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君子風應于日常

君子風應于日常

時間:2024-11-07 03:35:09

本刊綜合編輯

在孔子那個時代,君子多指那種懂得禮儀的儒士。不純粹是儒家體系的話,君子承擔了人格意義上的榮譽,也指士大夫的貴族精神。大學為什麼叫大學,就是一種君子之道,和小人區别開。小人不是指道德低下的人,是指庶民,百姓。相較而言,小人是指為日常生活而活的,而君子是為國家而活。

在中國,君子的衰落,原因在于君子文化的衰敗。

君子稀缺

君子傳統,最厲害的還是在先秦,春秋時代到了尾聲。用一個比喻,這是曆史舞台上最後一次盛大的演出。那些有高貴精神的人,對自己人格有期許的,都在春秋的大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那時候出現了很多君子。後來不是說沒有君子了,而是說,比起科舉制帶來的這種官本位影響來說,就更加個人化,小圈子化,不再成為一個社會的傳統。

餘世存認為,在中國,君子的衰落,原因在于君子文化的衰敗。也是因為行政體系出現了一個變化,楚國和秦國發明了郡縣制度,官僚體系,取代了傳統的君子文化傳統。比如魏晉風度,也是有很多君子元素,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不是主流,隻是在朋友圈裡共勉的狀态。嵇康一死,他的朋友紛紛投靠主流社會。

關于君子人格,有一個本質性的界定,就是要獨立于官本位傳統。姜太公當年幫武王推翻商朝後,來齊國當将軍。他到齊國後,發現有幾個讀書人不聽招呼,也不願意朝見他,就把這些隐居的賢士殺掉了。就因為他們說,“我們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我們不需要君主恩賜的名譽,也不需要君主獎賞的爵祿。我們不願做官,隻想自食其力。”這其實是一種君子心态。當時姜太公殺賢事件,對君子文化有緻命性的打擊。

今天說起一些學者,說起教授,說起這種等級的時候,還是有這種官本位的色彩,很少涉及人格的自尊,人的尊嚴,這是個很遺憾的事情。“其實今天談及君子,本能的标準也很簡單,就是我們這個世道裡能不能從官本位裡走出來,活出帶有君子人格的人生。”

真正的德行,靠日常修煉

餘世存認為,在當下這個時代,重談禮的複興,呼籲君子風格,很有必要性。但怎麼提倡君子之風?“關鍵是你提倡的這個東西,是不是有生命力。像古代人那樣穿漢服、讀《詩經》,那太教條。複禮,還指如何産生有效的禮儀,其實就是日常的形式感。比如我們見面也好,在家裡的生活也好,是有功課要做的。這是過去的君子必不可少的,君子既講大學之道,也講小學之道。”

比如日常的掃地,佛經裡說掃地有五大功德,佛門弟子無論大小老少,都要掃地,刮風下雨都要掃,從釋迦牟尼佛開始的。其實這就是掃心淨,令自己心清淨,他者心清淨。另外,也有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應對就是基本的與人相處的禮節、禮儀。為人處事要有分寸感、形式感,這也是君子之禮。進退,則也是說君子要知進退,懂得退場。

“其實,人的真正的德行在于自洽,即德行本身具有内在價值,這種價值甚至溢出來,溫暖照明周圍。德行的内在滿足即是其報酬,在無知己時也是它唯一的報酬。但在僞劣的社會裡,人們會以為德行有價,它是換取功名利祿的工具,世俗名利往往成了衡量德行的尺度。所以,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德行,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也是日常裡要修煉的。”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