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青島市,華為與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合作,為海水稻項目提供先進的ICT技術。通過部署在稻田地表下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土壤溫度、光照、鹽堿度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态勢,再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專家診斷系統,對土壤精确的施肥、用藥和質量監測,可以實現節水30%、節肥40%,經濟收益提升20%。
在湖南省益陽市,農業人口占比高達80%,農林牧漁GDP占比僅為28.5%,通過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等新ICT技術,益陽農業從“一茶一漁一平台”開始,将使得農産品增産10-20%,農藥化肥降低10-30%,百姓綜合收益提升6-30%。
毋庸置疑,ICT已經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使能器。不過,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有兩個問題需要突破:一個是信息資源共享,如何實現跨部門數據交換共享和共用;另一個是,如何建立一套專業化的城市運營管理和服務的理念及實體。作為參與了全球40多個國家、120多個智慧城市建設的華為來說,對此有着更多的體會。
智慧城市“千城千面”
在深圳市的智慧交通建設中,華為提供了可同時抓拍4車道車輛、200張人臉的人工智能攝像機;專門用于智能分析,每天可處理上億張圖片的Atlas人工智能服務器;上百種基于交通場景的人工智能算法等等。
深圳從過去的“車看燈,讀秒數通行”,變成了現在的“燈看車,讀車數放行”,這種變化不止發生在交通領域,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各行各業和整個城市。
對于智慧城市來說,正可謂是“千城千面”。從需求來看,一線城市需要城市大腦,需要智慧交通、電子政務;而在一些縣級城市,需要的則是諸如智慧農業、污染治理,甚至更具體到礦山越界開采管理、大車超載治理這樣更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設。
綜合來看,智慧城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
1.讓城市管理更高效,通過城市中不同部門間數據的打通,讓部門之間的業務更協同,給市民和企業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2.讓城市運行更智能,基于無處不在的感知和數據的傳輸、處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讓以前需要人工幹預的工作實現自動幹涉;
3.讓城市協同更便利,基于同樣的社會平台、技術底座的标準,打造的智慧城市之間數據的打通、業務的協同。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将自己定位在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做智慧城市的使能者和推動者。對此,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解釋道:“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不僅需要有城市的大腦,還需要從城市的各種狀态,通過信息感知、上傳、分析、處理、決策,再到行動的完成。指令的閉環是一個完整的,涵蓋了感知、互聯和智能的系統。”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
在這個框架中,華為提供了“沃土”數字平台,它可以實現物聯網統籌、大數據統籌、GIS一張圖統籌、視頻雲統籌,以及融合通信統籌這五大城市基礎數字資源的統籌。“通過這五大統籌,使智慧城市的各類基礎資源得以共享使用,并以最高效率向生态合作夥伴開放,共同服務于城市的治理與創新。”
通過“沃土”數字平台的建設,華為聚合并使能了大量合作夥伴,可以提供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頂層設計、集成、運營和業務應用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地滿足智慧城市的建設需求。“華為堅持‘平台+生态’的戰略,通過打造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為城市的轉型提供數字化的底座,這是我們智慧城市的基本戰略定位。”楊萍說。
智慧城市要“耐得住寂寞”
龍崗智慧中心是華為和深圳共同打造的智慧城市運行中心,為外界稱道的是——龍崗區建設用地面積17748平方米,包括“一個中心,三個平台,N個應用”:一個中心即為智慧中心,三個平台包括基礎信息平台、協同辦公平台和公衆服務平台,各種與城市相關的應用在系統中高效運行。龍崗因此成為了國内領先的智慧城市标杆區,在全國範圍内實現了最多的業務應用場景。
而不被外人熟知的卻是——華為和他的合作夥伴們在項目初期用了一年半時間,做整體的規劃和數據的打通,而這段時間裡并沒有業務呈現。“隻有紮實地在基礎設施上做投資,包括在數據打通和融合方面做紮紮實實的數據治理工作,才能在最後真正實現向智慧城市的蛻變。”楊萍強調,“建設智慧城市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捷徑,建設基礎設施、打通‘部門牆’、融合數據、複雜而繁瑣的數據治理工作,這些都是必須要做的。”
有戰略耐心、有在基礎設施、數據治理方面投入的決心固然重要,但是,城市建設速度的要求又将如何兼顧呢?華為的做法是“邊修路邊跑車”。“我們在做頂層設計的時候,會根據當地的特色、根據客戶的需求,邊進行基礎設施的修建,邊進行數據治理的工作。同時加快适合當地特色、适合當前階段基礎設施能力支的業務上線。”楊萍表示,給管理者們一些階段性的信心很重要,這樣會使大家對智慧城市投入的積極性更高、有更大程度的共識和更好的戰略耐心。
在過去的120年間,工業革命、電力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實現了人類文明的3次巨大突破,所釋放出的生産力遠超數千年文明所積累的總和。
在過去10年間,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近4000億元人民币,未來計劃每年投入150億到20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并不斷加大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領域的探索。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均為發明型專利。
“我們這些投入的成果都将通過‘數字化底座’向各行各業開放能力,與包括智慧城市在内的各行各業客戶共同實現數字化轉型。”楊萍說。