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
圖小c
十核雙鏡頭,紅米Pro不走尋常路
對于紅米手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屌絲”,當然并不是說紅米手機的質量不好或者外觀醜陋。而是因為其親民的價格和超高的性價比,才得此戲稱。以往紅米手機的價格多徘徊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鮮有能賣到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機型。而此次紅米Pro的價格卻從1499元人民币起步,高配機型甚至賣到了1999元人民币。這一度讓筆者很不能理解,畢竟前幾年還在念大學的筆者,也用的是紅米手機,不說配置多強大,但幾百元人民币的價格,至少讓人感覺到實惠。而現在的紅米Pro,雖說硬件配置上有一定提升,卻讓人有一種被坐地起價的感覺。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紅米Pro的漲價就不難理解了。以北京城為例,不少公交車站的廣告都被紅米“承包”,一同出現在廣告中的還有紅米系列手機的首批代言人—劉詩詩、吳秀波和劉昊然。作為一個深耕互聯網的手機品牌,以往小米系列手機和紅米系列手機的代言人都是雷軍自己。此次又是請代言人,又是線下廣告,大費周章的小米是為了啥?
如夏花一樣絢爛,也如驚鴻一般短暫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手機市場數據報告顯示,三星、蘋果和華為穩守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三名,而小米則被OPPO和vivo甩到後面,歸到“其他”之列。如果說單是一個季度的數據,必定有失偏頗,并不能證明小米不行了。所以在今年8月份,IDC發布的最新報告又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前五廠商分别是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其中小米出貨量為860萬部,同比下降38.4%。這下,想必就不再是偶然了。
接連下滑,小米的确需要深思和警惕。更令小米憂慮的是,曾經不相上下的華為已經甩了自己一條街,另外OPPO和vivo等曾經的“手下敗将”,也如“開了挂”一般,銷量節節攀升。
或許小米手機銷量的下滑,和國内智能手機市場整體趨于飽和有關,但這種借口略顯人窮怪屋基。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增速的确在放緩,但在線下市場,華為、OPPO和vivo這些品牌的手機銷量不降反增,其中長期稱霸線下市場的OPPO在2015年的銷量就高達4000~4500萬台。反觀魅族窮盡一年的努力,各種“撕”、各種新品推出,也才獲得2000萬台的年銷量,不到OPPO的一半,可見線下市場的潛力有多大。同樣,今年7月市場調研公司賽諾發布了中國手機市場7月份報告,報告顯示線下市場總銷量呈明顯上升趨勢,達到2758萬台,與去年相比上升了22.4%,其中以“金華OV”(金立、華為、OPPO和vivo)四個品牌表現最為突出。另一份來自GFK的數據又顯示,2015年智能手機線上渠道銷量占比在20%~25%之間,而2016年一季度為22%,線上渠道已經從以往的高速增長步入平緩期。
線上市場開始“冷清”,線下市場越發熱鬧,愛湊熱鬧的小米自然不願錯過,所以做線下廣告以及邀請代言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當然,除此之外小米此舉也不排除提升自身形象的目的,前文說到,紅米手機的标簽多是“屌絲”,小米為撕掉這個标簽,便使出了國産手機廠商進軍高端市場的三大件“法寶”—漲價、代言人和廣告,然而這真的奏效嗎?
Areyouok?恐怕不能OK
深耕線上市場的小米推出紅米Pro進軍線下市場,并不讓人看好,畢竟互聯網市場不同于娛樂圈,有“演優則唱,唱優則演”的說法……
首先,因為線下市場已經牢牢的被傳統手機廠商所霸占。縱觀整個線下市場,小米除了需要面對華為、OPPO和vivo等大佬,還有聯想、金立、酷派、中興以及三星等在線下市場耕耘多年的對手。同時,在線下市場的渠道劣勢,也是小米一時半會彌補不了的。就金立而言,截至2016年6月,金立在全國有超過10萬餘個合作網點以及7萬餘個櫃台專區。
其次,華為等手機廠商多年來累積的口碑和人氣,也使得小米在短時間内難以追趕上。和小米在線上市場的高知名度不同,在線下市場小米以及紅米手機的知名度與華為以及OPPO等手機品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線下品牌可以依據建立起來的口碑優勢賣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手機,但是小米在線下賣2000元人民币的價格,消費者會買賬嗎?不僅如此,現在的問題是,小米近幾年并沒在手機産品本身做出什麼特别的創新。在線下市場,OPPO憑着“核心科技”—“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大賣了一波。而此次的紅米Pro難道企圖用那打擦邊球的廣告詞“十核雙莖頭”來火一波麼?
最後,8月下旬一加手機正式宣布,位于北京和上海兩地的一加手機旗艦店關閉,曆時一年半,在線下市場折騰一番後的一加手機還是回歸線上渠道。顯而易見,紮根互聯網的手機廠商,想在此時進軍線下市場,并非易事。
“線上渠道已經遇到了天花闆,線下渠道依然是手機銷售主力渠道,消費者更注重線下實體店的親身體驗。”—樂視移動運營經理盧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