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老人倒地,扶還是不扶?——在這樣一個連這種問題都要熱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能否互助互救,人與人之間能否重建信任,是更大的社會問題。借助法律機制推動“好人險”的設立、開展醫療救助知識培訓、建立運動醫學研究所推廣科學跑步……利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這是社會企業第一反應正在積極推動的。
而這家社會企業最近又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B型企業,以雙重标準運營。B型企業必須考慮他們對所有利益相關方産生的影響——包括員工、供應商、社區、消費者和環境等,而不僅僅是股東。換句話說,這是一種重新定義商業成功的方式,包含“公司治理”、“友善環境”、“社區經營”、“員工照顧”,以及“具有影響力的商業模式”等五個關鍵要素。B型企業所倡導的是企業不僅要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企業”,更應成為“為世界做到最好的企業”。
公司制自誕生以來,就和社會責任密不可分。到底能以怎樣的形式解決這樣天生的問題?公司與管理要面對怎樣的未來?管理大師德魯克盛贊社會企業的理念與管理,認為社會企業代表着管理的未來。如果說過去的兩百年,公司制奠定了全球經濟财富的基礎,國家間的戰争被替代成公司間跨國的競争與合作;未來的一百年,随着社會逐漸富足,則将是B型企業生根、發芽、在全球茁壯成長的階段,社會創業家将在這個新的組織形式下創造更公平的社會、更持續發展的明天。
現在,别再争論企業社會責任了,B型企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在我們一直信仰的商業可以令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力量中,變革已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