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器》記者跟随“尋找中國家電業工匠精神”的腳步來到海信研發中心時發現,本是上班時間的下午3點,卻随處可見散步、聊天甚至踢毽的員工。原來,每天這個時候,研發中心的員工都有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然而,海信多媒體研發中心激光顯示研發部副部長鐘強幾乎沒有享受過這一福利——為了不斷完善産品,鐘強不得不加班加點投身于工作中。
剛與鐘強交談幾句,《電器》記者腦海中便浮現出“溫文爾雅”一詞。身着淡藍色的襯衣,面帶微笑,鐘強全程以溫和的語氣講述着自己或自豪、或痛苦的經曆。溫和的談吐間,透露出他對工作的堅持、對工匠精神的執着。
談起工作經曆時,鐘強用“身家清白”來形容自己。2008年研究生畢業,鐘強便進入海信,從事彩電研發工作——看似的簡單的簡曆,深度卻并不簡單。近幾年,彩電行業發展迅速,不斷出現革命性或颠覆性的産品。其中,作為典型代表的ULED電視和激光電視的研發之路,均有鐘強的身影。
鐘強是第一批參與研發ULED電視的主要技術人員,負責背光設計。在這期間,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産品研發中,最終與團隊一起,成功研發出對彩電行業意義重大的ULED電視。在2015年初,ULED電視的生産研發相對成熟時,鐘強開始接手激光電視的研發與管理工作。當時,雖然海信已有第一代産品推出,但激光電視研發團隊剛從重點實驗室轉移到産品開發部門不久,在團隊建設以及産品研發體系都很不成熟。這為初加入激光電視研發的鐘強,帶來不少困難。
“接手工作時,條件确實挺困難的。”鐘強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說,”首先,“海信是第一個将激光電視産業化的企業。産業化過程中,一些在研發時沒有識别的問題顯露出來,性能也與樣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産品方面,激光電視研發團隊剛從預研方向轉向産業化,中間還需要過渡期。第三,激光電視沒有行業标準。”鐘強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團隊也步入正軌。目前,海信已實現從激光電視研發、設計到整機生産制造的完全自主運營,并取得217項專利技術。
說起成果時寥寥幾句話便總結出來,但在成果的背後,鐘強及團隊卻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解決性能問題,提高産品穩定性,是鐘強接手團隊時,領導對他提出的明确要求。“激光電視最核心的技術領域便是光學,且其所涉及光學的深度和難度遠遠高于我之前的光學積累。”為此,鐘強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除了學習各種資料,我還會用盡一切可能去學習,比如觀察别人裝樣機,與其他研發人員不斷交流。”鐘強表示,這些其實比較耗時間。
2016年7月,海信第三代激光電視DLP超短焦4K激光電視上市,其光學引擎處理能力比2K激光電視提高了300%。據鐘強介紹,為了達到高清晰度,該款産品的機械加工達到接近極限值的10微米精度,鏡頭裝調精度達到5微米,誤差不到一根發絲直徑的1/20。“為了達到高精度,一方面需要合理科學的管控機制,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繁重的摸索和嘗試。”為此,有一段時間,鐘強與他的團隊一直泡在線體上。“相比實驗室,線體的條件更差。但線體更接近生産線,顯現出的問題就更為精準,更利于分析問題。”鐘強表示,當時團隊在線體連續日夜加班,不少成員都是36小時甚至48小時不休息,最終達到預想目标。但對于組裝精度而言,并不是某一個工序所影響的,從産品一開始的研發到最後的出貨,每一個工序都有可能影響到組裝精度。可想而知,為了提高組裝精度,鐘強以及團隊一步步查查問題,一步步改善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大,以及過程多麼繁瑣。“現在想來,這些過程依然值得。”鐘強評價那時的過程時,語氣依然平和卻态度堅決。
當《電器》記者向鐘強問道,是什麼原因讓他不畏艱難、日以繼夜的堅持時,他回答道:“是我們企業以及團隊一直追求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恰好與工匠精神的理念完全契合。“在海信,甚至是我們團隊的理念中,就是要追求卓越,不斷提升,做到行業最好。而精益求精,更是支撐我們追求目标的态度。”鐘強認為,研發是沒有捷徑的,解決任何問題,都需要回歸問題本質,從本質上分析原因,去掉浮躁,不急功近利。“這就是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