達勞德代爾堡至洛杉矶和舊金山的兩條航線;以及從波士頓至聖地亞哥和西雅圖的兩條航線。

薄荷艙自2014年起在捷藍航空的部分航線上開始啟用。在部分航線的薄荷艙單程票價即達到599美元以上。售價顯著低于頭等艙/商務艙的價格、同時又提供比經濟艙更高規格的尊享與服務,是這類商務經濟艙的主要吸引力。

通常來說,在商務經濟艙,有提供更寬敞的平躺式座椅、通用電源插座、可調節座頭枕等設施,個人休閑與用餐器具(如桌闆、杯夾、閱讀燈、單人用屏幕等)也更加注重私密;除此以外,客人還能享用到更上佳的餐食、優先選座/值機、優先托運和更高額度的行李重量、乃至有羽絨被褥和枕頭等。

有評論人士稱,盡管此前不久捷藍航空在收購維珍航空(美國)公司的競标中失利,但薄荷客艙的進一步擴張,無疑将有助于捷藍航空“搶回一部分那些喜歡維珍航空獨特體驗的矽谷派乘客”。

說來也巧,起家于英國的維珍航空本身就是商務經濟艙的“始作俑者”。在1992年,全球第一個商務經濟型客艙出現在維珍航班中;而直到如今,維珍依然在這個領域中領跑于同侪。近25年以來,世界各地至少有15家其他航空公司——包括英國航空、湯姆森航空、新西蘭航空、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聯航,等等——也相繼在其航線中推出商務經濟客艙服務。

通常來說,商務經濟艙的票價要比同航班的經濟艙票價高出40%左右。而在全球航空聯盟的成員中,也經常會在長途航線中提供商務經濟艙座位;有時候,客人可以選擇和酒店(或者不和酒店)一起預定。

廉價航空公司在這一波商務經濟艙潮流的跟進中并不落伍。以亞航X(AirAsiaX)為例,她在“2014Skytrax世界航空公司獎”(2014SkytraxWorldAirlineAwards)評選中蟬聯“全球最佳商務經濟客座(廉航組)”和“全球最佳商務經濟艙(廉航組)”兩項桂冠。亞航X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在長航線上推出的、由廉價航空公司運營的商務經濟艙品牌。

劍指“收益最大化”

推出商務經濟艙的航空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目标,即通過捕捉潛在的需求而實現收益最大化。

多年來,航空公司運營中被诟病的焦點之一便是——面對着“需求極其多樣化的不同細分客戶群”,事實上隻做到“滿足了細分人群中很小比例的那部分人的需求”。或許間接來說,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即使在經濟學界,航空公司往往也成為定價策略、客戶關系管理等學科議題的實證研究樣本。

增加商務經濟艙座位,從客戶群細分的角度而言,恰恰是在供給側為那些“對經濟艙之擁擠和局促容忍度不一的人群”提供了“支付意願的新選項”。那麼,他們可涵蓋哪些人群呢?——

首先是商務旅行者。世界上很多地區的企業近年來在公務差旅上的預算持續增加;據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4月份刊文指出,益普索公司的調研報告顯示在2014年90%的加拿大商務旅行人士“有乘坐商務艙/頭等艙的願望”,而“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lobalBusinessTravelAssociation)的數據也印證,2015年全球商務旅行支出的總和業已達到1.6萬億美元。公司客戶是航空公司商務經濟艙“強意願的買單者”,尤其是在長途航線上。

另一個人群則是富裕一族中的“驢友”。著名咨詢集團ZSAssociate公司合夥人MariosProkopiou認為,這部分人士的特征是流動性需求旺盛,追求探險和全新的體驗,他們的購買力顯然也能承擔商務經濟艙的價位。

而第三類目标客戶則往往被忽視,他們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喜歡出行的人士”。北美出行行業資訊門戶OpenJaw的聯合創始人NinaSlawek指出,這部分人群顯然對經濟艙的中間位置容忍能力較弱,“他們想要更舒服一點的位置,并且,他們也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她說。

綜上所述,随着比過往更加緊俏的座位和更滿的客艙成為新常态,“向經濟艙說再見”這個願望即代表着商機。作為服務供給側的航空公司,通過類似商務經濟艙的推陳出新,便有望幫着“逃離經濟艙”的人群後面推一把、并且獲得更多的營收。“所以,為這部分群體進行額外投資是值得的。”

前景展望

就在4月中旬捷藍航空宣布在新增航線上擴大薄荷艙的消息披露不久,專注報道航運服務業的《積分人士》(ThePointsGuy)雜志主編ZachHonig稱此舉“令人興奮”。他表示,“如果還在猶豫是否要把你的裡程積分項目捆綁在捷藍的話,那麼薄荷艙擴張的消息或許會讓你更容易作出決定。”

ZachHonig這類專業人士的觀點,也印和了近期以來業内整體對商務經濟艙發展前景的“看多”。總部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HIS咨詢集團發布的一份報告也稱,商務經濟艙在未來近十年内将是航空業中成長最快的業務增長點;具體而言,在2012~2022年之間,随着可預測的新飛機交付,商務經濟艙的座位數量增幅将達17.1%——相比之下是商務艙9.3%、經濟艙6.1%、頭等艙1.6%的增幅。

不過更需要量化答案的一個問題是,除了新飛機交付之外,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也會對其現有飛機調整配置,包括辟出空間來裝配固定的商務經濟艙、或者“靈活的商務/商務經濟艙”(通過使用可轉換的座位設置)等——其間,運營者的核心考量之一便是,新增究竟多少數量的商務經濟艙客座,既能開源增收、同時又不會沖擊和蠶食其相鄰級艙位(例如商務艙)的票收呢?

還有,至少迄今為止,世界各地不同航空公司對商務經濟艙的命名依然大相徑庭,——這可能直接導緻消費者的疑問或歧義判斷;畢竟,誰又能極精準地說出以下芳名各自對應的究竟是什麼規格的産品(盡管它們“長得都很像”!)、各自值得付出多少溢價:LuxuryCabin(奢侈服務艙/捷藍)、PremiumCabin(高端艙/湯姆森)、EconomyPlus(經濟艙+/美聯航)、EconomyComfort(經濟舒适艙/達美)、MainCabinExtra(主艙+/美航)?

作為服務供給側的航空公司,通過類似商務經濟艙的推陳出新,便有望幫着“逃離經濟艙”的人群後面推一把、并且獲得更多的營收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