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北京青年報》
黃佟佟/文
李安因《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的老友陳文茜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覺得張愛玲的話要改寫了,成名一定要趁晚……”
這當然是從李安的經曆得出的結論。李安38歲才得到第一次拍片的機會,42歲才在柏林得到他第一個金熊獎。38歲以前,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在紐約尋找他的電影夢。“除了端盤子,他幹了所有紐約未成名的藝術家幹過的事”,在家帶孩子、做飯、寫劇本、去片場扛大包……一個38歲還一事無成打散工的男人,難怪他嶽父大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給錢也不是,不給錢也不是,隻能搖頭歎息,後悔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百無一用的死“文青”。
成名太晚真不劃算,這一點祖師奶奶張愛玲看得最明白:“快樂也不那麼痛快……”特别在當下“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張奶奶那句最淩厲的注腳常常被少年人引用:“出名要趁早呀!”但可惜人生常常又不夠短,有時還很長。太早登頂的人,常常不得善終。結局最好的是鄧波兒,三四歲名滿天下,最後夫賢子孝過上了幸福師奶的生活。
在名利場的世界裡看久了,你會深深感歎名氣是世間最危險的一樣東西,它是一襲金絲鬥篷,金光燦爛之下拖着巨大的黑影,越是抖出潑天的金光,越是掀起滿目陰溝裡的風浪。太過年輕的人成名就像太過年輕的樹被放進風裡,骨質輕疏,根基未定,不被金光所惑,也難免被風浪所傷,死無葬身之地者大有人在,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盛名之累。
成名當然很HIGH,但成名之後卻是一條更險的路,你不知道它通向哪裡。人生一山更比一山高,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真是為數極少,那确實是天才,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如果真的要成名,成名晚比成名早要好。你看周華健28歲才唱紅,任賢齊31歲才為人所知,都是圈中有名的人精,穩紮穩打直到如今。領略過名利場的繁華與浮雲,沒有那麼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行起事來就妥帖許多,就算跌下來,也摔得沒那麼疼。
有時候想想,李安也幸虧40歲之後才出大名,如果命運讓1985年這個拿着鬥篷當飛毯的男人一出手即名滿天下,估計現在應該也一早在下坡路上狂奔了。誰不想過點快活日子?《喜宴》、《推手》哪有時間寫?《理智與感情》哪有力氣推敲?又怎麼能狠得下心來4年磨一劍?有時候,經曆決定着人的心态,沒被生活吓破過膽,也許還真是狠不下心來慢慢做細活。因為知道名氣靠不住,說到底還是得靠個人的這一雙手。
珍珠白要沁點煙雨,孔雀藍要映點月光。好的瓷,也許真要燒得透才算真正好。李安如今的那份謙遜,那真是火氣全無的靜實。有些話,别人說就是狂得要死,但在他口裡說出來,你又覺得再老實不過。他人生的前40年實在是“蹲得很低”,所以現在他才“看得那麼透”,小樹苗那麼些年紮根在土裡,風裡雨裡努力求生,二三十年工夫也總能長成了一棵質地細密的大樹,從此風也吹不倒它,雨也淋不朽它。名利侵蝕不了内心的人,終将成為一代大師。
少年成名的陳文茜感歎年少成名之悲:“你以為掌握了世界,誰知世界掌握了你的靈魂”。她說這話時,臉上的表情悲喜莫辨。也許是吧,靈魂要不被這個世界拿走,确實要老成一點才扛得住。一早出道就金光萬裡不是不好,隻是好事來得太早,有時事主難免心癢難耐,天性輕飄者難免會把自己活成一個笑話;就算天性老成,也架不住有人天天在你耳朵邊上說你是最棒的……是的,不能怪你,誰叫我們人類大多數都禁不起誘惑,花在枝頭春意鬧時,你叫我怎麼懂得陌上花開緩緩歸的道理?
成名也好,成事也罷,早一點自然有早一點的得意,但晚一點也未必全然不好。聽時而動,因緣而起,早早晚晚其實不打緊,最重要的是:真的不需那麼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