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豔秋/文
在北京,人們對呷哺呷哺“快火鍋”尤為熟悉。在過去18年間,呷哺從最初5年生意不景氣,到單店成功,再到去年“9天開一個店”的飛速擴張。現在,呷哺在全國50多座城市有550多家餐廳。
在餐飲業多年的呷哺呷哺(中國)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唐進有個總結:餐飲業做信息化有個“一連串”——先做收銀系統,把錢賺到手;再做ERP,把物和财管起來;再之後就是數據分析,特别是在企業有了上百家門店,區域分布又很廣的情況下,一定會做數據分析。
呷哺的信息化曆程也不例外。在2014年穩定運行ERP後,呷哺也開始考察數據分析系統,包括IBM、SAP、Oracle。最後,呷哺選擇了Qlik系統,去年底開始分步實施。
唐進說,餐飲業變化很快。以區域管理為例,北京市場現在管着河北、山東、山西……但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調整,系統也要跟着變。因此,數據分析系統要靈活,容易維護和修改。像一些老牌系統,非常适合治理得好、流程不經常變動的公司,但不太适合經常變化中的企業。
呷哺對數據分析工具的第一需求是報表。以前,數據散落在ERP、CRM等系統裡,要靠财務把它們抓出來,人工做成報表,效率較低。月初要開的經營分析會,報表經常不能及時地做出來。
現在,數據分析系統可以跨平台把所有數據整合在一起,做出綜合性分析報表,這下就方便了。
“老闆每天七點多就到公司了,系統每天七點四十會把自動生成的報表發到他的手機和電腦上。”唐進說,“呷哺的VP、營運、市場、物流等團隊也同時收到這些報表。其中最常用的是每日銷售報表,各家店、各區域、全國、同年同月預算等等,一目了然,老闆看了就能馬上做一些決定。”
令唐進印象深刻的是,通常在春節期間,一些大城市變成了“空城”。今年春節期間,老闆特别點名要看某幾家店的運營情況。IT部門立刻就在分析平台上專門做了一個報表,每天自動生成給老闆看。
還有,去年呷哺試水外賣,管理層非常想知道這個業務的進展情況。IT部門幾乎是在第二天就把整合了美團、餓了麼、百度等外部平台數據和呷哺自己門店銷售數據的報表提供了出來。管理層因此能及時根據這些報表,決策外賣門店的下一步部署。現在,呷哺已經有100多家店上了外賣。
呷哺還通過數據分析,對各地域的套餐做了改進。
“現在,數據分析這個門隻是剛剛打開。”唐進說。報表之後,呷哺正在通過數據分析平台做财務測算。呷哺以前所有數據和分析都由财務來做,每次開新店、做活動、調價的時候,财務分析經理都要做測算。如果系統來做,會更快更準,為财務節省出人力資源。
呷哺也正在開展一些數據分析主題的探索。最近,IT部與财務部開會讨論下一步的數據分析工作。财務部的想法很多,例如,他們提出“怎麼找到合适的數據來預知,點這個菜的顧客還願意點另外一個菜”,這樣就能做出經典套餐。IT也與營運部門讨論,運營人員在運營實踐中的一些分析判斷方法非常值得梳理。
“我們現在要通過BI系統,去實踐一些分析方式,包括對管理思想的梳理。通過我們,把财務、市場、營運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唐進說。真正推動數據分析的是業務部門。
唐進觀察到,業務部門對數據的敏感度很高,隻是沒有表現出來。通過報表,業務人員先接觸到數據,跟數據互動,接下來再打開他的想法,這是一個過程。“尤其這幾年,我發現一定要有一種節奏,再往下走就很方便了。”
呷哺也在做會員系統。現在,它每年客流量大概在4500萬左右。以後,會員系統與大數據、BI系統結合起來,就能實現更多事情。“例如,你上次吃了什麼我都知道,服務員會主動問是吃上次的還是換一個其他的嘗嘗,服務就提升了”。
唐進說,企業的大數據之旅對實施商也有要求。“我們以前吃過虧,2009年上了一個ERP系統,别人用得很好,但在呷哺就沒有成功。最後我們分析,不是産品不行,而是實施的公司沒有能力,呷哺的很多需求沒有實現。”他說,“這些東西需要有人陪着往下走,這方面我們要求是非常高的。”
現在,呷哺管理層對數據分析系統給予了更多期望。因為門店越來越多,不能靠堆人來管理。“門店越多,管理成本應該越少,這要求系統要跟上。”唐進說。
“現在,數據分析這個門隻是剛剛打開。”呷哺呷哺公司CTO唐進說,要通過BI系統,去實踐一些分析方式,包括對管理思想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