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步維艱的國内市場
我們先來看看本土市場。雖然近年來,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可謂是捷報頻頻,但是在本土市場,他們的日子卻并不好過。在人口紅利褪去,市場早就已經趨向于理性化之後,整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這時候,那些入場晚了一步的手機品牌,甚至隻能傍着運營商,在各種活動中被當成是“充話費的贈品”。
而另外一邊,一些手機廠商所采用的營銷手段也開始“變質”。以小米為例,作為中國著名的手機生産商,他在2016年最著名的營銷案例,竟然是找到女演員劉詩詩,搞出了一個“十核雙莖頭”的低俗把戲。活得還算不錯的小米尚且如此,其他手機廠商就更難想象了。
但是,就算是有條件“豁出去”的手機廠商,也很難再創造一個“爆款”。比如羅永浩,雖然他在某些群體中的号召力不遜于雷軍,每一次手機發布會也總會引來一堆贊美,可贊美歸贊美,真正能轉化為銷量的卻寥寥無幾。
從對飙性價比,到品牌塑造
在這種環境下,“出海”就成了必然。那麼,如何“出海”呢?
在過去,中國貨—尤其是中國手機被認為是創新能力不足的産物。現在時代變了,隻有在特定人群中塑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才能讓這些人購買手機時,優先想到他們—比如說小米手機在剛剛上市時提出的“為發燒而生”,把讓人頭痛的“刷機”,變成了看似很酷的geek行為。
品牌塑造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為它能借此讓人們不再隻是關注于性價比,而是更熱衷于去接受品牌背後的理念,去自願承受更多的品牌溢價。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手機市場在經曆了那麼多風雨之後,消費者們早就已經不會被一個口号或老闆在發布會上搞的噱頭所打動,但是對于海外市場來說,他們仍覺得很新鮮。
不過,每一個海外市場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規則。比如說在歐美市場中,用戶還是很吃内涵情懷這一套。如果一個産品沒有“黑科技”,那麼就要會講故事。而在非洲與東南亞市場,那就簡單粗暴多了—對于經濟能力有限的消費者來說,性價比才是王道。而像TECNO這種幹脆針對黑人拍照難問題,研制出了專屬黑人拍照手機的品牌,更是直擊市場痛點,另辟蹊徑地讓自己獲得了市場主動權。
也許有人會注意到:追求性價比也是品牌塑造的一個方向,但卻是和“追求品牌溢價”這個目标是背道而馳的。以小米這樣的低價高配手機為代表,雖然在短時間内它們的銷量也許會很高,但是不僅利潤低,而且往往還會為了壓縮成本而降低質量,最終帶來的是巨大的售後成本。
海外市場,真是中國手機的樂園?
海外市場真的是許多廠商所宣傳的“中國手機的樂園”嗎?也許并不是!全球化是一個一旦開始就很難再停止甚至後退的概念,就算是在第三世界國家也是如此。所以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追求專利技術,想要在這些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的市場中,先人一步。
比如小米,在負責海外市場的“虎哥”離職之後,就推出了自己的自主芯片,開始打起了技術牌。雖然對于一個芯片生産商來說,這僅是萬裡長征第一步,但是這已經意味着小米擁有了超越手機品牌本身的實力—以後就算是用戶不用小米手機,他們依舊可以選擇搭載了小米芯片的手機。和小米走的是深度路線不同,努比亞和華為走的是廣度路線。在2016年,努比亞的全年專利申請受理數量為2912個,超過了國家電網,而華為的專利申請受理數量則更是達到了4906個。
在解決了技術專利上的問題之後,接下來中國手機廠商要面對的就是海外本土品牌和海外巨頭的共同擠壓。在這一點上,海外巨頭俨然是許多廠商難以跨越的一個壁壘。
以三星和蘋果為例,雖然過去一年來三星的負面新聞不斷,但是三星手機依舊在全球Android市場中保持着霸主地位。而可能是出于成本以及軟件開發能力方面的考量,蘋果也開始籌劃在印度建廠。作為iOS系統的唯一所有者,它的優勢毋庸置疑。
除了這些巨頭之外,不要忘了,諾基亞最近又開始死而複生,推出一系列的智能手機新品。和三星與蘋果不同,諾基亞不止有黑科技,還有情懷—在之前的MWC大會上,它一口氣推出了諾基亞6國際版、諾基亞3、諾基亞5和複刻版諾基亞3310,尤其是複刻版3310全球平均售價僅49歐元。如果說三星和蘋果還給低端機市場留了一條活路,那麼諾基亞就是什麼都要拿。若是沒有趕上諾基亞的步伐,而隻是一味追求性價比,那麼對于出海了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最終也不過是淪為了諾基亞做嫁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