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文
作為創業者的蔡崇達,能否把“MAGMODE名堂”做成一樁成功的生意,作為文化人的他能否在滿足“精神内容的需求”(叫好)和可銷售性(叫座)之間找到平衡,尚需時日來證明。但是,像“MAGMODE名堂”這樣的創業項目浮出水面并且被輿論關注,已經釋放出一個信号:“消費升級”的趨勢已經快速來到,創投界也希望這将是下一個“風口”。
蔡崇達以下這段話,被關注的媒體頻繁引用:“這輪消費升級的關鍵是生活升級,生活升級的關鍵不是說你買的東西多好多貴,而是你對物件開始有了精神内容的需求”。在他眼中,這是一次關乎精神内容的“生活升級”,是一次70年代發生在美國、80年代發生在日本、如今來到了中國并不可避免的“地殼運動”。他認為,生活所關乎的衣食住行,都是這輪生活升級中的好生意。
絕非偶然。今年,“消費升級”、“新消費”成為諸多老牌、新銳風投機構對外主張的主投方向,比如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風投IDG資本,比如在中美兩國、由同一個團隊和基金進行投資的跨境投資機構GGV紀源資本,比如浸淫行業多年、今年在創投圈尤為活躍的華創資本等等。
中産階層和準中産階層,無疑是這一輪消費升級的主要目标人群。相較于“屌絲”的生意以規模取勝,中産階層無疑“含金量”更高,但投資/創業服務這個人群的項目,不一定勝券在握。比如如何定義“中産”,他們是傳統概念上的“有錢人”嗎?這些“中産”在哪裡?針對中産的個性化服務和規模化收益之間是否矛盾?等等這些問題,無論是對創業者還是風投機構,都在求解中。
“新”消費
“消費升級”現在是很火的概念,對于投資人來說很有意義,是大勢。但是僅有“消費升級”四字箴言,對于投到特定的好項目還不夠。華創資本合夥人王道平的感受,應該是很多看“消費升級”這個方向的投資人在思考的。
華創資本專注互聯網金融領域投資多年,已經在該領域達成賽道級投資布局,同時深耕大衆富裕階層,布局消費升級及電商行業,“新金融、新實業、新消費”是華創資本的主要投資方向。目前華創的資本總規模美元加人民币有近40億人民币,專注于從天使輪到B輪的投資機會。王道平介紹,若以投資案例數量論,“新消費”方向的投資占到華創所投案例的多數。
消費升級的基礎是消費,“消費”不新,“新消費”如何才能“新”?華創資本希望通過所投項目去畫像“面向未來的消費觀”。
王道平坦言,對于“中産”這個人群,華創團隊也是在不斷學習和認知中,具體到投資項目是如何把握這個人群的消費偏好和消費習慣,也都還在摸索。
“我們看過好多跟‘消費升級’有關的項目,什麼能稱得上‘升級’,是值得持續思考的。”在他看來,在消費裡面做創新和升級,是非常難的事情!消費不是新的事情,不是簡單創立個新品牌就是“消費升級”。王道平舉例說,一些曾經風光一時的互聯網餐飲品牌,不做堂食做外賣,從用戶流量看是美團、餓了麼這樣的互聯網平台公司的,從做餐飲做服務看遠不及線下餐飲品牌,這樣的創業項目就很難稱得上是“消費升級”。他介紹,像服裝品牌孵化器“MAGMODE名堂”,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團隊對于品牌的塑造、對于供應鍊,都有新的切入點。今年5月中旬,“MAGMODE名堂”宣布已完成由華創資本領投、IDG跟投的3000萬人民币等額美元Pre-A輪投資。借用名堂創始人蔡崇達的話,“在名堂孵化品牌的意義在于,讓這些品牌在精神内涵和可銷售性中達到平衡,最終陪設計師學會講述商業品牌的語言”。
王道平介紹,華創對于中産階層的關注,始于2007年、2008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現在,圍繞中産階層的消費,無論是實物消費還是服務,華創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投資布局。
比如,消費升級跟電商、消費品是結合的,華創投資的電商項目,不是那種主打便宜、大量、快速模式的公司,而是像“什麼值得買”、“每日優鮮”這種跟消費品牌、品質直接相關的公司,這類公司提供的産品和服務關乎人和商品之間未來會有一種“好的關系”,而非隻是用戶的一次消費沖動;或者是個性化的社區電商,比如“下廚房”;大宗消費品比如房車,也更多希望投資新的消費切入點;從實物的消費品電商,到文化娛樂服務,比如韓寒團隊的ONE、百老彙音樂劇出品公司“七幕人生”,比如在線定制旅遊服務“6人遊”等。
談及華創在新消費的投資布局,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吳海燕曾這樣介紹,面向廣大的大衆富裕階層,他們需要更好的吃穿住用行,更好的文化生活、醫療和教育等等,圍繞這條主線,華創進行了重點投資。
當“個人審美”和“精神特質”成為剛需
700Bike創始人張向東這樣描述過700Bike的産品,你推着它進華貿中心寫字樓不怕保安攔你。他和蔡崇達的創業,一個是“自行車”一個是“衣服”,看似不相幹卻又有着某種“神似”。
張向東與蔡崇達相識頗久,早在蔡還沒有成為“暢銷書作家”、“最好的特稿作者”之前,那時的蔡剛剛到《新周刊》做實習生。這次名堂的Pre-A輪融資的投資商也是張向東引薦的。張曾撰文說,蔡崇達創業名堂,有一個重要的契機,“人們對服裝的需求,開始從實用、炫耀再到審美、理念”。
事實上,無論是張向東的新一代城市自行車,還是蔡崇達的新服裝,這種“新”消費需求産生的大環境是“中國變了,從一個強烈饑餓感籠罩下沖出來之後,階層分化,消費升級”。
賈建強創建的“6人遊”是一家在線定制旅遊服務公司,他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曾分享過一組數據,從“6人遊”的訂單情況來看,以家庭為單位,大衆富裕階層每年用于家庭旅遊的消費将會超過10萬人民币。他們的目标是一年服務一萬人,交易額近10億。
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6人遊”定位的是一個很細分的市場,主要面向的用戶都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較強的消費意識,也要求更高品質的服務,賈建強自己就是這種服務典型的需求者。
在王道平看來,華創所投資的“中産”項目創始人有一些共同的感性認知,比如“樂觀、積極、健康的生活态度,跟他們聊天,感覺世界非常美好,他們創業不是為了解決自己的财富需求,而是對于美好事務的追求和期待”。
價格敏感變為時間敏感;追求高性價比、高品質;對于時尚健康更重視;追求精神思想的提高。這是IDG資本副總裁樓軍眼裡的“中産階級和僞中産階級”的消費趨勢。
表現在商業模式上,則是從PC電商到移動電商的變化。樓軍闡釋,原來是先有貨,再有交易,現在是先有人,再有交易;商品的檢索變成了人的檢索,人之間的關系加強了。在“移動電商時代”,人與人的連接,價值觀的影響,正通過内容輸出+商品輸出的形式來滲透,價值觀傳導越好,天花闆越高;因此新電商時代的選品需要符合價值觀。
GGV紀源資本VP李浩軍談及消費升級時,強調一點,“不同層次的人對消費升級的理解和需要的東西不一樣,很多品牌升級背後重要的是人群”。他以小紅書為例,其主打高端白富美人群,是一種泛生活方式的升級,超越了海淘、電商平台的範疇,日本的面膜、澳洲的香皂、法國的餐廳,凡是符合新興年輕女性用戶對高質量産品訴求的,都可以做推薦。
“中産”在哪裡
找到“中産”不容易。
在和很多圍繞“中産”創業的團隊交流後,王道平有個強烈感受: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層次的産品和服務已經非常多了,一個新公司要找到新市場不是容易的事。如何找到這些用戶,并在産品前端聚集用戶?如何更精準畫像你的“中産階層”?基于這個用戶群,如何在後端的服務提供、供應鍊管理等支撐系統去落地?如何讓用戶認可并且願意為服務付費,如何讓成本和收益正相關、形成可以持久的生意?
“6人遊”創始人、CEO賈建強對外分享過在“流量後市場”創業的觀點,頗有見地。在他看來,流量前市場孕育于互聯網1.0時代,典型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一種工具去鍊接用戶,然後通過賣流量來盈利。當傳統互聯網的紅利漸漸消失,互聯網1.0時代遠去,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給流量後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這個階段,企業主要從流量前市場購買流量獲取用戶,企業有機會憑借出衆的服務把客人變成長期消費者,隻要用戶消費創造的價值大于企業的獲客成本,互聯網就能讓企業擁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6人遊”一開始就很重視通過微信公衆号和APP去沉澱用戶,以服務為導向,依靠口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有人進來,可能有很多人退出了,留下的人一定是對我們的服務有真正需求的,慢慢地留下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通過互聯網形成了自己的漏鬥。當我們擁有了潛在用戶,消費過的用戶有了粘性的時候,這樣的一個公司想死都死不了。”
在王道平看來,類似的産品運營都是一個時間過程,“早期通過社區的營造、商品的選擇組合,這些都會跟它的用戶畫像相關,在持續的運營中,實現自己的用戶畫像越來越精準”。
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吳海燕,就是在追蹤家庭美食社區“下廚房”這個項目時,從“看客”變成了“粉絲”,從“粉絲”變成了“投資方”。
“下廚房”網站于2011年3月上線,吳海燕在随後不久就注意到了它。在她的印象裡,初期的“下廚房”網站疊代速度非常快,但是InformationArchitecture(信息架構)和交互都很優秀:有很多原創性的設計,内容多,但是絲毫不雜亂,一個普通用戶從網站的任何一個頁面進入,浏覽起來都毫不吃力。
随着“下廚房”網站的不斷發展,它在引導用戶參與内容貢獻上花了很多心思,從菜譜生成、作品上傳、菜單制作、問答、收藏等不同層面都積極引導用戶參與内容貢獻,避免隻有“原創菜譜”這一種單一的内容貢獻模式,降低UGC的門檻。“在一個社區裡參與内容貢獻的用戶,對網站的黏着度會比隻單純浏覽的用戶大得多”,這一點,是吳海燕在“下廚房”的成長中看到的鮮明特色。也受益于此,“下廚房”沒有特意做SEO但是“搜索引擎友好度”非常高的特征。
服務體系、供應鍊管理的重新梳理
“服務中産”不是口号,需要有一套系統去支撐落地。在王道平看來,創業項目在後端如何加強供應鍊管理、加強服務體系的支撐,是更“重”的工作,更需要耐心。
以“6人遊”專注的定制旅遊市場為例,該市場主要是非标準化的産品,用戶從開始計劃出行到最終出行有諸多變數和不确定性,導緻的結果是,旅遊公司從互聯網獲得用戶之後轉化率極低。此外,用戶很少有粘性,因為旅遊公司可能并不是最終的服務提供商,極有可能出現服務不對稱的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要實現效率最大化就意味着一定要标準化,但标準化與個性化定制并不矛盾。”賈建強介紹,他們的做法是,在後台把所有方案定制都進行了碎片化處理,不同的服務内容就像是樂高積木的組成,“如果我想用積木搭建一座房子,隻需要抓取不同的積木就好,但每一個積木都是穩固而精緻的個體”。
當“用積木搭房子”變得可控時,如何保障每一個積木的質量?如賈建強所分享的,在實踐中,最難以标準化的部分在于落地服務環節。現在“6人遊”的“保質”手段是,與服務供應商就服務質量和标準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全程跟蹤等。
“MAGMODE名堂”被蔡崇達比喻為“設計師品牌出版社”,其把控設計師品牌品質的方式也是“從上至下”全流程:甄選作者——他和團隊親自拜訪了70多位設計師,精選出一些設計師并分批孵化;上下遊——他們走訪了位于廣東、江浙和東北三地的工廠,比較三地各自的優劣勢,挑選了8家工廠集合他們的長闆;培養作者、培育作品——名堂随後在線下店鋪推出設計師品牌服裝,一個品牌的SKU會根據店内銷售情況改變,逐漸遞進至設計師品牌獨立開店。
蔡崇達的名堂之所以敢喊出名堂将是設計師品牌的策源地、發生地,很大程度上在于“名堂的供應鍊和渠道非常紮實”。
如果說“得屌絲者得天下”的時代,“以規模取勝”是最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的生意之道,在俘獲“中産”的心時,如何拒絕誘惑卻可能更重要。“有很多更容易的賺快錢的方式,誘惑太多,(做中産的生意)相當需要耐心,能夠沉得下心來做”,王道平想以此與置身其中的創業者共勉。
今年,“消費升級”、“新消費”成為諸多老牌、新銳風投機構對外主張的主投方向
在俘獲“中産”的心時,如何拒絕誘惑可能更重要,因為“有很多更容易的賺快錢的方式,誘惑太多,(做中産的生意)相當需要耐心,需要能夠沉得下心來做”
“6人遊”創始人、CEO賈建強很推崇“流量後市場”創業,他覺得,當傳統互聯網的紅利漸漸消失,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會給流量後市場帶來巨大機遇
華創資本合夥人王道平認為,在消費裡面做創新和升級,是非常難的事情!消費不是新的事情,不是簡單創立個新品牌就是“消費升級”
在蔡崇達眼裡,這輪消費升級是一次關乎精神内容的“生活升級”,是一次中國不可避免的“地殼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