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凹凸嫚圖Master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絕大多數的遊戲改編電影,都可謂是一個驚天巨雷,少有像《波斯王子》這樣的成功之作。《魔獸》在挖了十年坑之後,終于在中國市場問世,在首日就拿下了票房新高,但與此同時,影評卻兩極分化,高質量影評與幺蛾子影評輩出。
有些影評認為,《魔獸》電影的高潮不夠,叙事混亂,也有玩家直接跳出來說“就算是放兩個小時的遊戲視頻我也要去支持,因為這是我們的情懷”。但無論是哪一種影評人,幾乎都會承認,《魔獸》它就是一部情懷片,就是給無數《魔獸世界》和《魔獸争霸》甚至暴雪遊戲玩家的電影,十年的等待和跳票,把《魔獸》這部電影推上了神壇,同時也引來了無數虎視眈眈想要借着出位的言語來“一鳴驚人”的影評人。可以說,《魔獸》電影在上線之初,就已經确定了它今日所要遭遇的輿論環境。
雖然從票房來看,《魔獸》電影和當初外界對其動辄20億元人民币起步的票房估計還有一定距離,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經是遊戲改編電影史上繞不開的一部豐碑,無論贊毀,都要時不時拿出來秀一下。
做到多好才算好
《魔獸》票房的成功,開啟了遊戲改編電影的新時代,趁着它的火熱勁,不少遊戲也紛紛表示要搞改編電影,《英雄聯盟》正是其中之一。但是,遊戲改編電影并非隻要拍一部好電影就能赢得市場的,有時候就算電影本身的素質還行,但聽到是“遊戲改編電影”,很多非遊戲玩家就會打上一個問号,擔心自己會不會看不懂這種題材的電影。當然,遊戲改編電影本身,如果選擇遊戲得當,也能讓這一劣勢變成優勢,讓很多該遊戲的玩家願意主動走到電影院之中,了解這部電影的相關内容。那麼,如何才能讓玩家願意去看,甚至非玩家也肯主動去了解相關内容呢?《魔獸》為我們帶了一個好頭。
首先,《魔獸》電影難産十年,雖然一開始看起來很坑,但是這也攢出了十年的市場饑渴度。十年前很多魔獸玩家是連點卡都買不起的窮學生,十年後他們基本都有了經濟自主權,看一部電影甚至包個場都并不是問題。十年前《魔獸世界》正處于上升期,在各地狂吸人氣,十年後《魔獸世界》雖然衰落,但是那隻是因為時代更疊大勢所趨,而并非運營商和開發商實力不濟。再加上中國各大捏着現金的影視集團對這部電影投入了巨資,萬達更是把傳奇影業都給收購了,《魔獸》的排片可謂是鋪天蓋地,營造出了一種“隻要拿到了電影授權就能賺”的市場氛圍,搞得《魔獸》在上映前從賣衣服的到賣玩具的,甚至是賣電腦的都想要過來蹭一下IP,在這種情況下,玩家實在是想不出不去支持的理由。
先是遊戲造就了市場的情懷,再是找到願意為情懷買單的市場,《魔獸》一邊賺着授權費,一邊賣着電影票,創造着一個個奇迹。這時候要是有人出來提醒你,其實傳奇影業早就買斷了《魔獸》的電影改編權,電影票房再高和暴雪都沒關系,誰又會在乎呢?
一切都是源于玩家
一部遊戲改編電影能否成功,需要的還是玩家對遊戲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遊戲要有足夠的世界觀去讓玩家産生代入感,遺憾的是,這樣的遊戲在目前的中國遊戲市場中是非常少見的,而且電影應該是一個遊戲IP後期的變現方式,這不是一款“年輕”的遊戲能夠做到的。
有人提到與《魔獸》同期上映的《憤怒的小鳥》,其實《憤怒的小鳥》在手遊領域本來就是裡程碑級IP,對于手遊市場來說,已經不是一款年輕的遊戲,雖然如今已經衰落,但是它也是許多手遊玩家的情懷。另外一方面,影評人對《憤怒的小鳥》也是頗為寬容,可以說,和《魔獸》上映期間的态度完全不同。但截至6月26日,《憤怒的小鳥》中國區票房剛剛超過5億元人民币,比它後上映的《魔獸》則是即将突破15億元人民币,好口碑并沒有換來太出色的票房。所以,遊戲要靠電影變現,還得看玩家有沒有情懷。
結束語
一款遊戲想要做成電影并不難,但是想要做了電影還能賺錢卻很難。一般來說,一部電影在達到成本的三倍時,才能盈利,也就是說《魔獸》要至少4.8億美元才能真正實現盈利,以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魔獸》搞不好還是虧本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遊戲改編電影應該要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