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活動執行人員趕到南昌,在活動用車的提供方—江西貝納利商貿有限公司集合。本次活動,江西貝納利公司
為我們提供了一輛多功能旅行車TRK502和新款街車BN302,并對兩輛車進行了細緻的檢查和保養。我們的線路計劃是由南昌南下,順着南昌起義部隊的轉移路線趕到當年的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瑞金,然後西行至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于都,再經興國、永新前往井岡山。這一圈跑下來,預計總裡程約1500km,這一路,承載着曆史的景點和贛南山水交相輝映,的确是值得期待。但在4月6日,我們沒有急着出發,去了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在起義紀念館前任館長的詳細介紹中,了解了許多起義過程鮮為人知的細節。遺憾的是南昌城區的所有紅色景點都在封閉整修,我們費盡周折,隻進入了八一廣場和起義指揮部所在的大院……
4月7日
4月6日晚上開始下雨,直到7日早上也沒停。箭在弦上不能不發,8點來鐘,告别江西貝納利的熱心車友,冒雨出發。原計劃是先走國道,但南昌至途徑的進賢縣之間修路改道,好不容易到了進賢城區,又在亂糟糟的城區交通中誤入歧途,直到十幾千米之後才發現走錯了路。其實,我在摩旅中從不為走錯路沮喪,在我的摩旅經曆中,有過許多回因走錯路收獲“意外”風景的經曆,就像這次,一段甯靜秀美的田園風光,讓我們流連忘返……
返回進賢城區之後,在主街的中間找到了212省道,直奔長山晏鄉。這段路又窄又破,大貨車很多,走起來有點吃力,但兩邊的風景很好,在長山晏附近還有大片的茶園竹林。
在長山晏吃過午飯,出街區左拐上316國道,約一小時抵達熱鬧的撫州城區。從這裡去我們的下一站宜黃,要穿城而過奔崇仁縣方向,約20km後,路邊會出現左拐去宜黃的208省道,拐上去,一條路走下去即可。這條路上的大車明顯少了,丘陵山包漸漸密集,空氣也更加清新。宜黃城區的規模不大,比一路上經過的其他城區都要整潔有序。出城十餘千米之後就是棠蔭古鎮,但老房子隻剩下十幾棟了,看上去破敗不堪。有一個院落曾是南昌起義後賀龍部隊南下時的指揮所,但已看不到當年的任何痕迹。渣堡村回鄉探親的老羅,帶我們參觀他們的羅氏宗祠.
棠蔭鎮區沒有合适的賓館,我們隻能返回宜黃縣城住下。這一天跑了230km。
4月8日
早上起來,竟然看到了陽光。8點30分離開熱鬧的城區,順316省道去今天的第一站裡塔。約20km後,這條路進入世外桃源—青的山,綠的水,山谷中的村落,村前無規則鋪陳的各色農田,山坡上一窩窩怒放的野花……在一個藏在竹林深處綠水環繞叫渣堡的小村裡,遇到在外工作回鄉探親的老羅,熱情地帶我們去參觀已有幾百年曆史的羅氏宗祠。
從渣堡到裡塔,有十餘千米的破損路面,颠簸之中塵土飛揚,走起來非常無奈。206國道穿過裡塔鎮區,路面很平整但大貨車太多了,這些橫沖直闖的載重貨車根本無視摩托車的存在,讓我們跑得很辛苦。一路小心翼翼,進入南豐縣境内,山坡上出現大片桔園,寬闊的撫河蜿蜒在無邊的桔園中,河邊的小路,就是當年南昌起義部隊的轉移線路。
在廣昌城郊,烏雲合攏、山雨欲來。趕緊穿戴上雨具,在胖胖的雨滴中直奔驿前古鎮。廣昌城南十餘千米的蘇區小鎮是當年蘇維埃政府的北大門,鎮邊山上曾發生過一場激烈戰鬥,許多紅軍戰士在反圍剿的戰鬥中獻出了生命。
相比昨天的棠蔭,驿前才是名副其實的古鎮—規模龐大、老建築密集,曲折迂回迷宮般的小巷中古迹密布,在街南石頭屋(一處景點)院落中,牆壁上隐約可見當年紅軍留下的标語,内容是聲讨白匪對蘇區軍民的殘酷屠殺。這片基本維持原貌的古建築群源于明清,從建築格局到細節雕琢上均是精益求精,代表了當時民間建築的最高水準。最值得贊賞的是這裡不要門票,比那些門票動辄幾十、上百元的古鎮景區還要“原生态”。真想在這裡住下,慢慢轉上一天。
逛完驿前古建築群,直奔石城縣。仍是206國道,這段路的彎道很多,但大貨車明顯少了,夜幕降臨時順利到達石城,找到了方便存車的賓館。這一天的感覺明顯強過昨天,主要是風景好、雨不大,悠哉悠哉很惬意。
棠蔭古鎮剩下的老房子
規模龐大的驿前古建築群
瑞金“爛廳下”牛肉湯
毛澤東等領導人長征出發時的渡口4月9日
石城的夜裡下起大雨,天亮後雨小了,滿天烏雲翻滾。
出石城街區,地勢逐漸擡升,公路開始盤旋而上,幾座山頭之後,眼前是大片山頂平地,梯田、農舍見縫插針,地形地貌徹底由丘陵山地變成山區。在青山綠水中一路晃悠,中午時分到達紅色之都瑞金。瑞金是共和國的搖籃,真正的紅色之都,作為當年的蘇區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大量紅色景點,但最值得去的還是蘇區政府的駐地葉坪村。在這座綠水纏繞的村落中,你能看到當年蘇維埃政府完整的機關建制,從毛澤東等領導人的舊居到銀行、禮堂、新聞部門、保衛部門等等,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這裡,大量的實物和照片會讓你對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也會在心底對那些為了信仰抛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生出濃濃的敬意……
午後,出葉坪景區,找地方吃飯。景區保安告訴我們:瑞金的特色小吃是牛肉湯,城區的“爛廳下”則是最地道的一家。找了一圈,終于看到“爛廳下”的招牌,在店主為我們盛湯時,打聽這店名的由來。原來,牛肉湯是當地客家人的一種傳統食物,“爛廳下”這家則最為地道,此名的得來源于這家牛肉湯館的前身是一間破房子,當地人稱破房子為“爛廳”,“爛廳下”就是破房子裡的牛肉湯。這種牛肉湯用牛骨熬湯,牛肉切丁,裹上紅薯澱粉下鍋,湯汁濃香、牛肉爽滑,的确是一道經濟實惠的地方美食。
今天的目的地是中央紅軍的長征出發地于都,距瑞金百十千米的路程,路不寬但車不多,兩邊都是山谷中的綠野田園,跑起來很惬興國烈士紀念館裡的烈士牆興國縣紅軍烈士陵園意,黃昏之前就到了于都城郊。站在連接城區的大橋上放眼望去,寬闊的貢江兩岸高樓林立,道路車水馬龍。在1934年,于都百姓在這條江上搭起浮橋、搖起渡船,數萬中央紅軍由此開始了漫漫長征。在城區的紀念廣場左側,仍保留着當年毛澤東等領導人渡江的第一渡舊址……
貢江流域捕魚人于都去興國,我們選擇了這條大山深處甯靜的縣道
4月10日
今天的目的地是著名的烈士縣、将軍縣興國,目的是祭奠興國英烈并尋訪興國山歌的傳承人,聽一聽“原生态”的興國山歌。還在上小學時就從父母口中知道了興國,曾是單位文藝骨幹的父母在那時經常哼唱電影《黨的女兒》裡的插曲,那段蕩氣回腸的興國山歌。
出于都城,我們選了一條去興國的小路—走縣道奔貢江鎮倉前村方向,再由興國社富鄉五龍村、山頭村進入贛縣三溪鄉,然後在三溪橋頭右拐進入223省道,一條路跑到頭就是興國城區了。這條小路盤旋在贛南大山深處,崎岖難行也很危險,但沿線有非常原始的風光,藏着“原生态”的村莊,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寬敞的223省道與大河并行,是連接贛州和興國等地的要道,車倒是不多,跑起來非常輕松。從三溪橋頭北上約5km就進入興國境内,深藏在心底的興國山歌調突然湧上來……
來到興國城區,當然要先去烈士紀念館。在土地革命期間,興國百姓踴躍參軍,在白色恐怖中不屈不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紀念館一側的烈士牆上,僅是有姓名的烈士就達兩萬餘名,還不包括随紅軍南征北戰中犧牲在各地的無名烈士。在城郊烈士陵園裡,伫立于青山之間英雄埋骨之地,那首蒼涼婉轉的興國山歌再次回蕩在耳邊,我的眼眶漸漸模糊。這半天裡,對我的90後同事張多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尤其是在烈士紀念館中,面對烈士牆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這個平時喜歡嘻嘻哈哈的年輕人的神情漸漸凝重,沉默了很久……
井岡山黃洋界山道黃洋界之巅
興國山歌傳承人張繼貴
三灣楓樹坪,見證曆史的老楓樹
興國長崗水庫的山水風光4月11日
今天的計劃有點趕,我們要先去距興國縣城40km處深山中的興蓮鄉尋找興國山歌的傳承人,再原路返回,前往180km之外的永新縣。
出城先奔鼎龍鄉,過了街道眼前豁然開朗,一座群山環繞的水庫出現在鄉道的前方。這裡是長崗水庫,也是興國城郊最值得一來的自然景點,這裡有鋪陳在水邊的牛羊成群綠地毯般的草地,這裡有山腳下竹林中甯靜的村落,這裡青山連綿空氣新鮮到讓人禁不住大口呼吸……
過長崗水庫,奔水頭村,一路翻山越嶺,在興蓮鄉境内的下埠村頭,遇到了前來迎接的張繼貴。老張是興國山歌的市級傳承人,身為普通農民的他,已在田間地頭唱了30多年山歌,是興國縣較有名氣的山歌手。老張的爺爺是紅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中曾随部隊行軍路過興蓮家鄉一次,從此杳無音信。
在村邊的田野裡,特意換上演出服的老張為我們清唱了一首首原汁原味的興國山歌,其中有贊美紅軍的傳統曲目,也有描寫青年男女間淳樸情感的鄉間小調,韻味十足的唱腔,聽得我們如醉如癡……
不覺已是中午,告别老張,來到興蓮街道,準備吃了午飯去永新。在飯館的樓上正吃着,窗外突然響起隆隆的雷聲,時間不長,烏雲停止翻滾,灑下豆大的雨點。這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下得我們心情沉重,匆匆吃罷便套上雨具迅速踏上出山的小道。
雨太大了,路面水流成河,來時清澈的溪流已是渾濁不堪,一些較陡峭的山坡也出現了滑坡的征兆。這40km深山小道走得心驚膽顫,沒有了來時的悠閑惬意,直到過長崗水庫回到大路上,我們的心才從嗓子眼裡落下去。接下來的路程并不輕松,贛南山中冰涼的雨點如影随形,大雨帶來的低能見度和公路上密集的車流,讓我們跑得非常吃力……
過泰和縣城,進入永新縣境内之後,雨漸漸小了,天色也黑了下來。在對面大貨車雪亮大燈的折磨中,兩個人苦苦掙紮,直到晚上7時20分的永新城區。說到這裡,可能會有車友說:“你們不是跟着攝制組嗎?怎麼跑得這麼辛苦?”真相是:為求真實,攝制組隻是跟拍,我們遇到任何困難,他們還是拍攝,絕不會伸手相助。他們全程緊盯着我們,但我們隻能當他們是空氣……永新縣境内,重現當年此地“十送紅軍”場景的群雕
4月12日
今天是這次“紅色之旅”的最後一天,終點就是井岡山。早上去賓館停車場取車時,發現張多的BN302前胎嚴重缺氣,仔細一看,原來是輪毂凹進去一塊,導緻真空胎慢跑氣。肯定是昨天大雨中從興蓮鄉出山時,在過水路面上壓進坑窪中硌出來的。
這種輪毂輕微凹陷的情況我以前也遇到過,應急的方法就是打足氣,讓胎沿頂住輪辋邊緣,基本上打一次氣能頂上好幾個小時。于是,找到超市,買了一隻打氣筒,輕松解決問題。
我們的第一站是三灣鄉楓樹坪村,三灣改編的發生地。1927年9月底至10月初,秋收起義之後的毛澤東率部抵達三灣,在楓樹坪村,他們總結當時形勢和部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十個連;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制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确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雇傭關系,并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三灣改編鼓舞了官兵的士氣,為軍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去楓樹坪,要從永新城區上320省道。這是一條蜿蜒在兩山之間的平坦大道,兩邊綠水奔流竹林成片,一處處紅軍題材的雕塑引得我們不斷停車。約40km後,順路牌指示右拐,又行了7km,到達楓樹坪村。顯然,因為三灣改編,楓樹坪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景點,景區裡停滿了旅遊大巴,小小的村落裡到處都是遊客。三灣改編之後,紅軍就上了井岡山,楓樹坪遭到白匪的破壞,現在我們看到的十幾棟房子都是後來重建的,隻留下村子正中三棵古老的楓樹。楓樹無言,見證了一段改變中國的曆史……
小小的楓樹坪,不到一小時就能轉完。返回至320省道繼續南下,這條路就是當年紅軍上井岡山的主路,路邊山坡上可見重現當年場景的群雕。行至古城境内,左拐上縣道,奔鵝嶺方向。羅霄山脈一路翻山越嶺,過鵝嶺隧道之後,進入井岡山市,順230省道南下,傍晚時分抵達井岡山下的茨坪鎮。茨坪是井岡山紅色之旅的大本營,鎮區有革命博物館和毛澤東等領導人的舊居,服務設施非常完善。我們這回正趕上井岡山杜鵑展覽,真是大飽眼福。
在這裡需要提醒來井岡山的車友:茨坪鎮的核心街區禁止所有牌照的摩托車進入,各個路口均有交警盤查,抓住了就要扣車。來這裡摩旅,請将車停在入口處的停車場,步行十幾分鐘去鎮區即可。從茨坪上井岡山主景區黃洋界有詳細的路牌提示,路面平坦但彎道密集,加上自駕遊車輛和旅遊大巴非常多,跑起來必須加倍小心!
為了慶祝本次“紅色之旅”的圓滿完成,我們在晚飯時要了一瓶井岡山特産紅米酒。一杯慶功酒下肚,回想這一路的風風雨雨,多少有點百感交集。這一路,山水秀美、風景如畫,深藏在歲月深處的曆史細節更讓我們感動不已……
更多關于摩旅的精彩内容請關注《摩托車》雜志微店中的《摩旅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