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腫瘤說:打破未知的恐懼

腫瘤說:打破未知的恐懼

時間:2024-11-02 04:57:57

李薇/文

在京城醫療投資界,邵珲是個名人。2006年,邵珲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健康旅行服務商名仕優翔;幾年後,他又聯合98位海外頂級醫學專家和118家國際頂級專業醫療機構成立中國首家國際生命管理機構優翔國際生命院;他也是中國最大醫美O2O平台新氧背後的投資人。

如今,邵珲又多了個頭銜——腫瘤說投資人。與邵珲之前多個項目擁有“第一”、“最大”等定語一樣,腫瘤說也擁有這樣的“榮譽”:它是中國第一個腫瘤知識數據庫垂直醫療App,于2016年4月上線。上線3個月,腫瘤說已擁有20多萬下載,2016年底腫瘤說的用戶将超百萬。

“一般人聽到腫瘤這個詞臉色立馬就會變,而很多機構做的很封閉,讓腫瘤治療過程神秘化、黑箱化。”邵珲感慨道,“腫瘤說則努力讓這個過程扁平化、透明化、公開化、平台化。”

腫瘤說是聚焦腫瘤前沿研究、治療方案、海外藥物的知識型數據庫,希望以專業和正面的态度服務腫瘤患者,希望打破未知的恐懼、普及腫瘤前沿知識、實現醫患之間平等對話、開拓就醫選擇、提高就醫效率。

這僅僅是邵珲對腫瘤說藍圖勾畫出的第一筆。對于未來,他想的更多:腫瘤說線上提供資訊、社交、溝通及病患與醫生之間的聯通服務,最終則将在線下幫助和服務腫瘤患者術後康複治療工作,比如設立術後康複醫院等。

構架完整體系

邵珲是個典型的“70後”。他不像其他初創企業的創始人或投資人那樣,時刻都把“創業”、“平台”、“導流”這些詞挂在嘴邊,他甚至認為自己10年前成立名仕優翔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業,而是一次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冒險。

在經營名仕優翔期間,邵珲發現,大部分需要海外就醫的病人都是腫瘤患者,增長速度也非常驚人。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腫瘤依然是個可怕的詞彙,更不知道腫瘤發病原因以及治療和康複流程。

2008年的一次遭遇讓邵珲對此深有感觸。當年,邵珲和他姐姐先後進行身體檢查後發現了腫瘤并及時進行了治療。在随後幾個月康複期内,他母親一個人照顧兩個病人,異常辛苦。

這次遭遇後,邵珲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總結:腫瘤并不那麼恐懼;患者需要的不僅是交流,更需要了解病症的發展過程及治療過程;患者術後康複期異常關鍵,在中國卻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服務。

“隻有真正經曆過的人才會知道那種感受。”邵珲感慨道,“當一個腫瘤患者茫然的時候,腫瘤說能給他基礎專業科學幫助、幫助他真正找到他對應的東西、減少他選擇時遇到的專業困擾、增強他治愈疾病的信心,這就是腫瘤說的意義。”

腫瘤說并非橫空出世,基因促使了它的誕生:邵珲擁有10年海外醫療服務經曆,積累了大量的海外醫療資源,與上千家海外醫療機構有合作關系;10年的服務過程中讓邵珲團隊積累了大量的服務經驗,深知國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對未來迫切所需的醫療服務有所判斷并提前布局;在腫瘤說之前,邵珲已成功經營了幾個醫療“互聯網+”項目,他希望用經驗和資源填充腫瘤醫療服務這塊窪地。

上線雖然短短4個月,腫瘤說已經進行了四次疊代升級。目前,腫瘤說所覆蓋的内容包括腫瘤行業咨詢、腫瘤知識數據庫和用戶交流社區三塊,2016年底将完成全部206種腫瘤亞型的知識庫構建。

邵珲強調,腫瘤說不會像其他市場上的移動醫療産品那樣通過販賣信息、販賣中介服務掙錢,而是構建一種癌症恢複體系,推出院内康複、家庭康複、社會救助等服務,在術後康複市場尋找機會。

初期,腫瘤說将對接國外癌症康複醫院,未來則考慮自己開醫院。每年康複的癌症患者有将近100萬,出院之後至少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這些康複者需要有人全程陪護,但在中國卻很少有專門的腫瘤患者康複機構。

“腫瘤患者的術後恢複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由于長期治療導緻的肌肉損傷的恢複、術後每天的檢測護理、康複患者的心理治療等等。”邵珲解釋,“此外,腫瘤治療還處于研究階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确診、治療、康複體系,腫瘤說也能為腫瘤科研機構提供一定的研究價值。”邵珲攝影/張勇腫瘤說希望構建一種癌症恢複體系,推出院内康複、家庭康複、社會救助等服務,在術後康複市場尋找機會移動醫療的核心是醫療,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手段,醫療才是真正的場景和應用傳統遇上技術

腫瘤說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團隊由最初的幾個人壯大到近百人。

“與醫療移動互聯或者醫療‘互聯網+’一樣,腫瘤說主要也是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半是帶有醫療屬性的員工,另一半則是互聯網技術屬性的員工,這兩部分人才缺一不可。”邵珲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腫瘤說有一個20人左右的腫瘤研究小組,外部還有5個腫瘤科的醫生幫腫瘤說構建腫瘤數據庫。就是因為這個專業小組,腫瘤說的用戶才得以通過移動端閱讀專業的文章來了解腫瘤,理性看待腫瘤。

邵珲強調,腫瘤說不是簡單地為病患提供一條資訊或一個信息,而是不斷建設、更新、維護、完善腫瘤說專業的數據平台,從自身、患者、傳播渠道還有國家監管等多個維度出發,共同努力去解決腫瘤患者目前所遇到的問題。

“我們認為移動醫療的核心是醫療,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手段,醫療才是真正的場景和應用。”作為一名醫療領域的老兵,邵珲并不盲目迷信互聯網,“我發現,現在很多移動醫療過于注重互聯網基因,而在醫療基因、頂層知識圖譜、數據庫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弱。我認為它們并沒有專注醫療,沒有深刻理解移動醫療,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服務和對醫療體系的改善。”

不過,在邵珲看來,技術能力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發展速度,腫瘤說在技術研發和醫療上都亟待提升。“比如我們的數據庫還需要豐富和完善,這需要更高的技術來支撐;比如我們正努力建立的知識圖譜不但涉及信息技術、數據技術,還涉及醫療技術,這是一個多維的綜合應用,這種綜合應用能力、技術基礎都需要我們立即去建立。”邵珲表示。

談到醫療,邵珲則強調:“腫瘤說未來要做線下、要做康複就要去形成這方面的醫療技術體系。在這方面,我們雖然已經和國内外最頂尖的醫生及醫療機構形成了合作關系,但依然還處在一個磨合、形成的落地過程中。”

而随着生物、醫療臨床、醫療藥械、信息、互聯網、生物芯片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到了一個突變點,邵珲預測,包括腫瘤說在内的各個醫療細分領域都已到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

邵珲崇尚技術,甚至認為,“當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在50年内人的意識是可以永生的”。經曆了無數商界的風雲變幻,看過太多的生離死别,如今,他的人生哲學是:“好好活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