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實,聊技術,是愛好者們的共同語言,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可能很難深究這些細節,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和精力去弄懂這些。所以普通人在面臨選擇困難時,通常都是問問周圍懂的人,也就是所謂的KOL的意見。但坦率地說,很多類别的IT産品在進入成熟期之後,在技術和設計層面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同質化問題,想要拉開差距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對于廠商來說,現在市場競争如此激烈,僅僅通過口碑傳遞産品信息已經不夠了。所以請明星代言,就成為一種最簡單的選擇。
今年這個勢頭似乎特别明顯,不管足球明星,還是電視明星“小鮮肉”們,都成了各大IT品牌的最愛。比如,梅西、C羅被走向國際的中國大牌華為、中興簽走,熱門電視劇中的明星隻要顔值夠高,一出名就會接下筆記本電腦、手機代言……坦率地說,這确實是吸引普通消費者眼球的最簡單方式。
隻不過,我覺得IT産品畢竟還是講技術特點的,明星代言雖好,但如果變成明星聲勢蓋過産品成了主角,其實還是值得商榷。比如某一次發布會上,明星帥哥一上場,粉絲們瘋狂上湧,現場氣氛達到高潮。不過當明星一下場時,粉絲們竟然棄發布會而不顧,跟着明星趨之若鹜,現場座位空出一半。那一刻,我覺得品牌的領導多少會有點尴尬吧?這時候,明星的影響力就是雙刃劍了。
另一方面,沒錯,“小鮮肉”們确實有很鐵的粉絲,也願意帶領粉絲網上網下參與發布會來幫忙宣傳,但這一陣風之後,到底有多少消費者會因此而買單呢?當然,你可以說我不懂品牌推廣,比如說,也許企業品牌影響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呢?“你知道嗎?就是某某代言那個!”然而這真的會潛移默化,并決定我的購買選擇嗎?對此我挺懷疑的。我是覺得,如果明星和産品技術之間是割裂的,那麼明星的價值和企業的價值就并沒有真正融合在一起。
這個問題,其實IT領域的老大哥英特爾這兩年也一直在消費領域摸索,比如聘請說唱歌手黑眼豆豆當創意總監,和LadyGaga合作……英特爾一直想讓自己的品牌變得年輕起來,生活化起來,試圖打動90後、00後。但這不容易,PC市場該下滑還是下滑,年輕人還是更喜歡玩手機,英特爾和明星之間并沒有形成明顯合力。
反過來看另一個例子,同樣是做芯片的高通,到目前為止反而更像是以前的英特爾:沒有那麼多明星元素,專注于講技術,專注于通信技術的領先。逐漸的,用戶對那條骁龍的印象倒是越來越深刻,和以往的IntelInside異曲同工。
那麼有沒有把技術和明星完美結合的例子呢?其實我倒是想到一個—“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不管明星們都是誰,不管你是不是認識這些明星,這個SLOGEN這兩年早已經深入人心了,這也的确是把技術與明星的優勢結合了起來。這算是正面例子吧?所以,代言,還是得以技術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