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裡約奧運會開幕倒計時之際,正當各個國家的運動員們加緊練習、調整最佳狀态準備出征,而觀賽者與遊客們紛紛收拾行囊準備一場歡暢的桑巴之旅時,有一批“金牌預測家”們則處在巅峰激烈的“賽事狀态”之中。
預測奧運獎牌榜曆來似乎是體育投注市場的份内事兒……然而,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也摩拳擦掌地參與進來“刷存在感”。例如,美國著名的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就有一支隊伍津津有味地在從事奧運會參賽國金牌/獎牌總數的預測和發布。塔克商學院校友卡米拉·岡薩雷斯在7月中旬就向《華盛頓郵報》披露了她和數名教授一齊研發的奧運金牌預測模型,并發布了基于該模型而産生的“2016裡約奧運獎牌榜前五”排名。
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國(共獲105枚獎牌)位居榜首,超過中國(89枚)、英國(67枚)、俄羅斯(62枚)以及德國(48枚)。僅就金牌數而言,美國也位列前茅(共獲48枚金牌),中國排名第二(38枚)。
有意思的是,這套據稱在上一屆倫敦奧運會中預測正确率高達98%的模型大道至簡,甚至不考慮具體運動項目和運動員本身的狀态。相反,《華盛頓郵報》稱這套模型本質上就是“經濟學模型”:因為它主要基于四個核心因素預測獎牌數——分别是:國家總人口、相對富裕水平、上一屆奧運會獲牌數、以及是否為主辦國。
塔克商學院團隊表示,前兩項參數(人口與财富水平)最為重要,相加權重達到約50%。而很多天才運動員和王牌教練員往往有持久性,橫跨幾屆奧運會保持高水平狀态絕非鮮見,所以“上一屆獲牌數量”也享有一定的預測有效性。“主場優勢”則體現在,運動員在本國富有激情的父老鄉親面前往往更能受到鼓舞、表現出更佳的競技水平;且主辦國在“将本國擅長項目引入奧運會成為比賽項目”方面也具有一定影響力。
不過,上述研究人員話鋒一轉地指出,他們并不指望巴西能像之前的中國和英國那樣突顯主辦國優勢。“在上一屆奧運會中,巴西斬獲的獎牌總數并不多,”岡薩雷斯表示,“主辦國要取得優勢,必須有可支配的‘資源’:巴西的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在體育和運動員身上的投入也非常有限,這些都是阻礙巴西在獎牌榜提升地位的因素。”
當然,達特茅斯大學教授團隊并非第一批利用經濟學因素作為奧運獎牌數據模型基礎的預測者。在此之前,科羅拉多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爾·約翰森曾在2000~2008年間的五屆奧運會建立了類似的預測模型——在國家獎牌總數維度的預測準确率也高達94%。但約翰森教授并沒有為索契冬奧會的獎牌預測建立模型。
而在索契冬奧會為世人熟知的預測者,則是來自名為DiscoveryCorps的蒂姆·格萊廷格和丹·格萊廷格兄弟。與前述大道至簡的模型一緻,兄弟倆基于國家地理位置、人均GDP數、出口值、以及所處緯度(因為關乎冬季項目!)而預測各個參賽國的獎牌數;同樣被“忽視”的是具體運動員的數據。
當然,從曆屆冬奧會的獎牌花落誰家的結果來看,格萊廷格兄弟的預測并不十分完美。有些國家總是表現優于預測(例如韓國,概因其在短道速滑項目中斬獲了與總體不成比例的大量獎牌);而有的則相反,總有“提不起的阿鬥”之感(例如英國,在冬奧上的整體表現一直不如夏奧——用格萊廷格兄弟的話來說,可能是因為“英國的所處緯度參數并不差,但他們總是在下雨而不是下雪”);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主辦國的實際獎牌數也總是高于預測(例如主辦2006年都靈冬奧會的意大利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加拿大,後者更是在那屆比賽中破曆史記錄地囊括了14枚金牌)。
如果你認為所有在孜孜不倦地預測奧運會獎牌數的人(和團隊)僅僅是為了博取“存在感”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GracenoteSports公司(前身分别為InfostradaSports和SportsDirect)為例,其資料庫中擁有可追溯到1896年人類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海量體育數據,并跟蹤研發全世界超過4500個最受歡迎的運動賽事的數據(包括預測),也向其客戶銷售昂貴的數據報告。那客戶是誰呢?——除了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的奧委會之外,還有像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這樣的大型媒體客戶。
GracenoteSports公司的雷達視角可謂“更加回歸體育本質”。就熱門的裡約奧運獎牌預測而言,其業務主管西蒙·格裡夫向美聯社記者透露了他最近持續的追蹤目标,包括世界各大錦标賽、大獎賽、大滿貫、甚至包括一些洲際錦标賽,賽事越靠近裡約奧運日程,則參考的權重也越高。從裡約奧運100天倒計時日開始,格裡夫就代表公司對外發布預測數據,之後在6月、7月、8月都會持續更新相關發布。
“每次更新都會有一些小的改變,但在大方向上,我們的預測基本保持穩定,”格裡夫表示,“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變數……”變數之一便是俄羅斯——按照GracenoteSports公司發布的預測,盡管俄羅斯在今年裡約奧運的金牌榜和總排榜上均列第三,但“哪些運動員将被驅逐初賽”的問題一直令格裡夫暗中頭疼。
他還向記者诠釋了與各國奧委會客戶之間的合作。“我們給他們提供數據,作為其選派與組隊參賽的決策依據之一,”他說。
自2002年起,GracenoteSports公司開始擁有國家奧委會(NOC)的客戶。他們訂購的專業資訊涉及從金牌标準、到數據分析和定制化的專題研究報告(例如:專項體育賽事曆史成績與排名,競争對手國家活動追蹤,本國運動員奪牌勝算如何,是否存在軟肋項目等),不一而足。
在裡約奧運賽場,有超過200個國家的奧委會在比拼——通過其召集的遠動員為國家奪取獎牌來實現。而在如今的數據時代,依托數據分析來支持(涉及參賽運動員的)資源分配、從而獲得最大的投入産出比,可以說是不争的策略運用趨勢。
對于有些國家的NOC來說,奧運金牌策略就是廣泛地培養和發現運動員天才、在大範圍的項目中常年保持大投入;而對于另一些資源有限的國家而言,專注于某幾個項目——衡量與選取标準往往是項目對本國有重大文化與精神意義的、抑或是被認為競争相對少的項目——才是保證獎牌回報的上策……
誠然,像GracenoteSports公司這樣專業的奧運獎牌預測者,從來不缺人們對其加訴的“抱怨”——其中之一便是,預測越是精準,奧運會的懸念也就越少了,“那還怎麼好玩兒呢?”
對此,格裡夫笑着表示,“放心,我們都知道,體育從來不總是按我們預期的來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