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排名第三高溫的酷暑,不知道拯救了全國多少空調經銷商于水火,拯救了泰山壓頂一般喘不過氣的中國空調市場。那個業界一部分人渴盼,一部分人抵觸的天空奇迹,又一次來了,渠道庫存大幅下降、高溫的市場拉力仍存,都讓空調業界松了口氣,然而中國空調行業的前景就此變得好起來了嗎?
超級大逆轉的故事
帶着超過4000萬台的巨大渠道庫存開始的2016冷年,無論對經銷商還是制造商甚至是上遊零部件企業來說,都是災難性的。能否熬得過去,除了業界各方企業自身的戰略部署之外,就看零售端的需求能否起到拉動作用。
于是在2016冷年開始之際,本刊曾在做出描繪——這是空調業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在一台不生産也可以在渠道銷售一年的市場環境下,風雲際會的家用空調産業一定會上演精彩的故事。
故事來了,跌宕起伏。
在各個空調企業“主動進攻”“前線為王”“全力突擊”的陣陣喊殺聲中,中國空調市場的零售端上演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終端促銷戰,也創造了史上最沒有收效的線下促銷大戰——在2016年4月之前,中國空調市場的零售需求持續低迷,隻在零星的電商節日裡出現了短暫的銷售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如此,在2016冷年開盤的前3個月仍有部分企業為了争奪經銷商僅存的“空隙”而繼續壓貨,整個行業的庫存水平在2016冷年前3個月之後已經逼近4500萬台。
當某個品牌的經銷商告訴《電器》記者,打款1億元卻不敢提一台貨的時候,空調龍頭企業終于大幅度減産進入持續3個多季度的“去庫存”狀态,但線下市場零售終端的需求量直到冷年旺季到來之前都沒有擡頭之勢。坊間傳聞在這個時候,已有某主流企業老闆做好空調業務破産的準備。
厄爾尼諾引發的全國範圍的大面積、長時間高溫就在業界近乎絕望的時刻來臨了,華東、華南兩地的經銷商低端機型庫存幾乎一掃而空,“一機難求”的局面又一次出現在庫存巨大的中國空調市場。多方數據顯示,2016冷年最後兩個月的内銷零售量占比超過全年零售量的70%,毫無疑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持續的高溫天氣拉動的零售量暴增局面,令壓貨規模巨大的龍頭企業大大松了一口氣,也令某些企業深感供貨周期不夠快,最令業界重視的庫存在這種局面下得到了大幅度緩解。中國家用空調市場在2016冷年經曆了過山車一般的驚天大逆轉行情——業界龍頭企業對“減産并沒去庫存”的擔憂終于沒有發
生。
在這樣的劇情下,2016冷年出現了空調行業曆史上從沒出現的局面,即龍頭企業出貨量大幅下滑,而部分二線品牌則收獲了逆勢猛增的業績。格力與美的的出貨量均創造了超過25%的下滑幅度,而奧克斯、TCL、長虹、志高均獲得了逆勢增長的良好業績,其中奧克斯出貨量同比增幅甚至超過25%,長虹空調出貨量同比增長也接近20%。
最終,在2016冷年結束之際,中國空調内銷市場形成了出貨量下降和零售量上升的倒挂結局。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對行業來說,依靠天氣“去庫存”的過程仍然遺留了衆多的問題沒有解決。
2500萬台的庫存是個什麼水平?
2016冷年結束之後,空調産業界都在計算數據用以判斷來年的内銷市場走勢。
産業在線的家用空調出貨數據顯示,2016冷年中國家用空調出貨量為9791萬台,同比下降13.4%。其中,内銷量為5138萬台,同比下滑26.2%;出口量為4653萬台,同比增長13%。
這樣的數據清晰顯示,在主流空調企業大幅減産去庫存的态勢下,中國空調行業創造了發展曆史上最大幅度的内銷出貨量下滑,跌幅超出了《電器》在去年此時預計的20%。同時,出口市場迎來重大利好,出口量直追内銷量的局面開始形成,全球市場的競争空間呈現在空調企業面前。
奧維咨詢(AVC)的零售終端監測數據顯示,2016冷年,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實現雙增長。其中,零售量為4822萬台,同比增長8.1%;零售額為1592億元,同比增長5.3%。
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6冷年家用空調零售量為4375萬台,同比增長4.36%。
零售端的數據同樣反映了市場的現實情況——即使在高溫如此大幅拉動需求的情況下,零售量的增幅仍在個位數徘徊,而零售額增幅遠小于零售量增幅則說明天氣拉動的消費需求結構偏低,企業去庫存的大部分産品為中低端産品。
《電器》記者結合此前多年的銷售及庫存數據,綜合2016冷年的整機企業出貨數據、上遊企業出貨數據、零售終端數據、企業專賣店數據以及工程機、批發機的銷量後分析認為,2016冷年空調企業的内銷出貨量約為5000萬台,零售端含工程機、批發機、專賣店直銷機的總銷量約為6500萬台,而經過一年“去庫存”後的内銷渠道庫存,仍然多達2500萬台。
2500萬台的渠道庫存,和2014冷年結束後的庫存水平幾乎相同。
在那一年,《電器》曾預測行業2015冷年内銷将出現5%〜8%的下滑,但在龍頭企業不顧零售低迷瘋狂壓貨的情況下,行業内銷出貨量竟然微增,從而形成了一年前4000萬台庫存的恐怖局面。
然而與兩年前不同的是,中國空調市場的消費理念進一步升級、革新,個性化需求更加強烈;經銷商曆經慘痛的兩年煎熬之後,接受壓貨的意願大幅降低;海外市場的增量,減輕了内銷市場的銷售壓力;由于天氣原因拉動的零售增量,大部分是中低端機型且分布不均。因此這2500萬台庫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水位”的中高端機型,且部分區域市場庫存仍高。
因此,對空調産業界來說,高溫奇迹之後庫存水平雖然明顯下降,但相對于業界容量來說,仍然處于高位。中國空調産業遠沒到“彈冠相慶”的時候,相反,市場存在變數。
行業升級在此一舉
渡過一劫的中國空調産業又進入“打雞血”狀态,排産上量、取消休假,一派繁榮景象。然而,已經到來的2017冷年,就因為去掉了1500萬台的庫存而前景一片大好嗎?
從零售角度來看,未來一段時間是喜憂參半的預期。喜的是過去半年來全國房産市場的興旺帶來的市場增量、城鎮化建設持續推進帶來的市場增量、2000〜2010年這十年銷售高峰的更新需求增量,憂的則是2016冷年高溫帶動的爆發式增長對新增需求的透支。
雖然業界将前述三項利好作為新冷年零售層面的增長拉動力,但多位零售渠道商高管則擔憂過去兩個月的酷暑爆發的零售量,幾乎透支了來年的增長空間。因此,深挖存量市場的更新需求,成為渠道商的共同選擇。
《電器》記者預判新冷年的中國空調零售市場總體規模應與2016冷年相當,中國空調市場由高速增長轉為低速增長、個性需求的大形勢并沒發生改變。
按照零售需求低速增長的預期,若渠道庫存仍維持在2500萬台,那麼保守估計空調企業的内銷出貨量将出現同比約5%〜10%的增幅。但再往長遠來預判,中國空調内銷市場實際上已經呈現“見頂”的态勢,企業内銷出貨将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預判的前提在于2500萬台庫存水位的維持,但從目前各個企業積極備貨的情緒來看,為了企業的短期業績大幅提升,不排除企業再次大力壓貨的可能性,再造一個4000萬台的庫存,也不是沒有可能。
若如此,中國空調行業将很可能失去全球市場的競争機會,困獸猶鬥的2016冷年已經看出,有幾個企業可以騰出空間來進行研發與升級?遑論複雜多變的全球市場。
好在從《電器》記者的走訪回饋來看,目前大多數空調企業的排産産品結構比兩年前明顯上調,多數企業高管認同2017冷年中國空調内銷市場将出現“量價齊增”的局面。
因此,當高溫“烤”出增量的2016冷年過去,空調業的前景仍充滿變數,無法輕言樂觀,也考驗着中國空調龍頭企業的戰略理念。能否抓住庫存下降的機會進行“一錘定音”的結構升級,能否借此良機提振全行業的競争力,就看這關鍵的2017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