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借貸,到底亂在哪?
在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中,隻要和“錢”扯上關系,難免會讓外人産生一種“貴圈真亂”的感覺。而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确就是有點那麼不規範。從以前的P2P跑路潮中就可以看出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還是存在一些空白。一個創業者手裡揣着點錢,就能夠搞出一個P2P平台來,用虛假項目吸引用戶手中的資金,一旦達到了某一個量級時,就直接連夜卷款跑路。這樣的故事在P2P中已經屢見不鮮,就算是有明星代言人背書,到了跑路之時也毫不含糊。
在這種混亂現狀之下,另外一種看起來相對安全的互聯網金融産品就這麼應運而生,那就是各種借貸平台。很多借貸平台團隊都表示,自己隻是一個中介平台,借方和貸方的資金都不會經過自己的手。比如,在最近曝光的“裸條門”事件中,《借貸寶》方面也就直接雙手一攤,表示“放款人非法催收,與平台無關。”
就是因為這種“一旦出事了,我還能做白蓮花”的事情,讓越來越多的不合格借貸平台能夠渾水摸魚,在這個市場中過得風生水起。反正錯的是世界,不是我,甚至我也是受害者。
但是真的如此嗎?首先,我們要确定的是,作為最大受害者一方的學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錯誤。很多學生自身沒有一個完整的消費計劃,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哪怕這個錢是“明天的錢”花起來也毫不心疼。其次就是不少學生本身有嚴重的攀比心态,你有全套蘋果設備,我就必須也要有,而且配置還要更高,就算是家裡供不起,也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手段弄到手。結果他們就瞄準了各種“小額貸款,當天放款”的非法放貸人,為了一些在日後看起來無關緊要的非必要消費品,而出賣自己。
除此之外,學生對于社會的“水深”了解度不夠,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甄别能力也比較差,很容易就會被一些表面上的噱頭所吸引,忽略了其潛在的風險。結果一旦事情爆發出來,就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校園借貸,為什麼興起?
雖然“坑爹”的事件屢見不鮮,但是校園借貸卻依舊能夠大行其道,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P2P的跑路潮讓人們對其熱情持續下降。同時,P2P平台在市場上的壓力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候,互聯網金融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因此,校園這個潛力十足的市場就成為許多投資人的選擇。
其次,随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端的消費和理财就會興起。在過去,學生想要消費就必須走出校門,去專門的商業區購物,費時費力又費錢,造成了他們都不願意主動出門。但是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起來之後,網購就成為了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彼此攀比。不過,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的家庭卻沒有辦法滿足自己子女的消費欲望,或者還停留在那種“八百塊錢生活費用一個月”的概念之中,忽略了子女心理上的需求。而此外,就算是學生,對于理财也會産生一定的興趣和需求,但同時他們對于互聯網理财往往缺乏一個正确的認知,很容易就會認為“花明天的錢”也是一種理财手段,而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償還能力。
前一段時間,螞蟻聚寶對全國2325所高校的2500萬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并發布了《2015年大學生理财報告》。在該報告中顯示,有超過35%的大學生嘗試了互聯網理财,理财需求非常旺盛。而且大學生的消費數據與全社會整體水平相當,已經不是過去油鹽不進的低消費人群;在消費結構上,68.8%的大學生選擇了日常購物支出,62.4%的大學生選擇了休閑娛樂,已經超越了食品的消費支出。從這一消費結構上的變化,我們就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購物支出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或者是為了“省錢”,同時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娛樂社交需要,而且這種需要還在與日俱增。根據數據統計,2015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達到了4000億元人民币,而預計2016年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400億元人民币。這麼大的市場增長幅度,顯然不可能通過簡單的“找父母要錢”或者“兼職”來實現,有相當一部分就會通過校園借貸來填補。
所以嚴格來說很難判斷,社會争議極大的校園借貸,到底是市場催生出了這一行業,還是行業的發展催生出了學生群體更多的消費欲望。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學生群體消費欲望的不斷上升,這樣的校園借貸平台還将越來越多,并在不斷引起争議的同時,走得更遠。
如果一定要通過校園貸平台借款,有如下幾點需要注意。其一,選擇有資質、合規的平台。其二,詳細了解利率、還款期限和逾期後果等細節,避免陷入高利貸陷阱。其三,評估并制定合理的還款計劃。
——銀率網P2P網貸分析師李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